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93阅读
恩上加恩的秘诀
经文:约5:1-16
1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2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3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4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5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6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7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8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9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10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11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12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13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14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15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16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作了这事。
约翰福音记载了七件有代表性的神迹。
1、变水为酒(2:1-11)
2、医治大臣的儿子(4:43-54)
3、医治38年的病人(5:1-18)
4、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约6:1-15;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
5、在海面上行走(约6:16-21;太14:22-33;可6:45-52)
6、医治瞎眼的人(约9:1-41)
7、复活拉撒路(约11章)
这些神迹证明了耶稣的神性,显示了上帝做事的法则,也让我们了解蒙恩的定律。上个神迹中我们看了蒙恩的三个要素:接待神、信靠神,祈求神。而这第三个神迹,即医治毕示大池边一个38年的病人。却向我们反思一个蒙恩之人当如何持守恩典,让恩上加恩:
蒙恩、失恩、加恩
一
蒙恩
这个神迹中耶稣医治了一个病了38年的病人。我们不知道这个病人有多大年纪了,但我们知道,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病痛之中。人生能有多少38年?可以想象,一个在毕示大池子边躺了38年的病人,他的人生是何等绝望。
他还是一个没人在乎的人。他一直在等候天使搅动水池,可是没有人将他放进去。可见,他没有家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就这样他足足等了38年,等到他已经失去了青春活力,失去了希望梦想。这个可怜的病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在池子旁边等待着耗尽他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
也许,他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在池子旁边等待了38年,却没有其他的治疗。
不过,他还是一个渴望得着医治的人,虽然他在那个池子旁边等待了38年,虽然38年他都没有得到医治,但他依旧在那个池子旁等待着天使的到来。圣经说:“等候水动,4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
也许38年他见过许多次天使搅动水池的奇迹,见到许多病友下入水池得着了医治。每一个医治的神迹都会令他眼前一亮,可是,每次都被他错过了!就这样,等待与期盼,错失与遗憾,让他病了38年,等了38年,错过了38年!
直到有一天,他等来了耶稣。
耶稣看到他在池子旁,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 7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8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9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就这样,一个等待天使38年的病人,被耶稣主动的医治了。
这是圣经记载耶稣极为少见的主动的医治,一般而言,许多病人的医治,都源自他们自己的恳求,或者他人的代求。但对这个没人在乎,没人关心的病人,却是耶稣主动的医治。甚至是全能全知,有机会的耶稣亲自计划了这个伟大的医治。
他是何等不幸,短暂的人生病了38年。但又是何等幸运,等来了耶稣亲自的临在和医治。圣经说那个水池旁的病人很多,或许他是那次唯一被主医治的病人!
上帝总是给每一个等待祂的人意想不到,超过你所求所想的恩典。
这个病人蒙恩,得到了完全的医治,而且,如果他愿意感恩,他还有能够与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耶稣建立关系的更大恩典。
二
失恩
可惜的是,这个病人所有的蒙恩就仅仅止于肉体的医治,甚至更为糟糕的是,他还可能失去恩典,甚至遭遇得更甚!
当8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9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但10那天是安息日,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安息日何工都不可作,拿褥子也是不可以的。而且当时是犹太人的节期,又是安息日,会有许多人到圣殿敬拜,一个人拿着臭烘烘的褥子,挤在敬拜的人群中,当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提醒,也是善意的警告。11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12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13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
耶稣叫病人拿走褥子是恰当的,犹太人要他不要拿褥子在敬拜的人群中也是没错。问题就是这个病人的诸多误解:
耶稣要他起他的褥子走吧,不是要他带着褥子去圣殿,耶稣的“拿”原文是指“挪开,收起,拿走”的意思。很显然,和许多人的推断一样,可能是为了祈求周济,他躺在必经之路的路旁,褥子挡住了大家敬拜上帝的路。
犹太人提醒他安息日拿褥子是不可的,也不是要处罚他。可是,这个病人似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竟然一口咬定是那个医治了自己的人,要自己拿着褥子的。一定要找到那个让他“犯错”的人——那个让他安息日拿起褥子的人,来证明自己的无罪!
