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阅读
一:单选题。
A亚哈家宰俄巴底是一个( )。
B先知以利亚让俄巴底去告诉亚哈他在这里,俄巴底说如果按着先知的话去行会导致亚哈杀他的原因是( )。俄巴底后来敢去告诉亚哈以利亚在哪里的原因是( )。
1良善的人
2敬畏耶和华的人
3以利亚离开此地躲起来,以致亚哈还找不着以利亚
4神的灵在他离开后就把以利亚提到他所不知道的地方,以致亚哈找不着以利亚
5以利亚指着神起誓,今日必与俄巴底同在
6以利亚指着神起誓,今日必使亚哈得见他
7以利亚指着神起誓,今日必审判亚哈
二:查找经文题。
1找出最能体现亚哈做王时国势比较强大的一节经文。
2找出以色列百姓信仰光景的一节经文。
三:填空题。
1亚哈只看见以色列遭灾,并认为是( )使以色列遭灾,却没有认识到( )才是遭灾的原因。
2为了从耶和华和( )中决定哪一个是真神,以利亚提出了用( )的办法,此方法在百姓和巴力的先知看来都是合理的。因为无论是以色列和外邦地区,还是对巴勒斯坦人而言,这种方法是一种礼拜的基本形式。
四:简答题。
以利亚向巴力先知挑战和他献祭时祷告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五:判断题。
1以利亚时候的这场旱灾长达三年半,遍地有大饥荒。( )
2踊跳、用刀枪自割、自刺和狂呼乱叫乃当时敬拜巴力的仪式。( )
3以利亚上迦密山顶,是要祷告求神降雨。( )
4以利亚祷告时称呼神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
六:多选题。
关于这场旱灾以利亚的祷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它是义人的祷告
2它是具有与我们有相同性情之人的祷告
3它是持久、恳切、有信心的祷告
4它是能成就大事的祷告
5以利亚通过自己的祷告改变了神的旨意,求神不要下雨或降下雨来
七更正题:请找出下列说法中的四处错误并进行更正。
因着旱灾的缘故,亚哈努力寻找以利亚,想尽一切办法还打发人到别国去寻找,当对方说以利亚不在那里的时候,亚哈还要对方起誓。亚哈如此急切寻找是想杀死以利亚,灭掉他自认为的旱灾根源。
过了许久到了第三年,神吩咐以利亚去使亚哈得见他,神要降雨在地上。亚哈此时正因旱灾导致百姓疾苦的缘故与家宰俄底巴分头找水源和青草。
俄巴底在路上遇见以利亚,以利亚透过俄巴底去告诉亚哈与亚哈相见,以利亚让亚哈和敬拜巴力的先知和亚舍拉的先知一同上迦密山。
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在迦密山以利亚责备巴力先知和以色列民众的代表心怀二意。以利亚提出用献祭的方法来判别谁是真神,降火显应的就是神。
以利亚把优先权让给了巴利众先知,表现出耶和华信仰坚固之信心。巴力的众先知持着优先权使用了所有手段和方法,却仍遭失败。轮到以利亚时,他取了十二块石头,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筑了一座坛,在坛的四围挖沟。
为了消除任何神迹以外能使祭坛着火的可能性,他让众人用四个盛满水的桶倒在燔祭和柴上三次,使祭物和木柴都浸湿,甚至沟里也满了水。以利亚向神祷告,神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
众民看见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最终这些巴力先知的结局就是被杀死。之后旱灾以以利亚的祷告结束,天降下大雨。
一单选题。
答案:2,4,6。
【王上 18:3】 亚哈将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来。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
【王上 18:9】 俄巴底说:“仆人有什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
【王上 18:12】 恐怕我一离开你,耶和华的灵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这样,我去告诉亚哈,他若找不着你,就必杀我。仆人却是自幼敬畏耶和华的。
【王上 18:15】 以利亚说:“我指着所侍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
【王上 18:16】 于是,俄巴底去迎着亚哈告诉他,亚哈就去迎着以利亚。
二查找经文题。
1答案:王上18:10
亚哈王当时的国势已经比较强大,所以能要求周围的小国协助寻找以利亚,并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
【王上 18:10】 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 神起誓,无论哪一邦、哪一国,我主都打发人去找你。若说你没有在那里,就必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说:实在是找不着你。
2答案:王上18:21。
心持两意原文是在两边跳跃或在两边跛行,意思是在两个意向中犹疑不决。表面上,百姓不是完全拒绝神,只是想一面敬拜神、一面敬拜巴力。
【王上 18:21】 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 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 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三填空题。
答案:
1以利亚,自己和父家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
【王上 18:18】 以利亚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
2巴力,献祭。
【王上 18:23】 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
【王上 18:24】 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 神。”众民回答说:“这话甚好。”
四简答题。
答案:以利亚向巴力先知挑战和他祷告的目的,是为了显示神对其子民的恩典,借此使众人的心回转归向耶和华
