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阅读
当你读加拉太书第二章的时候,有一个感受,保罗在为什么事情在辩解,特别是他和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彼得、雅各,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说明加拉太书有一个背景,当保罗向加拉太教会指出他们的错误(接受了别的福音),有一些反弹的力量。
这些反弹力量不是在他所谈的真理上来探讨,来研究,而是去质问保罗:你是谁啊?凭什么纠正他们?是耶路撒冷母会派来的吗?跟彼得雅各约翰有关系吗?
这里圣经给我们很好的提醒,当我们对真理有不同的看法的时候,有时候不在真理本身上去探讨,而在人身上产生攻击。相对的,弟兄姊妹在教会上也有这样的危机,当遇到危机的时候,不是在圣经中找答案,而是说我的牧师怎么说,我是哪个神学院得到的带领。
我们应该养成一个习惯,当我们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们都回到神的话。马丁路德在改教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惟独圣经。今天教会中有时候讲台的教导没有圣经的根据。希望我们大家一起跟着神走,跟着圣经的真理走。
保罗说这些教会的领袖并不能加添我们什么,我主要是从神领受的。这些领袖也可能会有犯错的时候。这些领袖犯错的时候,保罗是丝毫不退让的,不妥协的纠正,因为这些偏差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的福音,救恩。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个持平的认识。今天有人讲神给我感动,给我启示,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感动是不是来自于神呢?在保罗那个时代,新约圣经还没有成书,神的灵在教会中做工,神也感动这些书成为圣经。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不一样,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有圣经,而且圣经已经完成。圣经成为查验所有感动的基础。你的感动到底是来自于神还是自己来的?根据圣经来查验,到底对不对。如果我们发现有些讲台信息是错误的,直接从圣经中能够找出这样根据时,我们要指出这样的错误。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著提多同去。这一节经文在研经中有个讨论,就是这个十四年是指什么时候。
其实,是说这个时间是在使徒行传中耶路撒冷会议之前还是之后。有两个影响,如果这里讲过了十四年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那么对于2章11节后彼得的一些做法有些了解,大概当时彼得还有些软弱,不那么清楚,后来越来越刚强了。
如果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那个会议已经决定了外邦人信主不需要先成为犹太信徒。彼得还有这样的作为,我们就会对彼得有一些失望了。不过圣经没有明确说明到底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还是之后,我们就不要在这样的问题上强调一定是哪一个。
圣经从来没有把一个人神话,不管彼得是在耶路撒冷之前还是之后有这个反应,我们都会体会,人都有软弱的时候,但是人也需要在软弱中转向神,可以靠着神再站起来。我们错了,就在神的感动中悔改。所以十四年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还是之后不是重点,我个人倾向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
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奉启示”,保罗的很多作为都是在神的带领之下,保罗是顺服圣灵的人。包括做圣工,都要有神的感动。不是我今天大发热心,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要看看那是不是神的心意?如果是神的心意,我们就靠主去做,如果不是,我们就停下来。服侍神的人,随时跟神有个亲密的关系,就算做圣工,也要看这是否是主的心意。
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有名望的人很可能是当时教会的领袖,彼得,雅各,约翰。为什么是背地里?意思是不是拿来炫耀。他和彼得,雅各,约翰有交通的,但是那个交通不是支持他圣工的依据。他的事工是建立在神对他的呼召上面。
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腊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提多是他的同工,提多是希腊人,保罗没有为提多行割礼。保罗另一个同工是提摩太,保罗为提摩太行了割礼。那么到底要不要行割礼啊?提摩太的母亲是犹太人,在犹太人传统中母亲是犹太人,算犹太人。
犹太人跟神之间有个约,那是一个立约的记号,割礼是一个行为。割礼是神的选民以色列人跟神立约的记号,割礼不是得救的记号。如果你血统上是犹太人,那么你应该受割礼。提摩太是犹太人,保罗在这个原则中为提摩太行割礼。提多是希腊人,不需要行割礼。
保罗并不是废掉割礼。对犹太人来讲,割礼对他有个价值,那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割礼对非犹太人无效。我们没有透过亚伯拉罕跟神立这个约。我们是直接建立在耶稣基督上面,所以不需要行割礼。
因为有偷著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偷著引进来的假弟兄,在教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有些人不根据圣经,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教会中制造混乱。
作奴仆,就是回到律法之下。很多宗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定义得救的方法。我们认为积功德,做善事就可以上西天,谁告诉你的?我们自己定下途径,定下得救的方法,世人自己创造宗教,自己造神也就罢了,但是如果属神的人也这样做就很可悲了,因为明明有真神,却要自己定规,这是不对的。
人的功德观,自赎观,将功补过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上也不接受。谁来说我们可以积善行,将来可以上西天?我今天早上杀了一个人,后来又救了两个人,能不能说前面那个杀人就不用负责了。人世间的法律都不认可将功补过,功德观为什么可以被接受呢?这是球员兼裁判。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这句话我也接受。但是这个劝人的根基到底稳不稳固啊?你是根据什么来劝呢?
今天有人说,不要问那么多,只要做善事就好。如果你没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去了解,你只是在自己虚构的处境里面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头来很可能是画饼充饥。这种现象在教会内外都存在,有些人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救赎观,如同当年加拉太教会这些假弟兄。
他们当时就是强调,我是犹太人,外邦人要信主,必须先变成犹太人,然后才能信主。把自己的地位当成神与人之间另外一个中保一样。神爱世人,每一个人在神面前地位都一样。犹太人是上帝启示真理的管道,有他们的历史地位跟价值,但是他们不是我们得救的途径。
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说明保罗一点都没有妥协。合一的根基不是粉饰太平,合一的根基是在真理上。“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说明保罗立刻处理这个问题。为的什么?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福音下面有真理,你传的福音是不是真理呢?
