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02阅读
"人生要完美,我们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而更需要相信耶稣。"
1、
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有人以为科学进步以后,宗教迟早总要被淘汰的;也有人以为如果一个人研究科学,他就绝对不可能信仰宗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在十九世纪的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到了二十世纪,高深的科学理论与概念,反而更接近宗教的边缘了;因为过去科学家认为很有把握的,到今天正如丁格尔教授(H. Dingle,已退休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席)在1954年3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中“科学与宇宙”一文内,所下的一个结论内说:“在宇宙学上,我们又象中世纪的哲学家一般面临一个几乎完全无所知的世界”。
科学虽然迈进,却还没有一些能够解开宇宙与人生之谜的迹象。
许多科学界的巨人都承认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
当他们研究科学的时候,科学反而帮助他们认识神。史达约坦博士(David Starr Jordan)说得好:“如果,我们加以深刻的思想,那么我们岂不要被科学所迫而相信上帝么?”
所以有人说,凡大科学家都相信有神,只有小科学家才以为没有神。今天许多着名的科学家都告诉我们说,科学家的发见愈多,有神的信仰也就越发坚定。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误会与冲突,其实已成过去,但可惜在一知半解的人中间,还有不少人以为相信宗教就是落伍,标榜科学就是摩登。这些人正好象许多青年人看见别人穿“牛仔裤”,自己恐怕落伍,就莫明其奇妙地也买了“牛仔裤”来穿上,满街乱跑,叫别人知道他也是时髦人物之一。照样,那些以为宗教是与科学冲突的人,口口声声认为相信宗教是时代的落伍者,不知道自己正染上了流行性的时代症,莫明其妙地人云亦云,不过是自鸣时髦摩登而已。
2、
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
现在我们要说明科学与宗教各有自己的范畴,两者性质不同,并不冲突。
科学的尽头,就是宗教的开始。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是对外面的部分,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于知识与理论。宗教是维系心灵的,是对付里面的部分,是形而上的。它的目的同样是为研究真理,但侧重生命与经验。
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已见的”,它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研究有限的事实;宗教的对象是“看不见的”,它在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研究无限的事实。
但“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科学是计算的,分析的,数量的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Reality),而宗教是估价的,综合的,品质的 (Qualitative)。
例如:科学对于一个“人”的研究,总是客观的,把“人”看作一具标本,来分析,解剖,测验这“人”的一切。但“人”之所以为“人”在其人格与品性,故宗教对于“人”的研究与科学之法不同。
宗教把“人”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其生命的总和,来合理地评定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或者说得再浅近一点,好比:一个人要认识他的爱人,不但可以从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爱人的高度,体重,血压,内脏,又可以给他摄一张X光的肺部照片,再研究她的面部,发,肤,皮色……等等。
但科学方法的研究决不是认识爱人唯一的途径。一个人要认识他自己的爱人,他还需要观察她的品德,灵性,思想,习惯,并需要加上信任,互爱,才能了解对方。
因此,科学有科学的方法与观点,宗教又有宗教的方法与观点,两者各有各的贡献。
科学注重实验,宗教注重信仰。
科学研究物质,外表;宗教重视灵性、道德。
科学是研究自然的,它以“我与它”(I-It)的关系,叙述自然界的现象与其有关之种种自然定律;但宗教是超乎自然的,它由“我与你”(I-Thou)的关系,解释自然之谜与一切自然现象定律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汤姆生氏曾说:“科学的责任是叙述(Describes)宇宙,而宗教乃是解释(Explains)”。
例如:牛顿发明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倡相对论,但他们都不能说明“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会有相对论的原因。
又如科学家告诉我们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本身好象太阳系一样组织严密,中间有原子核,外圈有电子,电子数目之多寡随原子的种类而异其数。每一个原子蕴蓄极大的能力,故分裂原子的组织时,就发生极大的原子能力来;
因此,到今天科学家认为物质最后的组成还是能力。但没有科学家能解释这能力是哪里来的,也没有科学家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原子各有这样奇妙的组织;也不知道谁叫这些原子如此组织的?
