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68阅读
纳粹统治时期,奥地利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因为犹太人身份,和全家人一起被关进了集中营。
他的父母、妻子、哥哥死于毒气室,而弗兰克尔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不但坚强地活下来,而且将自己的体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许许多多多遭遇苦难的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根据集中营的经历和思考,弗兰克尔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目前,这本书已用英文印刷了100多版,还以其它20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各地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家,弗兰克尔的价值在于,他引导人们摈弃环境的干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他在书中强调,生命自有其终极目的。
犹太教圣殿奖得主库希纳对《活出生命的意义》评价说:
奥斯维辛的经历不啻于一场噩梦,但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反而强化了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看到一个个狱友垮了下来。这些人当中,有人是因为体力衰竭,也有不少人放弃了生命的信念。
弗兰克尔所在监舍的号长F,曾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词作家。有一天,他神秘地对弗兰克尔说:“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说,我可以问任何我想知道的事,都会得到答案。我问他战争什么时候结束,那个声音说是3月30日。”
F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正是3月初,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接近,并没有什么好消息传到集中营。
3月29日,F突然发病高烧。3月30日,就是梦中声音告诉他迎来解放的那一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了。
因对未来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意义没有了,F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导致潜伏的伤寒感染发作,夺去了他的生命。
弗兰克尔虽然对战争尽快结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他却抱着强烈的求生愿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爱妻重逢。甚至在监工的棍棒下,他也能一边机械地劳动,一边在心里与妻子亲密地交谈。
此外,他还梦想着战后到各地举办讲座,能用他在苦难里得到的教益,为更多人生活带来启发。
有一次,弗兰克尔挪动浮肿受伤的双脚,跟着干活的队伍一瘸一拐走在寒风和泥泞里,对眼前的一切充满痛苦和厌倦。他极力克制这种情绪,迫使自己去想别的事情-----
突然,我看到自己站在明亮、温暖而欢快的讲台上,面前坐着专注的听众。我在给他们讲授集中营心理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
弗兰克尔并没有等到战后才行动,在集中营里,只要有可能,他就告诉身边的精疲力尽的人为什么要活下去。他相信,只要有一个目标,就足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痛苦的内在力量。
维克多.弗兰克尔
一个寒冷的夜晚,狱友们一天没有饭吃,情绪低落地躺在监舍里。弗兰克尔觉得自己必须利用这个难得机会,站起来给大家以鼓励。
他告诉大家,那没能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壮。不管现在经受多大的苦难,将来都会是一笔财富。在任何情况下,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苦难、剥夺和死亡。
他对那些一动不动地躺着,有时也叹口气的狱友们说-----
有人看着我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表现,这个人可能是朋友、妻子或者或者和死去的他人,甚至是上帝。
弗兰克尔给大家讲了一个狱友的故事。他刚到集中营时试图跟天堂达成一个协议:以他所受的苦难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对于这个人来说,苦难和死亡是有意义的。
电灯亮起时,弗兰克尔看见狱友们蹒跚着向他走来,眼含泪水,充满感激。
显然,那个狱友的故事感动了大家,因为他情愿以自己所受的苦难,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
此时此刻,不知道这些饱受苦难的犹太人是否想起耶稣基督,因为神的儿子情愿以自己的死亡,担当世人的罪孽,使所有信祂的人免于死亡。
在那个狱友身上,所彰显的就是基督舍己的爱。若离开爱的源头,哪里能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
33868阅读
19681阅读
14727阅读
3676阅读
2964阅读
1431阅读
1297阅读
1144阅读
1040阅读
100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