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31阅读

请长按保存图片到手机相册
转发朋友圈,向主内家人分享
耶稣爱你
清晨的阳光洒在我的圣经上,希伯来书3:19节的经文仿佛被特别照亮了一般,格外醒目的显现在我的眼前"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合上圣经,我的思绪飘向那些曾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各种神迹和恩典,却最终倒毙在旷野的以色列民身上。
他们亲历了什么?埃及地的十灾、红海分开的壮观景象、白天云柱和夜晚火柱的引领、每日从天而降的吗哪...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只能在圣经中读到的神迹。
然而,正是这些亲眼见证神大能作为的人,却因着"不信"而无法踏入应许之地。
不信与不知感恩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忘记数算神的恩典时,信心就会开始动摇;当我们不再相信神的应许时,感恩的心也随之冷却。
以色列民在旷野中的抱怨不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昨日的恩典,而只看到今日的艰难吗?
我捧着咖啡杯站在窗前,感慨万千。感恩节即将到来,在这个专为感恩而设的节日里,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会不会也如同那些以色列人,在神的恩典中丧失了感恩的心?在不知感恩的生命中落入“不信”的境地而不自知呢?
▍ 从神迹到抱怨:遗忘的心路历程
以色列人的故事是一部"遗忘的编年史"。出埃及记中,他们刚刚见证了红海分开的神迹,欢呼雀跃,摩西和米利暗带领他们高唱赞美诗。然而仅仅三天后,在玛拉遇到苦水时,他们就开始向摩西发怨言。
"我们喝什么呢?"(出埃及记15:24b)
这句简单的问话背后,是对神信实的质疑。仿佛前三天的神迹从未发生过,仿佛带领他们出埃及的神突然消失了。
当我深入思考这种现象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古代以色列人的问题。这是人性的写照。神的恩典在我们的心中,就如同清晨的露水,很快就在日常生活的炎热中蒸发消失。我们的记忆是如此短暂,感恩的心如此容易被遗忘。
难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神的恩典不是无处不在吗?每一次呼吸,每一顿饭食,每一个健康的日子,每一次与亲人的相聚都不值得感恩吗?
然而,当生活中出现一点点的不如意,我们就会像以色列人一样,迅速忘记了所有的恩典,只专注于眼前的困难!
▍吗哪的厌倦:对恩典的麻木
"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民数记11:4-6)
这段经文总让我心中震撼。以色列人竟然开始怀念在埃及为奴的日子,只因为那里的食物种类更多!他们将神每日赐下的奇迹——吗哪,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开始厌烦这天上的食物。
你发现了吗?恩典的持续,竟然没有带来持续的感恩,反而让这群人习惯了,视为理所当然了。当神迹成为日常,我们便不再视之为神迹。吗哪不再是天降的奇迹,而只是"又是这个"的抱怨对象。
我反思自己,多少次,生活中的恩典我视而不见,单单盯着一点失去“痛不欲生”,在神面前哀恸哭号,和出埃及的那些以色列人有什么两样?健康的身体、温暖的家、爱我的家人、自由敬拜的权利...这些都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祝福,而我却常常忽视它们的珍贵。
感恩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选择。是在习以为常中依然保持敬畏,在日复一日的恩典中依然心存感激的能力。