虽然在希腊原文,这里的“拿”都是一个词,但放在当时的语境中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耶稣是要他“拿走”,他却是“拿着不放”,犹太人要他不要在安息日“拿带褥子”。一个“拿”字引起的风波,其实恰恰是源于一个一直都不愿承认自己犯罪之人的罪性的“误解”:
当耶稣问这个病人:“你要痊愈吗?”他却答非所问:“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他以为让人痊愈的是天使搅动的水池,却不知道是上帝的恩典。耶稣希望他选择痊愈,他却将自己38年未愈的原因归咎为他人的冷漠。
他以为自己38年未愈是因为总有人先下去,却不知道是自己一直没有将自己放在那个可以第一个下去的位置。
他以为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人把他放下去,却不知道,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没有一个放他下去的人。
他以为只要第一个下到池子,医治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却不知道,医治是上帝的恩典。
他以为医治了就够了,却不知道,认识那位医治的主是何等重要。
他以为是耶稣要他拿着褥子,却不知道,是他自己丢不下他的褥子。
他以为证明自己无罪是最重要的,却不知道认罪悔改才是不可少的。
他以为认错是丢脸的,却不知道,优雅地放下就是最美的选择。
他以为自己的遭遇只是不幸,却不知道,是他的罪恶败坏了自己的人生。
他以为蒙恩的医治是侥幸的,却不知道,感恩才是理所当然的。
他以为得医治了就会一劳永逸了,却不知道,继续犯罪,还会遭遇更重的不幸。
他以为权贵的命令是最重要的,却不知道对上帝的敬畏才是最高的准则。
他以为得罪权贵很可怕,却不知道违背真理多么令人无望。
……
总之,这个可怜的病了38年病人,比身体的疾病更可怜的是他灵性的疾病,扭曲的价值。
因此,面对犹太人指正他安息日不可以拿褥子的提醒,他原本放下就好,却一定要将责任推卸给那医好他的救主,将他交给犹太的权贵问责。
14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15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16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作了这事。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被医好的人,当时没有感谢耶稣的医治,再次被耶稣找到的时候,还是没有感谢耶稣。倒是第一时间去控告了耶稣!以至于,从此耶稣就被犹太人怼上了。
更令人称奇的是,耶稣明知道这个人会出卖他,也知道后果很严重。但他还是要在众人拥挤的圣殿里找到这个病人,只为再给他一个感恩的机会,更为再给他一个提醒:“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有的解经家认为,这个病人是何等虔诚,病愈了就到圣殿敬拜。控告耶稣是为要证明他自己遵守律法。耶稣的警告也不过提醒我们所有人,如果犯罪都会下地狱,那是比生病更厉害的遭遇。
我不太认可这种想当然的说辞。难道一个人真的如此爱上帝,却会直接忽视医治他的恩人?如果他真的敬虔,竟然会去控告一个医治自己的人?如果他真的很有良心,竟然不知道说句感激的话?如果耶稣警告的“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再犯罪就会下地狱,就违背了救恩的稳固性,说明这个人先是得救了,再是失去救恩了。这是违背基督教教义的。
耶稣的警告是显而易见的:
[新译本]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那人,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可再犯罪,免得招来更大的祸患。”
[原文直译]这事以后,(那)耶稣在(那)殿里遇见他,就对他说,你看,你已经得着痊愈;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任何更坏的事。
[新汉语]这些事以后,耶稣在圣殿里找到他,对他说:“看,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有更坏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John5:14】Later Jesus found him at the temple and said to him, “See, you are well again. Stop sinning or something worse may happen to you.”
[AMPC]Afterward, when Jesus found him in the temple, He said to him, See, you are well! Stop sinning or something worse may happen to you.
[NRSV]Later Jesus found him in the temple and said to him, "See, you have been made well! Do not sin any more, so that nothing worse happens to you."
