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种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端午节既和一个人的死有关,又和民间宗教里的辟邪祛病风气(古人认为人得病是中了邪气,所以祛病就得辟邪)有关。
可是,我们在这里却发现,人们为屈原的故事所深深感染,世世代代祭奠屈原,甚至把屈原视为神明一般。
但是人们祭奠屈原,并没有消除他们对灵界“邪气”的恐惧和不安,反而还要通过其它一些方式进行“辟邪驱魔”。
这就是端午节的困境和悖论,人们透过端午节并不能找到生命的答案,也找不到胜过“邪气”的出路。
屈原的遭遇令人同情,屈原的死令人悲悯。屈原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颗忠君报国的心,也是对当时时局恶化的绝望所致。
人们同情屈原,为他的不幸际遇而哀鸣,所以屈原的故事被代代相传。人们也知道屈原是死了,所以只能年年祭奠,可是这无法消除人们对灵界“邪气”的恐惧,只能想法设法祭祀鬼神甚至讨好鬼神了。
然而,在两千年前的中东犹太地,神的儿子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他的遭遇比屈原更为悲惨,他的死比屈原更为残酷。祂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耶稣在世上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多一点,祂没有屈原的高贵出身(屈原是楚国贵族),祂不过是木匠的儿子;祂也没有屈原的浪漫洒脱,写下流传后世的壮丽诗篇(祂的言行和事迹都是门徒后来整理出来的)。
祂能行神迹,祂的信息刺痛人心,但他被举国刚硬地拒绝,最终被钉死在残忍的十字架上。
屈原看到楚国国都被攻陷,心怀绝望而投河自尽。但神的儿子耶稣却是为承担世人的罪责而被交付人钉在十字架上。屈原死了,每年的祭奠都在诉说着屈原的悲情和无奈。
但耶稣死了,第三天却又复活了,在地上只留下一座空坟墓,祂如今坐在天父上帝宝座的右边,做神和人之间的中保。
屈原死了,人们祭奠屈原,但屈原丝毫不能帮助人们摆脱对灵界“邪气”的恐惧。而耶稣却不然,祂是曾经死过,但祂的死意义重大,具有救赎的无限永恒价值。
正如圣经所言,“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希伯来书 2:14-15)
耶稣不仅死了,死后第三天又复活了,“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马书 1:4),正如复活的主在异象里向使徒约翰所启示的那样:“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示录 1:18)
人们惧怕灵界的“邪气”,用尽各种办法去“辟邪”,去祭祀鬼神,去讨好鬼神,可是人们拜屈原、拜关公、拜各等神明,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平安。因为人们不知道耶稣才是“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的生命之主。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对比屈原和耶稣,他们的际遇、他们的死,愿我们都能向这位救赎之主、生命之主谦卑回转,接受祂的恩典,领受从祂而来的新生命,就是充满圣灵能力和盼望的生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