▍金牛犊事件:感恩与敬拜的错位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铸造金牛犊的故事,是感恩错位的经典案例。摩西在山上领受律法期间,百姓对亚伦说:"起来,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出埃及记32:1)
这一幕令人心痛却又发人深省。他们并非忘记了出埃及的经历,而是在感恩的对象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的感恩是如此功利,如此短视——"有奶便是娘"的心理暴露无遗。当摩西这个可见的领袖暂时不在,他们立刻寻找另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即时需要的替代品。
这正是缺乏真正感恩之心的表现。他们对神的"感恩"不过是一种交易,一种利益的计算。当神通过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时,他们跟随;当摩西暂时消失,他们立即转向金牛犊。
他们不是在敬拜那位信实的神,而是在敬拜那个能给他们带来即时满足的对象。这不是感恩,这是利益交换。
而今天的你我,是否也常常陷入同样的陷阱?当事业顺利时,我们感谢神的祝福;当遭遇挫折时,我们立即开始抱怨。有没有?我们的感恩竟是如此的功利,只在乎神是否给我们带来了眼前的好处!
这种"有奶便是娘"的感恩心态,本质上是对神的不信任和不感恩。我们只在乎谁能立即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不在乎谁才是一切祝福的源头。
以色列人造金牛犊不是因为他们忘记了神,而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感恩神——他们只是在利用神,就像他们后来利用金牛犊一样。
真正的感恩不是功利的计算,不是对眼前施恩者的依附,而是对那位看不见却永恒信实之神的认可与敬拜。
以色列人的失败严肃地提醒我们:当感恩变成了利益交换,当我们的敬拜对象取决于谁能立即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就已经走上了偶像崇拜的道路,无论这偶像是金牛犊还是我们自以为的独一的真神。
▍迦南地的探子:不信与不感恩的关系
"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在自己眼中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我们看,在他们眼中也是如此。"(民数记13:32-33)
十二个探子中,有十个带回了令人沮丧的报告。他们看到了巨人和坚固的城邑,却忘记了曾经击败埃及大军的神。他们的眼中只有困难,没有那位曾经带领他们经历无数神迹的神。
这正是不感恩与不信之间的关系。不感恩使我们忘记过去的恩典,而忘记过去的恩典导致我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当我们不再记得神昨日的信实,我们就难以相信祂明日的应许。
约书亚和迦勒却不同。他们说:"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民数记14:8)他们的信心源于对神过去作为的感恩和记念。
感恩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见之事有信心的基础。那些能够数算神恩典的人,才能在面对未知挑战时保持信心。
▍会幕的建造:感恩与奉献的矛盾
出埃及这群以色列人的故事中有一个更加需要我们留意的事情,同一群人,在建造会幕时慷慨奉献,以至于摩西不得不叫他们停止(出埃及记36:6-7);而这同一群人,却因着不信倒毙在旷野。
这一矛盾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亲爱的弟兄姐妹----外在的奉献不等同于内心的信靠。他们能够奉献金银财宝建造会幕,却不能奉献自己的信心面对迦南地的挑战。他们愿意给出物质的东西,却不愿交出自己的惧怕和控制欲。
活出感恩的生命来,不仅体现在我们愿意给予神什么,更体现在我们如何信靠祂。
▍结语
站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红海分开,没有亲口尝过天降吗哪,没有亲身经历云柱火柱的引领。
但我们拥有他们所没有的,甚至是他们所想望的:完整的圣经记载,历代圣徒的见证,以及最重要的——耶稣基督的救恩。
我们哪个真正蒙恩得救的基督徒,没有“亲眼见过”我们的神呢?我们是否比他们更加感恩?是否因着这些恩典而更加信靠神?

感恩节的意义不在于一顿丰盛的晚餐,而在于提醒我们培养日常的感恩习惯。以下是我们可以实践的几点:
1. 记录神的恩典:像大卫一样,常常数算神的恩典。"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诗篇103:2)
2. 分享见证:以色列人被命令向下一代讲述神的作为。我们也当如此,不让神的恩典被遗忘。
3. 在困境中寻找恩典:保罗说他学会了在任何境况中知足。这是感恩的最高境界——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神的恩典。
4. 从感恩到信靠:让过去的恩典成为未见之事的确据。当新的挑战来临时,回想神过去的信实。
5. 感恩的敬拜:让感恩成为我们敬拜的核心,不仅在顺境中感恩,更在逆境中赞美。
当我合上圣经,窗外的阳光已经变得柔和。希伯来书的那节经文仍在我心中回响:"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的镜子,提醒我们切勿成为在神迹中欢呼,在困境中抱怨;在恩典中感恩,在挑战中怀疑的一群人。
愿我们不要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而是成为那些因着感恩而信靠,因着信靠而进入安息的人。2025的感恩节,让我们重新检视自己的心,不只是为了一时的感动,而是为了建立一生的感恩习惯,走上那通往神安息的道路。
"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当感谢他,称颂他的名。因为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存到永远,他的信实直到万代。"(诗篇100:4-5)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益,请转发并点赞,我们很珍惜你的鼓励和认可哦)
主播:博文 后期:光明
90431阅读
63112阅读
59106阅读
56833阅读
51922阅读
51416阅读
50437阅读
48341阅读
4817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