即,耶稣在圣殿里找到他,告诉他说:你看,你已经重新得医治了,就要停止犯罪了,不然,会有更糟糕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吕振中]这些事以后,耶稣遇见那人在殿里,就对他说∶“你看,你已经得了康健,别再犯罪了,免得患的更厉害。”
综合这些版本,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病人并非天生病人,而是后天犯罪导致的恶果。吕振中译本则直接指向病人的病患。即,暗示我们,这个人的病患跟他的犯罪有关,而且,如果持续犯罪,还会有更糟糕的结果。
诚然,疾病不能和犯罪挂钩,但这个人的不幸与他的罪恶有关。
耶稣如此辛苦,在人山人海的圣殿里,明知道会有被举报的风险,还要提出这个警告,难道耶稣是渴望这个人给他一点称赞和感激吗?不!耶稣是要提醒这个人,也提醒我们所有人:蒙恩就要善用恩典,知恩就要懂得感恩,受恩就要晓得报恩!蒙恩了,小心别失去了恩典!免得遭遇了更重的惩戒。
圣经中蒙恩了又失去恩典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失去恩典的例子和蒙受恩典的例子一样多:
该隐是长子,却因为嫉妒凶杀,失去了长子的名分;
含是挪亚的儿子,却亵慢论断父亲而失去了挪亚的祝福;
以扫是长子,却轻忽长子的名分,而失去了长子的福分,与基督家谱失之交臂。
罗得是亚伯拉罕的侄儿,却因贪爱世界,失去了亚伯拉罕的福分;
基哈西跟随以利沙,原本可以像以利沙继承以利亚的衣钵一般,成为最伟大的先知,却因为贪心失去了恩典,成为一个世代长大麻风的鼻祖;
犹大原本是十二使徒之一,有着尊贵的位份,却因为贪爱30块钱出卖了耶稣,失去了一切,失去了天国;
底马原本是保罗的门徒,可以和提摩太、路加、提多一样,成为初期教会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成为将来上帝宝座前荣耀的圣徒。但因为贪爱世界,而失去了所有。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知道,上帝的拣选是坚定不移的,上帝的保守也是不可撼动的,但圣经对“蒙恩又失去蒙恩之福”的警告也很多:
【启2:5】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林后11:3】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来2:1】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约贰1:8】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作“我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
【太5: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西3:21】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来12:15】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上帝的恩。
耶稣更是警告我们:
24“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25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26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太12:43-45;路11:24-26)。
可见,一个蒙恩的人,若失去了上帝的恩典,结果必然更加凄惨。
那么,一个人蒙恩了,为何还会失去恩典?
其实,耶稣已经点明了?“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即,犯罪而失去恩典。一般是什么罪让人失去恩典?
我们在这个病人的身上看到了几大问题:
第一、蒙恩不感恩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耶稣主动医好了他,他没有感恩;耶稣再次找到他,他不仅没有感恩,还去指控了耶稣。不感恩实在是一个能让人失去福分的大罪啊!
第二、听道不行道
耶稣冒着风险过来警告这个被医治的人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他听到了,他却置若罔闻,听道了不行道。这是他没有接受警告的原因。
第三、怕人不怕神
这个人很在乎犹太当权者的话:
“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
可是对耶稣的话,他很不在意。因为他在乎人,不在乎神;怕犹太人,却不怕上帝。
第四、自义不为义
从头到尾,这个人都没有认为自己有任何的过失:没得医治是因为没有人把我放下去,我努力了,结果别人先下去。我安息日拿着褥子,是因为别人叫我这么做的!
