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不要再为你的恩赐和成就沾沾自喜了


 请长按保存图片到手机相册

转发朋友圈,向主内家人分享

耶稣爱你




这几天天气特别好,天空蓝得那样深沉,每次坐在窗边灵修,仿佛都能触摸到永恒的边际。近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主内不乏一些有特殊恩赐的人才,也不乏一些有很大成就的牧者,但在神的眼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了以利和撒母耳,他们都是神的仆人,都在圣殿中事奉,都有不肖子孙。以利的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不认识耶和华"(撒上2:12),在圣殿中行恶事;撒母耳的儿子约珥、亚比亚同样"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上8:3)。表面看来,这两位父亲似乎都在管教儿女上有所亏欠。然而,神却对他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决——以利家族被神弃绝,而撒母耳却仍蒙神使用,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重要的士师和先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细读经文,我们发现关键在于他们对神的态度。以利虽然责备儿子,却"尊重你的儿子过于尊重我"撒上2:29);而撒母耳始终以敬畏神为首要,即使面对百姓要立王的要求,他首先的反应是寻求神的心意。

 

我又想到了扫罗和大卫。从世人的眼光看,扫罗似乎更像一个"好人"——他谦逊、体贴、宽厚。当大卫在山洞中饶他性命时,他甚至感动得"放声大哭"(撒上24:16)。相比之下,大卫却犯了奸淫和谋杀的大罪,他的情感生活也充满争议。但为什么神说大卫是"合我心意的人"(撒上13:14)

 

答案同样在于他们对神的态度。扫罗在吉甲献祭时不等撒母耳来就擅自行动,在与亚玛力人争战时违背神的命令存留上好的牲畜,这些看似小事,却暴露出他内心对神权柄的轻忽。而大卫虽然犯罪,但他的心始终向着神。当先知拿单指出他的罪时,他立即认罪悔改,写下了充满痛悔的诗篇五十一篇:"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诗51:1)

 


继而,我想到了犹大和彼得。他们都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主——一个出卖,一个否认。表面看来,他们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但内心的态度却天差地别。犹大的悔恨完全聚焦在自己身上,他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太27:4),这悔改只是对自己行为的自责,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懊悔。他始终没有转向神,没有寻求神的怜悯,而是陷入绝望地结束了生命。

 

而彼得虽然也背叛了主,但当他"想起耶稣所说的话...就出去痛哭"(太26:75)时,他的眼泪流出的是对主的亏欠。他不是单单为自己的软弱哀伤,而是因为辜负了主的信任和慈爱而痛心。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主,即使在跌倒中,他仍然持守对主的敬畏。正是这份对主的敬畏和信靠,使他能在复活的主面前重新得力,后来成为教会的柱石。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背叛,同样是懊悔,结局却如此不同——因为神看重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的心是否始终仰望着祂。

 

约伯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他的朋友们说了许多"正确"的道理,却被神责备;而约伯在痛苦中质疑,最后却得到神的称赞。为什么?因为约伯即使在极度的苦难中,仍然持守对神的敬畏:"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亲爱的同工们,在此我想劝勉大家,不要再为自己的恩赐和成就沾沾自喜了。也许你是很有口才的讲道者,也许你是优秀的诗班指挥,也许你在带领小组时总能说出令人醍醐灌顶的见解。但请记住,这一切都是神所赐的。正如保罗所说:"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

 

神看重的不是我们有多少恩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我们是否真正敬畏祂、顺服祂。一个有极大恩赐却不敬畏神的人,最终可能像扫罗一样失去神的同在;一个看似软弱却时常仰望神的人,反而能像大卫那样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

 


亲爱的天父啊,求你帮助我们,不要再为自己的恩赐骄傲,而要专注于建立与你真实、亲密的关系。因为你看重的不是我们能为你做什么,而是我们是否真心爱你、敬畏你、顺服你。

 

愿我们都能像大卫一样祷告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131:1-2)

 

愿我们都能放下属世的骄傲和优越感,单单以敬畏神为至宝,这才是蒙神悦纳的生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益,请转发并点赞,我们很珍惜你的鼓励和认可哦)

主播:洁琼 /后期:光明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部分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