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13阅读
作者/谢迦勒 主播/云峰弟兄
后期/邦尼
失落与寻找的比喻,在两卷福音书中有记载。
马太福音只记载了寻羊的比喻,而在路加福音中,一连记载了寻羊、寻钱和浪子这三个比喻。而且这三个比喻的内容风格也都非常相近,都是“失去”——“寻回”——“快乐”。为了能更清楚地对比,我列了下面这张表格,接下来我们就按着竖向的次序,逐一看一下:
失落物的指向
| 失落物的特点
| 寻 找 的 人 | ||
寻羊
| 未信人、信的人
| 容易迷失
| 圣子与信的人 | |
寻钱
| 未信人
| 死在罪中
| 圣灵与教会 | |
浪子
| 未信人、信的人
| 自由选择
| 圣父 |
第一栏:失落物指的是谁?
在寻羊的比喻中,失落的物指的是两种人:未信的人与已信的人。
寻羊的比喻除了路加记载了以外,在马太福音也有记载,并且记载的方式,还略有一些不同。路加中的迷羊是对全人类说的,指所有的罪人。
所以,经文就直接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
而马太福音则是指在神的选民中失迷了的,所以,经文是说“我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这也紧扣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这两卷书的主题,马太福音是写给犹太人的,所以,马太福音中有关耶稣基督的家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记录的,证明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
而路加福音是写给以提阿非罗为代表的外邦人的,路加福音记载的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所以路加福音中有关耶稣基督的家谱,是一直追溯到“亚当是神的儿子”。
在寻钱的比喻中,失落的钱是指未信的人。
在浪子的比喻中,很多人读完浪子的比喻后,往往都只注意到了那个离家出走的小儿子是浪子。其实,那个比喻很明显的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中,那个从来没有离开家、离开父亲,天天帮家里干活的大儿子,其实也是浪子。
他虽然人在家里,但是他里面却不是儿子的心,而是浪子的心。这种浪子很容易被人忽略,他自己还会义正言辞的批评那个弟弟是浪子,却完全没有看到自己也是浪子。
第二栏:失落物的特点
寻羊比喻中失落物是‘羊’,而羊这种动物的特点就是最容易迷路、没有方向感。
其它很多的家畜在野外,自己都能找回家。而羊若是不被牧人引导的话,自己就不能找回家。
寻钱比喻中的‘钱’的特点,就是它不像羊能自己乱跑,钱是没有腿的,自己不会跑丢。可能有人会说,是妇人不小心把钱弄丢的。
而妇人呢,又是表示神的,所以,是神自己不小心,才导致人失落了。这样解释就错了,因为没有其他经文支持这一观点。
在解释比喻的时候,我们鼓励在比喻中“能找到更多的点”与“对比喻所作的解释”一一相对应,但是,对每一点的解释,都必须要有其它清楚的经文支持才行,不能脱离圣经随意找点、随意发挥。
寻钱比喻,不是让我们分析这个妇女为什么会把这块钱弄丢了,而是这块钱失落以后的光景和被寻回后主人的快乐。失落的这块钱,如果妇人不将它寻回,它将永远只会一动不动地躺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它自己是绝对不会来找主人的,这情形正像失落之后的罪人的光景。
圣经说,没有寻求神的,连一个都没有,都是一同退后变为污秽。
在浪子比喻中,失落物是‘人’,人的特点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他既可以主动选择悖逆父亲,离家出走,也可以主动选择悔改,起身回家。
在前两个寻羊、寻钱的比喻中,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牧人或妇人把失落物寻找回来。而在浪子的比喻中,父亲并没有出去到处寻找浪子,只是在家天天等候浪子回来。
当初浪子离家出走的时候,父亲也是尊重他的自由选择,没有强行禁止他走。
有一次读经会上,刚好读到了这处经文,有位姊妹当时就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她说:“浪子的离家出走,父亲似乎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我是那位父亲的话,儿子提出要分家的时候,作为父亲的我,只要坚持不给他家产,他就算有想走的心,也因拿不到钱而无法离家出走。”