华伦博士(Warren Weaver)说:“科学要答复的问题是“怎样?”细胞在身体里怎样工作?超音速的飞机怎样设计?宗教要答复的问题是“为什么!”人是为什么创造的?我为什么应当说真话?
科学分析事物,人、动物的行为是怎样的,它不问这行为是好是坏。但宗教却是要问这种问题。”所以有人说,科学只研究“什么”(What)这个问题,而宗教才研究“为什么”(Why)的问题;科学家虽然也解释 Why,但绝不能解释 Why的第一个原因(First Cause)。
总之,科学与宗教的领域互异,范畴不同,两者之间是不应当发生什么冲突的。
3、
迷信科学之危险
可是,今天许多人对于科学与宗教的认识不足,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以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代替宗教,有了进步的科学,难道还要落伍的宗教么?这实在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科学固然对于人类有它的贡献,但科学只能满足人类物质的享受,解决今生肉体方面的问题,却不能满足人类精神,灵性的需要,与解决来世永生的问题。
迷信科学的人,把人生只看作衣食住行的解决。他们以为宗教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只看见科学,只承认物质的价值,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以满足人生之欲望;那么,人与禽兽还有什么差别呢?
人只要科学,蔑视宗教的结果,已使人欲横流,道德沦亡!
人类的知识比从前进步,科学比从前发达,但事实上,人类的罪恶愈多,堕落愈甚,探其源,也无非因为人都注意于物质的享受,所以大家起了斗争攘夺,人心大变,天下大乱,世界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混乱毁灭之途!
事实上,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固然有它的地位,但绝不能和迷信科学者所说,以为科学可以代替宗教。魏佛华伦(Warren Weaver)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长,威司康辛大学数学系主任,又主持罗氏基金自然科学事务有二十年以上。他在1954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与一般的观念惊骇地相反,科学从来不是秋毫不爽而百分之百准确的。它不过是接近准确而已……甚至在一项最简单的科学实验中,例如金属棒的长度,任何科学过程都无法量出它“真正”的长度……有思想的科学家或许会说,他甚至不知道“真”之一字,在科学中的意义……科学家的理论总是依靠在近似性上面。百分之百的精确是没有的,而且恐怕永远也不会见之实现……所以科学在绝对意义方面来说,就不能真正地解决真理的问题。”
有人用过一个比方说:“单从房屋里去发现工程师是不可能的。房屋是工程师所设计建筑的,但房屋不是工程师,工程师也不是房屋。同样,这个宇宙是神所造的,但宇宙不是神,神也不是宇宙,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加以分析,也不能发见神。”
根据此理,若仅凭科学,不信宗教,则科学绝对不能解释宇宙之奥秘与人生之究竟。科学虽然研究物质,但绝不能创造物质,或毁灭物质。
科学连物质都不能创造,更谈不到科学能创造生命了。
科学能制造巨型喷射机,但不能造出一只有生命的小鸟。科学能制造许多补剂,但绝不能使人类长生不老。科学可以利用原子能,但绝不能创造新的原子。科学只能使人的肉身舒适,但不能叫人的心灵平安,人格高尚。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Tyndall)说:“科学不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人格的高尚,比科学更有价值。”
难道科学真是万能的么?有了科学真的不再需要宗教么?绝对不是!
4、
科学需要宗教的辅助
真正的宗教是给人类以坚强的信心,确定的盼望,与纯洁伟大的爱心。除非人类对于这些贡献,都认为不需要了,那么宗教就没有价值,可以完全取消了。
如果,宗教是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使人类远离罪恶的话,那么宗教对于人生岂能视为迷信无益的呢?其实,真正的科学帮助人在间接方面认识神的存在,相信天地万物间,必有一位造物主;而真正的宗教乃是帮助人在直接方面认识神,与神相交。
科学的本身也建筑在信仰上面,科学有助于信仰之坚定,故科学与宗教信仰是不会有矛盾的。并且科学与真的宗教是互助的。在目的方面,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科学与宗教都是追求真理,都以增进人生幸福为目的。
科学研究物质的真理,宗教研究灵性的真理。
科学增进人生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宗教增进人生灵性生活方面的幸福。科学给人以生活的智识,宗教给人以生活的能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宗教乃是一种信仰;人生需要知识,也一样需要信仰。
人生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道德,心灵的部分。
一个完美的人生绝对不是仅求肉身的享受舒适为己足,他还需要精神快乐,心灵平安,灵魂有永生的盼望。
科学能使人肉身舒适享受,宗教能使人获得精神心灵平安快乐,灵魂复有永生盼望。科学与宗教两方面的目的,均为帮助人生,解决人生,提高人生的价值。那么,两者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需要彼此合作,这是非常明显的了。
又好比,一个家庭要享美满幸福的生活,不但希望家庭的物质条件好,这家庭还需要有良好的宗教教育。否则家庭里父母子女不睦,婆媳相争,姑嫂不和,烟酒赌博,三妻四妾,家庭里闹得乌烟瘴气,精神痛苦。
虽然科学帮助了这个家庭的外表,家私摩登,设备豪华富丽,但没有宗教增进他们灵性方面的幸福,则这个家庭还不是一间新颖的摩登地狱么?
