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41阅读
作者/思天客 主播/小勺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所罗门《传道书》
2018年, 人们似乎一直在奔丧途中……
今天,环球网刊登了一篇未署名的文章《2018,他们怎么都走了?》
文中历数了在2018年间离世的人,当然是名人们,但我们知道,在无声无息中走了的普通人更多……
金庸走了。
带走了好多人的江湖梦。
太突然,
就像前几天李咏的离开。
人们似乎都没有预备好,
面对他们的离开。
??????
朋友圈里挤满了眼泪和缅怀。
真的害怕,金庸之后再无“侠”。
??????
时针往前轻拨,远去的背影里能看到师胜杰,单田芳,常宝华……
都是曲艺表演艺术家。
想和朋友分享众人远去的感慨,发现远去的人还有唱《朋友》的他。
文章提醒读者,2018年离世的人真的异常多。
难道,真的只有2018,远去的人是特别的多吗?
海峡对岸还有李敖。
中国之外,
还有霍金,安南,樱桃小丸子……
他们都走了。
??????
兔死狐悲,人们都在为着同类的逝去悲伤,这婉惜之情实在是自身对生命不舍和眷念的无奈!
圣经传道书7章2节说:“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他们的离开,只是在提醒还存留世上的人们,我们都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有一天都必须离开,这不关乎他处于什么社会地位和外在拥有。
文章提到,“师胜杰离开的时候,冬瓜侠在微博上写了一句话:又一个儿时熟悉的名字走了……之前说过的,当你熟悉的、认识的、听说过的人一个个离开,你离死也就不远了。”
这条微博有1000多万人阅读,好多人骂,骂冬瓜侠不会说话。其实,那句话真不是诅咒,只是客观的提醒,提醒我们还活着的人,保重自己,珍惜当下,当留意自己人生结局。
终点,就是人生的结局。我们都在途中,我们一直在寻找,有人说,世人只是在寻找坟墓。
诚然,当一个人没有真神的信仰,就没有真正的归宿。
但圣经新约希伯来书11章却告诉我们,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一群人,与世人迥乎不同: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这些人是在信心里死的,追寻所盼望的家乡,这是他们一直持守的信念,死亡也不至使他们绝望。
让我们暂停急促的脚步,思想人生的结局。
如果说每个人都在等待死亡,每天的过程只不过是离终点更近一步。
那么人活着又有什么价值呢?
人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是为了赚得更多,活得更好吗?
活得更好不也得死亡吗?
这样的挣扎不也是徒劳无益的吗?
死,令人丧气。于是人们将之作为晦气的话题避而不谈。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吃吧,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这是大众式的混世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文学家们用生动的笔触提醒那些思考者,既然无法改变死的结局,那又何必在其过程中苦苦求索呢?何必不闭上眼睛过糊涂的日子,静静地等候那死亡的临近呢?
于是乎,“不谈结局,重在过程”便成为许多人逃避思想灵魂归宿的借口。
在世俗的眼中,早已没有了诗和远方,剩下的只是苟且。今天的生活和获得,似乎成为人生的全部,所以活得好,比死的好更吸引眼球,所以“人为财死”成为一部分人的逻辑。
但是,圣经清楚告诉世人:“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第9章)”。
其实,今生的终点,只是永恒世界的起点。今天的现实,到明天就成为过去,那死后我们将会面对一个真正的现实,且是无法逃避的。从这个角度说,今天自以为着重现实的人反而是真正“不现实”的人!
所以,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所罗门王曾经说过,“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真有智慧的人,看重死过于看重生,因为死是长久,活是暂时。
一个旅行在外的人,思念的是家乡;一个待嫁的女孩,心思早已放飞。
人生若只留恋眼前,追求也是虚空,纵然赚得全世界,转眼之间就成了何等的荒凉……
死,会将今生的一切将化为无有。
亲爱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生的虚空,回转归向那创造天地和其中万物的真神,因着对基督的信仰,便为自己的灵魂寻得了一个更美的家乡。
听到这里,您觉得是现在重要,还是永恒更重要呢?如果您认为结局比过程更重要,就当为永生作好准备。
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放弃眼前短暂愚昧的快乐,去寻求那真正的人生吧!
校对|迎春
100741阅读
94386阅读
92296阅读
87678阅读
85529阅读
85497阅读
83465阅读
82992阅读
8128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