罪的定义
一、未射中目标
“罪”原来的意思是“没有射中目标”,箭射歪了,没有射到中心点,没有达到神的标准;神的标准是一百分,考九十九分仍旧是罪。中文和合本圣经罗马书三章二十三节:“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神的荣耀就好像满月一样,而缺了一点就是罪。天主教的思高圣经把这节译为:“因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荣。”神的标准是完全,但有谁是完全呢?既然没有人可以达到神的标准,因此人人都是罪人。
二、不相信神
圣经所启示的罪,其中心思想就是:不相信神。亚当、夏娃不相信神的警告、命令,宁愿相信蛇的试探,成为一切罪的来源,所以罪的主要内涵就是不相信神。
然而有谁一生下来就认识神、相信神呢?没有!所以其实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罪人。
三、原罪
第三个层面是很震撼人心的“原罪”。根据一般的文化,包括中国的文化,包括亚里斯多德的希腊哲学,都认为:做错事、犯罪的人才是罪人;做好事的人是义人。
可是圣经是逆向操作,不是以人的行为表现来决定人的地位,而是以人的地位来定我们的表现。因为是罪人,所以才会犯罪。由于我们在基督里面有了义人的地位,所以我们才能够行属灵的善事。
将原罪讲得最清楚的圣经经文是罗马书五章十二节:“这就如罪是由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然后接着是:“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因为我们有罪性,所以才会犯罪,而犯罪的结果、工价就是死亡。神学家称此为“原罪”(original sin)或“罪性”(sinful nature)。
圣经将罪性讲得很生动,它是控制我们不能不去行恶的力量。明知不应该行,可是依然去做,是一股人没有办法胜过的力量或权势。
人类的第一宗谋杀案,哥哥该隐杀掉弟弟亚伯,神故意对该隐说:你弟弟在哪里呢?该隐说:我岂是看管我弟弟的?
神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创四6~7)
圣经描述得很生动,罪就伏在你家的门口,好像一头野兽,伺机要吞吃你,你却要制伏、对付它。这里用了两个动词:“恋慕”、“制伏”,与上帝咒诅人类的两个动词是一样的。
女人要“恋慕”男人,男人要“管辖”女人(创三16);罪一生都缠住我们,我们要想办法摆脱、控制它。这就是“罪性”,它控制我们去行恶,如使徒保罗所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
“罪性”最好的定义就是:“不能不犯罪”(cannot but sin)。保罗将“罪性”人格化,把它讲得好像是一个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罗七11)
保罗将罪拟人化,把它讲得好像是凶手一样,会杀掉我们。罪一生跟着我们,我们要努力摆脱它,制伏它。
四、内心不洁
圣经所启示罪的第四个含义是内心不洁,这是耶稣所教导的意涵。耶稣的登山宝训提到,若是看见妇女就动了淫念,这人心里已经犯了奸淫的罪;不用真的跟女人上床,就等于犯了奸淫的罪(太五27~28)。
登山宝训又说,如果向弟兄动怒,等于犯杀人的罪;不用真的拿刀子捅人一刀,只要心里怀怨弟兄,难免受审断(太五21~22)。耶稣的登山宝训是超高标准,摩西律法的标准已经很难达到了,耶稣又给我们一个更高的标准。
耶稣的登山宝训,其实是要我们看见,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神的标准,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只有耶稣是完全的,只有他才能达到神的标准。
内心不洁就是罪,这是相当振聋启瞶的启示。按照圣经的标准,贪婪、嫉妒都是内心不洁(罗一29)。在中国文化的层面里,有没有上述这些罪的意思呢?
五、罪行或恶行
有一首福音诗歌说:“我没有罪,没有罪,杀人、放火我不会,偶尔说谎溜了嘴,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反映出通常中国人对罪的定义,即杀人、放火的外表行为,作奸犯科才算是罪。圣经也提到这些表现出来的行为,即罪行或者是恶行。罗马书第一章的后半部列举很多罪行(罗一16~34;林前六9~10)。
作者
蔡丽贞老师在《基督教会史纲》(台湾版书名《我信圣而公之上帝》)第七章初“代教会的第三个基要教义争辩:救恩论的争辩”里面的解释。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约翰福音丨3:16-17)
101227阅读
100613阅读
100591阅读
80759阅读
70801阅读
62775阅读
61119阅读
60068阅读
56646阅读
5301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