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灵修】人的尊严来自对神的降服(代下6章)



人的尊严来自对神的降服


所罗门曾造一个铜台,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放在院中,就站在台上,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14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尽心行在你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代下6:13-14)。

历代志第六章记载的是所罗门献殿时对百姓的训勉,以及向上帝的祈祷。

献殿是以色列历史中最伟大而隆重的圣礼,所罗门集合了全体以色列民参加,而且在七月的住棚节举行献殿礼,追忆历史,祈求未来,坚立神人之约,表达崇敬的祈祷诉求,恳求父神的施恩,并带出对上帝神圣而崇高的敬奉。


整个圣礼最为崇高而令人震撼与感动的部分莫过于所罗门向神的跪服与祈祷。而后,才有上帝荣耀对圣殿的充满。


在所有上帝吩咐所罗门要建造的圣殿器具以外,所罗门还特别用象征了光明与圣洁,威严与坚定的铜,制造的一个铜台(讲台,以及所罗门祈祷的地方)放在圣殿院子的中间。所罗门站在铜台上为百姓祝福,宣告大卫之约,宣告上帝的旨意,鼓励以色列百姓专心信靠上帝(代下5:1-11;王上8:12-21)。然后,最伟大而神圣的一幕便是,一个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最有权势、最为富有、能为上帝建殿的伟大君王,在所有百姓的面前,向神跪下,向神降服,向神祈祷!祈求上帝的恩泽,恳求父神的赐福,也为未来的世代恳求上帝的怜悯,祈求上帝接纳圣殿为向百姓施恩的祈祷之所。正是在这个跪服中,所罗门做了最为伟大的祈祷。


当时正值以色列的七月,要知道,那是最为闷热的中东天气,在铜台之上,在众目之下,如此尊贵之君,向上帝跪服。承认自己不过是万王之王的仆人,是上帝在地上设立的民众的带领者,那至高无上的权柄、荣耀、尊贵能力都属乎上帝自己,自己和所有的臣民一样,都是某个时段上帝设立的代理者,是上帝设立的管家,而非独一无二的天子。他和所有的臣民一样,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这正是人类政权最为贴切的表达,最为震撼和令人感动的一跪!


权力向上帝的臣服,才有人民的尊严。当我们知道人人都是上帝按照祂的形象样式而创造,我们就知道我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当我们知道,在君王之上,还有那位永不改变,至高无上,公义正直,慈爱恩惠的主宰,我们便知道真正的正义与良知,超越人性的软弱,和这世界的一切权力系统。知道我们里面良知的价值,正义的力量和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便因为上帝而懂得尊重和自尊。


敬畏天道,才有人道;敬畏上天,才有明君;只有在上帝面前的跪服,才有对人民的忠诚与使命的忠心。怪不得独裁者都恨上天,敬虔者敬畏上帝。如此看来,人类的尊严原是来自对上帝的降服,我们的自信是来自对祂真理的尊崇。只有在祂里面,我们才能找到尊严与价值!


亲爱的父上帝:

如果没有祢,

世界将是何等可怕,

没有正义,

没有尊严!


没有光明,

没有盼望,

没有审判,

没有保障。


原来,

我们的价值全在于祢,

我们的存有唯独在祢。

我们的尊严来自对祢的敬畏,

我们的自信来自对祢的尊崇。


降服真理而得自由,

跪服上天而有尊严,

尊重良知而有昌达,

一切的美善都来自祢。


主啊!

求祢在我心里做主,

在我的生活中掌权,

求祢给我们保障与尊严,

给我们供应与扶持。


求祢以睿智更新我的灵,

用祢的真理坚固我的心,

除去我一切心灵的幽暗,

赐给我永恒的盼望力量。


使我思想圣洁,

使我境界宽广,

使我格局广大,

使我人格健全。


给我持久的爱,

赐给我心灵的满足,

使我因信靠而自信,

因为敬畏而自尊。


求祢帮助我们,

使我们生活得胜,

使我们侍奉有力,

使我们人生充满盼望。


如此,

我才能荣耀祢,

履行我的使命,

活出美好,

彰显基督。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灵修反思


1.如此威严高贵的君王,为何要在百姓,在上帝面前跪下?这跪下让你看到了什么?在上帝之外,我们能否找到尊严和尊重?为什么?


2.圣殿之于百姓的价值何在?所罗门至少总结了七种可能,以色列人向神祈祷,求神垂听:

(1)犯罪之时(6:22-23);

(2)仇敌攻击时(6:24-25);

(3)干旱之时(6:26-27);

(4)饥荒之时(6:28-31);

(5)外邦入侵之时(6:32-33);

(6)与仇敌争战之时(6:34-35);

(7)百姓得罪神而被掳之时(6:36-39)。(参灵修版)

意味着不管我们在何种处境,因何得罪上帝,只要真诚悔改,祈祷,上帝就必垂听施恩。

我们若因自己的愚昧过犯受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3.所罗门承认人间没有不犯罪的人(36节)。犯罪了我们该怎么办?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