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38阅读
人心的渴望决定了人经验的范围、见解的深度、判断的标准,以及选择价值观的责任。渴望对于人生的影响极大,扭曲的渴望会使人陷入绝望、耽于感官。本书辨析了什么是扭曲的渴望,帮助我们认识到,偶像崇拜、成瘾、浪漫之爱和理性主义都是虚空的,不能真正满足人心的需要。人心真正渴望的是永恒,唯有与那位永活至圣者建立关系,人心的渴望才能获得真满足。
第6章 绝望:渴望之心的命运(上)
我们已然发现,当我们花费一生时间来崇拜一个虚假世界中的偶像时,生命就会出现严重脱节。我们已经论述过,我们不仅会沉溺于酒精,也会沉溺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自己内在的各种关系,从而陷入最恶劣的利己主义和自爱当中。尽管人生非常单调,但假如像上一章探讨的那样,我们的宗教生活是绝对平庸的,那么当我们中间“最优秀的人都缺少—切的确信时”,到底会留下什么呢?绝望。
当我们进入但丁所言“大路消隐的黑暗丛林”中时,就会发现我们诸般的虚妄,我们所受的诸般奴役,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性,还有我们对于忙碌的生活——也就是“我们的日常存在”——的厌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在内心中经验到绝望的原因所在。这乃是我们本性中所固有的。正如与之相关的罪一样,绝望乃是我们对自我精神的毁灭。因为与其说我们是对外界绝望,不如说是对我们自身绝望。“错谬,亲爱的布鲁图斯,不在于我们的星宿,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就是这些走卒。”我们将自己视为“在一捧泥土中恐惧”。
然而,克尔凯郭尔注意到,绝望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现象,这并非因为我们周围少了绝望,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漫不经心地假设:若我们自己没有感受到绝望,那我们就没有陷入绝望。毕竟,我们的本性就是要压抑那些对我们的自我产生威胁的真理。
在过去,当上帝的临在比在我们当今的世俗世界更显明的时代,人们对绝望的理解要真实得多。我们拥有的上帝首次与人相遇的原初图画是,他用一捧泥土创造了人,并将气息吹进他里面,这就是人的创造。这是一幅表明我们深深倚赖于这位造物主的图画;一旦我们离开了上帝,我们的一切关系就都会失去真实性。
或许,唯有绝望才能帮助我们从本质上认清,若没有上帝的临在,我们从本质上讲会处在怎样的混乱之中。当我们假装我们不需要上帝的时候,人生就会变得恍若“浮尘”一般,而非“实在”。那时,我们就会成为艾略特所说的“空心人”和“稻草人”,独自在黑夜中啜泣。
100738阅读
94380阅读
92290阅读
87674阅读
85520阅读
85490阅读
83461阅读
82987阅读
8128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