可惜啊,让人失去恩典之福分的不是曾经犯了罪,而是,始终不认罪。
这一切,都将这个蒙恩的病人,放在了可能失去蒙恩之福的边缘。
三
加恩
【约1:16】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圣经记录这个神迹就是要警告我们,失去恩典的危险吗?是的!却更是要提醒我们蒙恩而恩上加恩。
上帝的拣选是坚定的,上帝的保守是完全的,上帝的救赎是稳固的。但人依旧可能因为犯罪而失去诸多我们原本可以得到的福分。持守恩典和蒙受恩典一样重要。
实际上,蒙恩的多,失恩的多,恩上加恩的例子也一样多。保罗是蒙召做外邦人的使徒,但他在犹太人中同样侍奉果效卓著。彼得蒙召做犹太人的使徒,但同样在外邦人中有卓越的侍奉。
如何才能恩上加恩?
1、受恩报恩
恩典是赏赐,更是托付;恩赐是奖赏,更是信托。上帝给我们是要我们善用而倍增的,将来也是会跟我们算账的,上帝给我们恩典是要我们善用恩典而赚取更大祝福的(太25章)。
在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所讲的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中,就是要告诉我们,上帝托付了我们每个人银子,即给我们的信托,恩赐,包括我们的才学,职位,恩赐等等。就是要让我们善用这些恩赐,用于完成祂托付我们的使命。领受了五千两,还要赚取五千两。领受了一千两,还要赚取一千两。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将会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取。这就是马太效应。
如何倍增我们的恩典?就是领受了恩典,要知恩报恩,善用恩典,让恩典倍增。善用恩典,恩典倍增;知恩感恩,恩上加恩。
2、远离罪恶
“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耶稣没有说,不幸与犯罪等值。但却提醒我们,有些遭遇或是犯罪带来的结果。犯罪损失福分。如何恩上加恩?那还要保守我们自己远离罪恶。
我们每个人都有共性的罪性,也有自己特殊的弱点。如何远离罪恶?就要堵住我们生命中的破口,不让罪恶侵蚀我们。有人喜欢论断,有人生性多疑,有人容易急躁,有人情绪失控,有人在乎得失,有人在乎名利,有人贪图小利,有人嗜好小东西,有人迷恋网络,有人沉迷游戏……圣经说,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是所有人的三大破口。如何保值恩典,且恩上加恩?就要堵住生命的破口,远离罪恶。
3、多走一里
恩上加恩的人境遇各不相同,但总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多走一里:
十个长大麻风的病人,内中只有一个先回来感恩,他多走一里,耶稣就多给了他一个恩典:你的信救了你!
使徒时代,耶路撒冷的教会听说安提阿外邦教会复兴,便派遣巴拿巴探访,结果巴拿巴探访以后,还多走一里,去大数找到保罗。将他带入侍奉。结果这多走一里,就造就了伟大的外邦使徒保罗。
使徒行传耶路撒冷大会以后,教会差派犹大和西拉陪伴巴拿巴和保罗回安提阿传达耶路撒冷的决议。结果,西拉多走一里,与保罗同工,成为了一个旅行布道家。
旧约时代,约瑟为法老解梦,知道荒年将至。他还多走一里,为法老分忧,给法老储存粮食的建议。结果解决了饥荒问题,也让自己成为了埃及的宰相。
耶稣说,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路。我们与其被人强逼,不如干脆主动多走一里。超越你不得不的一里,都一份付出,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舍己,多一份努力。你将会发现,上帝赐给我们的恩典,都将恩上加恩。
使徒约翰选择了耶稣众多神迹中的七个,这第三个神迹提醒我们:“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圣经最终没有告诉我们这个蒙恩的病人是否犯罪而遭遇了更甚的恶果。抑或者远离了罪恶,而恩上加恩。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思与悬念。我想耶稣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的废话,而是对“知恩不感恩,蒙恩不报恩”的警告。
约翰在许多神迹中记录这个神迹,不仅让我们看到耶稣在犹太人中被抵挡的肇因,也是在提醒我们:
若蒙恩不报恩,怕人不怕神,听道不行道就可能失去恩典。
而若我们知恩感恩,远离罪恶,多走一里,就会恩上加恩!
你愿意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57493阅读
57052阅读
48984阅读
44876阅读
44385阅读
43445阅读
40492阅读
40016阅读
39820阅读
3946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