【王上 18:36】 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
【王上 18:37】 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 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
五判断题。
答案:1√2√3√4×
1√。这里提到三年的旱灾,但新约路4:25及雅5:17却记载以利亚这时有三年零六个月没有下雨。圣经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干旱的情况需要约六个月的时间才明显,初时仍会有溪水(王上17:3-7),到后来才有饥荒。
【路 4:25】 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雅 5: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2√。
【王上 18:26】 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
【王上 18:28】 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
3√。
以利亚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42节),是在祷告、等候。
【王上 18:42】 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
【雅 5: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雅 5:18】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4×。
圣经在提到以色列人的列祖时,一般都是称呼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利亚在此特别改成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是要提醒北国以色列的百姓与神的立约关系。
【王上 18:36】 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
六多选题。
答案:1234。
【雅 5: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 5: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雅 5:18】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5错在以利亚的祷告,不是改变了神的旨意,求神不要下雨或降下雨来,而是明确知道神的旨意,是在神的旨意中祷告的。
【王上 18:1】 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
七更正题。
答案:一错在“亚哈如此急切寻找是想杀死以利亚,灭掉他自认为的旱灾根源”,亚哈这样拼命寻找以利亚,圣经学者认为不是要为以利亚对以色列罪的斥责而要惩罚、杀害他;而是,想要以利亚来帮助消除干旱之灾;因为以利亚说自己有这个能力(王上17:1)。
这就是好像,人愚妄地寻找巫师(人逼着巫师为自己祝福,这样问题就都好了,都解决了)。后来当亚哈听见以利亚的消息,说要在迦密山上相见等等,他都爽快地答应以利亚;亚哈的心中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
二错在“亚哈此时正因旱灾导致百姓疾苦的缘故与家宰俄底巴分头找水源和青草”,当时的以色列人用牛耕地、拉车,骡子是富贵人家的坐骑,马是军队的战马。
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的库尔德石碑上记载,亚哈王有两千辆战车,因此至少有六千匹马,需要大量的青草来维持。所以,亚哈想救活骡马,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军队,并不是体恤百姓的疾苦。
【王上 18:5】 亚哈对俄巴底说:“我们走遍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边,或者找得着青草,可以救活骡马,免得绝了牲畜。”
三错在“在迦密山以利亚责备巴力先知和以色列民众的代表心怀二意”,以利亚责备的对象是上山的以色列众民。
【王上 18:21】 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 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 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四错在“他取了十二块石头,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筑了一座坛”,作为北国以色列先知的以利亚,取十二块石头筑坛是意味深长的行为。
虽然以色列因着神的惩罚分为南北,但以利亚却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仍然是神的立约百姓。以利亚取了十二块石头来是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表明神在迦密山所行的神迹,不只是为了向北国、也是为了向南国的百姓显明:耶和华是神。
【王上 18:31】 以利亚照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取了十二块石头(耶和华的话曾临到雅各说:“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王上 18:32】 用这些石头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在坛的四围挖沟,可容谷种二细亚,
101420阅读
101331阅读
100997阅读
93787阅读
72154阅读
71356阅读
68874阅读
68143阅读
66805阅读
6562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