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14阅读
在当代文学史上,苇岸堪称我精神的兄长。他的《大地上的事情》是我书橱里很重要的一本书。
读苇岸日记,更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日记自1986年至1999年,能够看到这十几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变迁。但日记中更多的篇幅,还是一个人在旷野的漫步思考。
苇岸日记自1986年新年写起,就在新年这一天的夜晚,他也要一个人走到村子外面,为了更清楚地观望天上的星星。
无法辨认正在出现的哈雷彗星,北斗七星也看不出,银河西北东南方向倾斜地卧着。田野非常安静,我无法辨认出是耳鸣还是天籁,总之它不间断地响在耳边。(1986.1.1)
苇岸在昌平县城上班,在乡下的老家和县城之间,他大多数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在辽阔的田野上,那些植物、飞鸟、甚至雪花成了他熟悉的朋友。
在一个废弃的小场院,麻雀们聚集在这里,这里是食物基地,它们看到有人走来便一哄而起,落满了光秃秃的树枝,仿佛长满了褐色的叶子。(1986.1.2)
不知不觉,雪花飘下来了,零零落落,它们太孤单了,很快就被黄色的地面扑灭了。后继者前仆,它们的背后仿佛有人在逼迫;它们在途中躲躲闪闪,畏畏缩缩,不知在哪里落足好,整个行程都在犹豫。(1986.1.20)
我在麦田里走着,想着诗句。大地已开始解冻,一层松酥的泥土,踏在上面,腾起烟尘。晚霞渐渐褪色,没有云,没有风。我走进一块荒地,毛苇在高坝上保持着向东南倾斜的形态,一动也不动。前面忽然飞起一只鸟......(1986.2.11)
随手摘录了1986年一二月份的一些内容,一个孤独漫步的思想者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观察和思考的姿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之久,直至他因病离开这个世界。
这样的孤独漫步,成就了《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成了当代文学史不可绕开的经典。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序言中感慨地说,God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重返自然乐园。
无独有偶,美国作家约翰.巴勒斯也是一个喜欢孤独漫步的作家。他在1866年1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们到林子里去不是为了交际,或为了谈政治;跟我一同去的人一定不要打扰我,也要把城市忘记。一名小小年纪而爱好沉思的少年,便是最好的伙伴了。
对于一个喜欢观察和思考的人来说,孤独是必不可少的。孤独可以让一个人面对自然,面对永恒。
三千多年前,那个在旷野孤独牧羊的希伯来人,在一束燃烧的荆棘丛中,听到God的呼唤,从而开启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
一个人在孤独中,才能与终极之处产生对话。
一个喜欢喧哗和热闹的人,很难为社会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一个人与人群拉开适当的距离,不仅有益于思考永恒的事物,也能够更好地观察社会问题。
孤独虽有益处,但要适度才好。人应该多多亲近自然,但绝不能脱离社会。那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行方式,对人是无益的。
一个人离开人群是为了对话永恒,也是为了返回人群,与他人彼此相爱。导向爱的孤独才有价值。
89014阅读
61501阅读
57818阅读
55449阅读
50630阅读
50089阅读
48944阅读
46964阅读
4677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