科学只能加增人类物质的享受,但不能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如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人生的来处与归宿等类;惟宗教却能改变人类的内心,并能增进灵性生活,解决永生问题。
人生既非仅求物质与外表的解决,还需要精神内心的满足。所以要提高人生,解决人生的问题,我们既需要科学,也就需要宗教了。科学不能取消精神的原则,犹如宗教不能否定科学的价值,所以两者必须相辅而行,对于人生始有真实的贡献。
今再以一只小提琴(Violin)为例:如果没有把音乐家的情感放进到提琴里去,则提琴不过是一只提琴而已,提琴算不得什么;照样,人若没有高贵的生命在里面,则所见者仅为行尸走肉耳!
傅统先在其所着之“哲学与人生”内,说:“我们觉得宗教乃是在现实生活中,把最高的理想,提炼成功一种最精炼的精神价值,使人类不断在现社会中进取这种最高价值……宗教非但不阻止社会的进步,而且还诱导着人们向精神界探险,使现社会的进展有一条确定的路线”。
这位非基督徒哲学家同样地承认宗教信仰确实可提高人格,增进责任感。宗教能给人类以永生的寄托,坚强的信仰,与精神的安慰。
宗教不但对个人的生活有贡献,宗教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使社会安定繁荣,国际和平敦睦。可是今天唯物的“科学观”使人类变成了机械工具,冷酷无情,夺去了人类中间同情友爱的生活。物理学家密礼耕(Millikan)说:“科学若没有宗教,显然不是人类的幸福,却会变成社会的祸患。”
造飞机与发明原子能是科学,至于如何运用与管理飞机并原子能,使其不作杀人流血的工具,则需要道德与宗教的力量。科学家只研究客观的事实,他把研究所得,公诸大众;至于别人如何运用所得,则超乎科学家的力量。科学固能造福人群,但亦能毁灭人类。
如果人不能善用科学,则何贵乎有科学?所以有人说,科学又好比一把刀,有利有弊,要看这刀是落在谁的手中。甚至有人说,其实,科学不过是人类的仆人,宗教才是我们的主人。宗教对于科学,有发挥科学之功,防范科学之患的作用;故如科学与宗教能相辅而行,则两者对于人生的贡献,就大得无可限量了。
5、
那么,需要那种宗教呢?
总之,完美的人生既有赖于科学与宗教的互助合作;那么,问题的焦点即在于我们应当选择那一种宗教。
宗教信仰如果是与人生脱节的,宗教不能帮助人类认识人生的真理,实现理想的生活,那就当然不能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
但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他又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说明了耶稣的使命。他的话也经过了千千万万的人体验,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是能兑现实用的福音。如果有人要过丰盛有意义的人生,要寻得永恒不变的爱的真谛,他应当信耶稣,接受耶稣为救主。
基督教是解决人生,充实人生的唯一宗教,有铁一般的事实,放在社会人士的面前,是无可否认,不能抹杀的。所以笔者敢下一个最后的断语,说:人生要完美,我们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而更需要相信耶稣。
《从怀疑到信仰》
88402阅读
82058阅读
79526阅读
71315阅读
57223阅读
57023阅读
56994阅读
51875阅读
5123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