一般的宗教,劝人为善也是个福音,是个好消息啊,可是这是建立在真理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我们的想法、盼望和幻想上呢?福音的真理不可以被添加,不可以人为的曲解。所以当他发现福音的真理被扭曲了,他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来纠正他们。
今天在教会中,我们会不会也加了一大堆不是圣经要求的,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我们整天在感性的里面去追求,不断在那里循环,却忘记了我们的责任是顺服那已经赐给我们的圣灵,让生命天天去改变。不要认为受割礼是小事,这让整个的追求方向偏了。今天教会中,如果你只是追求自己的一些特殊经历,却疏忽了在神面前顺服圣灵的重要性,生命成长整个的偏差。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 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甚么。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他不是靠有名望的人,他是靠主。
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在神的主权中,对于不同的牧者有不同的托付和带领。
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说明彼得和保罗都是在神的感动之下做工。既然在神感动下做工,所以应该听的是神的话,不是人的话。应该是神的启示,而不是人的背书。应该建立在神与人的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保罗没有贬低那些教会领袖,他们行右手相交之礼,彼此尊重,接纳。
现在挑拨是非的人不是彼得雅各约翰,而是从耶路撒冷教会来的人,他们打着彼得,雅各约翰的身份来打击保罗,事实上保罗和彼得,雅各,约翰关系很好,他们领受的使命不一样。
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在神所预备的救恩上活出正确的行为,帮助那些穷人是活出正确行为的一个代表性行为。
从11节开始讲到一件事,讲到彼得在某件事上做的不正确,保罗指正了他。我们要把信仰的根基建立在神身上。不要在真理建立在人身上,人都会犯错。保罗是当面指正的,如果一个行为是影响到整体对福音的看见的时候,这没有办法私下解决。在群体中造成的错误要公开的指出来。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只是影响个人,那么可以私下说,给犯罪者一个悔改的空间,按照马太福音18章处理是更理想的作为。如果是影响整体的话,要当面指责。什么时候公开处理,什么时候私下处理,圣善的灵给我们智慧去判断。
彼得的作为因为是公开的行动,所以保罗说我当面抵挡他。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为什么怕他们?彼得有个软弱,怕人过于怕神。怕他们不高兴,怕得罪他们。这是今天服侍神的传道人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当我们服侍神的时候,你到底怕谁?
今天,很多时候人太怕人,却不怕神,神看不见摸不着。神看不见,摸不着,神永远存在。彼得在这一点上有软弱,他怕那些人,心中的怕就带来外面动作的软弱。求神帮助我们,在他面前有一颗单纯的心,我们就是敬畏神,不要怕人,要怕神。你真的尊神为大,神就赐给你属天的智慧,懂得如何处理人际之间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智慧,最大的智慧从敬畏耶和华而来。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著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夥装假。一个教会的领袖是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柱石倒了,后面一串的人跟着倒。大家都跟着一起软弱。包括巴拿巴。巴拿巴是有恩于保罗的。保罗如果真的爱巴拿巴,他就应该指出巴拿巴的错误,因为将来要在基督台前得赏的。
如果这件事情混过去,将来要在基督台前被责备的。真的爱他,就不是粉饰太平,不是视而不见,不是在真理里面妥协,真的爱他就指出来。基督徒的爱和世界上的爱不一样。保罗在真理上不妥协,他也真正爱彼得,真正爱巴拿巴,当他们做错的时候,他就指出来了。
今天做带领的弟兄姊妹一定要有一个属灵的警觉,我们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神的子民。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免得将来在基督台前,被神称为又恶又懒的。
但我一看见他们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意思是:你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一起吃饭,接受外邦人,不跟从犹太人传统的作法,怎么现在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本来彼得已经做对了,不遵循传统中犹太人自我中心的态度,拆毁中间的隔断,结果现在彼得又要外邦人随犹太人了。
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过去认为外邦人都是罪人,可是现在在救恩的基础上,我们称义不是靠行律法,而是因信耶稣基督称义。把律法称义和因信称义分别出来。为什么不可以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可以靠行律法称义。因为我们都是不完全的。
我们若求在基督里称义,却仍旧是罪人,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是!意思是:如果我们觉得光靠信耶稣称义不够,还要靠行律法,这不是基督误导我们犯罪啊?神定了一条道路,有人在这之外加了一些,加了一些之后使神定的道路不完全了。如果觉得因信称义之外,还要加上行割礼,守律法,就是表示神所定规的因信称义是不完全的。断乎不是!
在我们的教会历史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教会说如果不会说方言就没有得救,其实意义是相同的。你在神所定的因信称义外,又加了一条说方言。在第一波的灵恩运动中,就有这些危机存在。说方言是神的恩赐,但不是得救的途径。
我素来所拆毁的,若重新建造,这就证明自己是犯罪的人。保罗所拆毁的,就是不靠律法称义。如果他现在还要求再加上守律法,就说明他以前传的不正确,是犯罪的。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著。在律法之下,我们都被定罪,我们没有办法胜过律法的控诉,但是我们可以向神活著。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著;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过去的罪,因着耶稣的代赎,都钉在十字架上了,如今神在我们里面,带领我们往前行。神爱我们,为我们舍己。
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如果我们可以靠着因行律法,因行为来称义,基督就不需要死了。基督为我们死就是因为我们做不到律法里面要求的。
101396阅读
101298阅读
100967阅读
93762阅读
72130阅读
71330阅读
68852阅读
68121阅读
66771阅读
655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