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按卷查经︱以斯拉记:第一章



我们今天早晨要分享的经文,是《以斯拉记》的第一章。在研究《以斯拉记》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一些背景。


《以斯拉记》是从公元前538年开始记载,那个时候正是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打败南国犹大,并且把犹大人掳去巴比伦后的第48年。尼布甲尼撒王在公元前562年驾崩,继位者非常软弱,所以到了公元前539年,在《以斯拉记》没有展开序幕之前,巴比伦便被波斯歼灭。不论是巴比伦人还是波斯人,都对俘虏来的这些人采取了一些非常温柔的政策,允许他们拥有土地和家园,过正常的生活。


很多的犹太人就像但以理、末底改、以斯贴都能够在那里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波斯王居鲁士更准许很多人返回家园,当中也包括了犹太人。他希望借此使人甘心效忠于他,在边境周围也建立一个缓冲区,为帝国阻挡外敌。这个政策其实对于犹太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希望,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以斯拉记》的第一章第一节说,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借耶利米口中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耶利米曾经预言犹太人会被掳七十年,这七十年有不同的算法。第一种算法是由公元前605年首次被掳,到536年被掳归回重新建立祭坛这样的方法;第二是由公元前586年圣殿被毁,到516年回归者完成圣殿这个方法。很多人更加接受第二种方法,但是这个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不是怎么算,重要的是神借着耶利米书说的话,一定要成就,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


上帝的话语一定要成就,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中,都要完成所说的话。所以作为基督徒,我们真的是要确信上帝的话语是要成就的而且的话语没有任何拦阻所以《圣经》上面所给基督徒的所有的应许,都要按照祂的时间成就,并且要应验在基督徒的身上。


第二节说,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你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居鲁士王虽然不是犹太人,但是神透过他使被掳的人得以返回故乡。不但如此,居鲁士还在财政上面还给他们支持,并归还了尼布甲尼撒夺去的圣殿的一些器具。所以神使用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神使用基督徒来推动祂的计划,神也使用非基督徒成就祂的旨意。如果连不信的人神都使用,何况是祂的儿女呢?我们更是被神使用的一群人。


那么各位弟兄姐妹,我们如何被上帝使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当你面对困难,感受到四面受敌孤立,孤单无力的时候,请你记住神的大能足够你使用,任何人都能被祂使用来成就祂的计划。所以我们生命当中有很大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从神而来,祂要使用我们,并且让我们真的是成为祂手中贵重的器皿。


2到4节里面告诉我们要建立耶和华的殿,这个事情一个人完不成,所以需要犹太人同心协力来一起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他们中间有一些人负责施工,有些人负责后勤的供应。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有一些人在前线奔走,有些人则提供后援,每个人发挥所长,对完成整个工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教会特别关注的是这种群体式的共同合作所以一一定在教会服侍不是一个人单单地服侍,而是很多弟兄姐妹一起来服侍。教会讲究的是团体,讲究的是同工,所以我们也是常常唱同路人这首歌,因为一定不是一个人在走天路,而是很多的人一起走。我们能不能和别人一起配搭呢?这是在服侍当中需要操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一个人单打独斗,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个性,但是我们如果不能和别人配搭的话,这将是服侍当中非常大的损失。


所以其实在教会更多操练的是能不能一起配搭,来共同完成上帝给我们的使命。一个好的服侍者,他是可以和任何人配搭的;一个软弱的服侍者,无论是谁都不能配搭。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的服侍是不是能够和别人配搭,一起来侍奉?


我们看到神使用了波斯王,让他能够使以色列百姓归回,要成就耶利米的预言。所以我们看到上帝使用一切的资源来成就祂自己的计划,我们也是祂手中被使用的器皿。我们要献上感恩,因为我们参与到祂的计划中,并且享受神计划的荣耀,这是上帝的恩典。


可能我们要用一周半的时间把《以斯拉记》讲完,我们也期待很多弟兄姐妹能先看大概的内容,然后我们再每天分享。


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谢谢你用你的大能的膀臂来托住我们;你托住万有,你也托住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今天可以在你面前享受你同在的恩典。我们相信你当年如何建造以色列百姓,使他们归回重建,今天你也重新建立我们的生命。天父求你赐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甘心侍奉,也让我们更加看重在你面前能够服侍的恩典。天父求你祝福我们,这一周让我们真的是能够很好地面对着受难周,也让我们真的是纪念耶稣基督的受难。也让我们在祷告上多多操练,求你怜悯我们,让我们这一周能够更多的经历。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愿神祝福大家!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4)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