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36阅读
如何面对死亡|对死亡的一些反应
人死后,将会有生命吗?
这个问题,在今日华人社会中,也渐渐成为热门的话题。
书内集结多个在面对死亡时所遇上各类问题的处境个案,使人能设身处地般,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包括:
死亡是否已解禁?为什么有些人早逝呢?生死的选择?你的家已安排妥当吗?死后往何处去?信徒死亡的益处……等等有待探索的问题。
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同情、关怀与希望。 作者邀请你一起探讨这个人人都须要面对的问题。
你愿意吗?
对死亡的一些反应(葛培理)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面对死亡。有些人与死亡对抗,就像我的朋友史提夫麦昆(SteveMcQueen)一样,最后他终被癌症吞噬了。有些人嘲笑死亡,就像韦莱嘉(WillRogers)一样,直到有一天,他乘坐的飞机撞毁掉。
乔冶伯恩斯(GeorgeBurns)说:“我不相信死亡。”但他们就像玛利莲梦露(MarilynMonroe)一样,当生命变得无法再忍受下去时,就去寻死。有时他们像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皇后安娜波利(AnneBoleyn)那样,以死求解脱。她写下这样辛酸的遗言:
啊,死亡,把我催眠!带我到宁静安息之处。
从我谨守的胸怀,让我结束厌烦无辜的生命。
敲起丧钟,奏起我的挽歌;
让它宣告我的死亡;死亡已抓住我,
死亡已拉着我,再也无可补偿……
另一些人对死亡抱宿命论,或置之不顾。他们宣称不再杞人忧天,因为死后并没有重生,何况人类对死亡完全无能为力!
生于主前三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伊壁克鲁(Epicurus),他给死亡写下亦庄亦谐的文句,就像我们对一些事物烦躁不安时通常会做的那样。
他说:“死亡是最可怕的恶魔,不外是如此而已。因为只要我们一天活着,死亡便尚未来到。当它来临时,我们已不在了。”
也有人采取另一极端,他们常常被死亡的恐惧吓得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因为他们对死亡的观念,感到没有神慈爱与保护的确据和安全感。他们的生命被恐惧管辖,常想赢得神的喜悦和避免他的忿怒。
基督徒也免不了会害怕死亡,死亡并非常是“美好的大解脱”,而是把人隔离的仇敌,死亡带有神秘性。它的对象并不分年幼与年长,好人与坏人,基督徒或非基督徒。
我们不能把每个人对死亡的回应分门别类,加上标签。然而一般说来,我们对生与死的经历,跟其他人的经历都相似。圣经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哥林多前书十:13)
但是我们毋须跟别人一样,在面对死亡的事实时,采取敌视、拒绝、惊惶,或其他一般人的态度。我们有另一途径——基督的途径——藉此让我们知道,虽然死亡的经历是真确的,但天堂的实在也是真确的。
基督徒能够以实事求是和得胜的态度来面对死亡。“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八:38-39)
现在,我并不急于去死,也不是因为我知道我行将就木而写这本书。我们不会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信徒拥有战胜死亡的有福确据,故意走到门前对敌人说:“请进罢!我已急不可待地等候你进来。”
基督徒不愿死,并不是信心软弱的表现。使徒保罗承认他身处两难之间,不知接受死亡与主同在,抑或继续在教会事奉神。他写信给腓立比的信徒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立比书一:23-24)
我们能够实事求是而不谈虎色变吗?我们能否在这个许多人避讳不谈,但对每一个人都极其重要而无法避免的题目中,找到平安、确据、胜利,甚至是幽默感呢?我相信我们各人都能够做到的。(完)
100736阅读
100728阅读
100713阅读
100704阅读
100664阅读
97869阅读
93450阅读
8141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