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3阅读
【伯4:8】[和合本] 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
[NIV] As I have observed, those who plow evil and those who sow trouble reap it.
[文理本] 以我觀之、耕惡種孽、所穫如之、
“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这句话是约伯的好友以利法与约伯辩论中提到的观点,不可谓不是真理之谈。但可惜用错了对象,放错了场合,就成了对约伯的伤害和论断。以至于,最后,他们被上帝审判而需要约伯为他们献祭赎罪。
是真理也要用对场合,是真情也会区分背景。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都是约伯朋友中的挚友,他们听说了约伯的遭遇,远远赶来,放声大哭,在地上和约伯同坐七天七夜,同情约伯之情也可见一斑。
约伯的失去和他的疾病令他极其痛苦,他在痛苦的深处希望用言语减轻苦痛,因而他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希望自己未曾出生过,未曾存在过。约伯的表述不是为了阐述真理,也不是为了表达不满,而纯粹是一个人在痛苦中找不到答案和方向时用于表达舒缓痛苦的途径。这下可打开了他们对话和辩驳的决口。
以利法首先试图纠正约伯的观点,并以传统的神学教导约伯对苦难的认识。而约伯也表明了他需要的不是归正观点的理论,他需要的是倾听和安慰。他知道那传统的理论,但无法理解在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辩论由此展开,一场原本安慰与被安慰的相聚,竟然变成了赤裸裸的,甚至攻击性的言语之争。
约伯三个朋友的观点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上帝是绝对公正全知的,祂知道人一切的罪恶,祂赏善罚恶,不会做不对的事。
第二、约伯遭遇如此大难,肯定是上帝的审判,而上帝审判肯定是因为人有罪。
第三、谦卑认罪的上帝必能赦免而施恩,使他恢复如初;执迷不悟就必承受咒诅。
约伯朋友的神学观点不能说是错谬的。但真理是绝对的,也有其适应性。真理的误用和异端本质相同,都是在善良的用意下导向邪恶的结果。如果我们用错了对象,真理就被曲解了。上帝是赏善罚恶的上帝,但他们忽视了上帝在这里加给约伯的苦难不是审判的报应,而是试炼。另一方面,约伯的三个朋友,他们本来是要来安慰约伯,安慰就是要倾听,安抚,同理和认同。但他们却在言语之争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成了约伯的辩论对手,徒增了约伯更多的痛苦。
知道真理的对象比理解真理的文本更重要,区分真相的背景比了解真相的本身更有价值。真理不是为了知道,那是道理,真理是为了解决问题。真相的价值不在实情,而是为了对真理的委身。
真理要用对场合,真相要区分背景。
亲爱的父上帝:
求祢给我聪明,也给我智慧,好使我能将聪明用于正道。
求祢给我先知的洞见,也给我有权柄的践行力,好使我们能去改变祢要我改变的,避开祢要我避开的,接受祢要我接受的。
求祢拯救我脱离情绪的漩涡,避开魔鬼设置的陷阱,让我能专注祢托付的使命,不被外物扰乱我们的初心。
教导我们认识真理,且能在生活中拣选。使我们明白祢的道路,也能在处境中选择。
愿祢赐福我们这一点,带领我们这一生。侍奉就必有力,安慰就必有爱,医治就必有效,托付就必忠诚。如此,我们所思必能合乎祢心意,所行必能蒙祢悦纳。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主啊,求祢使我们喜爱祢的律法。求祢在我们心中载植仁爱,因为爱能成全律法。教导我们全心全意爱祢;也爱邻舍如同自己。保守我们,使我们不致较量祢诫命的大小,因为我们的估计是盲目的,只有祢赐我们恩惠,我们才会谦卑地承认,只在小事上有过失,就犯全律法了。求主垂听我们呼求。阿们!
罗茜蒂(一八三〇-九五)
主啊,引导我们在世事沧桑的多变中,无论遭遇什么,都能保持心灵的平衡,以致我们心灵完全依顺祢的旨意,得蒙祢的喜悦,决不为祢恩慈的管教而怨言。阿们!
戴禄(一六一三-一六六七)
思考问题
1. 本章开始第一轮辩论。以利法发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神学是什么?(只有恶人会受苦)
2. 以利法试图要作什么?他作了什么?
3. 以利法为什么要压制约伯的呼喊?这说明了什么?
4.很多人一受苦,找不到受苦的原因便宣布:我还不如死了的好!但约伯是宣布,我还不如没出生的好!两者有何不同?
5.约伯的朋友对约伯可谓真情实感,一同沉默禁食七天。但为何他们的安慰成了伤害?我们该如何安慰人?探访的时候,我们当注意什么事?
6.如果对方在苦难中,但真是有罪,又该如何提醒而不会伤害人?
48973阅读
45427阅读
44697阅读
41199阅读
38514阅读
38105阅读
34526阅读
3443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