确实,如果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或许我们很多人也都会采取像这个姊妹说的这种作法。
但是,神对人类采取的却是象是浪子比喻中这位父亲的作法。
因为神给了人完全的自由意志。这是神对人类爱的最大体现。
在伊甸园中,神如果想让人不犯罪很简单,只要把人能犯罪的自由收回,让人类像一台机器一样,只能执行神预先设好的行善指令就行了。或者把分辨善恶树用电网、高墙隔离开,让亚当夏娃想摘都摘不到就行了。
但是神都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分辨善恶树就这样很自然地长在园子当中,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摘到。所以,有不少挑战基督教的人都喜欢拿这件事来指责神。
我曾遇到过一个人这样说:“按照圣经理论,今天人类所承受的苦难,都是在为上帝当初犯下的错误买单,上帝派他儿子来救人,也不过就是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而已。”
这样说的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神给人自由意志是何等的宝贵。
因此也就不懂神对人的爱与尊重。
他们不知道,如果神不给他们自由意志,他们就连说出这些指责神话语的能力也没有。他们是一面享受着神赐给他们的自由意志,一面却用这种自由做反叛神的事。
即使是圣经中一些很好的人,当他们用自己的自由选择去犯罪的时候,神也不会阻止他们(除非这个人心态很正,不知道是罪的情况例外)。大卫是神非常喜悦的仆人,他犯罪时,神也没有拦阻他,当他犯罪之后,神让先知宣告神对他的严厉审判。
我们多么希望,如果大卫在平顶上看妇人洗澡的时候,神让一粒沙突然进他眼睛里,让他眼睛睁不开;或者当大卫派人去打听的时候,神让去打听的那人立刻扭伤了脚去不成了;或者大卫想偷偷把这妇人接近宫时,妇人的父母刚好把女儿叫回家,让大卫扑个空……,这样多好啊!人不就不犯罪了嘛!
但是,神给了人充分的自由,也给了人关于神旨意的清楚的吩咐。
接下来怎样选择是各人自己的事,神不会勉强我们的。
在伊甸园里也是这样,当初神已经清清楚楚吩咐那棵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必定死了。夏娃去摘的时候,神就不会拽着她的手,不让她摘。如果有人说夏娃没有记清楚这句话呀!那这就是夏娃的责任了。
还有人会说:“为什么就不能收回自由意志呀?我儿子小的时候玩剪刀,我为了爱他,我就把剪刀藏起来,或者从他手里夺下来。神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亚当夏娃呢?”
我给他的解释是:亚当、夏娃可不是不懂事的小孩,他们一出现,就是已经具备完全成熟心智的成年人了。如果他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我想,神一定会考虑他们心智不成熟的问题,神是非常讲道理的,圣经也有这样的根据。
旷野中的百姓都向神发了怨言,神因此不许他们进迦南地了。但是,圣经说二十岁以里的人,却可以例外,他们不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再回到刚才的例子中。如果是三岁的小孩去摸剪刀,做父母的会帮他夺过来,或把剪刀藏起来。但是如果三十岁儿子去摸剪刀,我们还需要给他藏起来吗?因为他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他非要用剪刀刺人,那是他的选择,他必须承担由此产生后果的责任。
所以,对于浪子离家出走,父亲没有强行阻止。对于浪子在外流浪,父亲也没有去寻找,只是在家等候他醒悟回转。
前两个比喻都是去找,第三个比喻没有去找。
这三个比喻,不能孤立地只强调其中某一个,而是应该将这三个比喻结合起来看,才能反映一个完整的思想。
教会很久以来就有‘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与‘一次得救,不是永远的得救’的争论。
加尔文派认为,人失落了就像这块失落的钱一样,自己不会寻找神,是神主动来寻找人,这是对的。
阿米念派认为,人失落了就像离家出走的浪子一样,父亲接纳的大门,一直向他敞开,但是不会替他做决定,需要他自己悔改、回家,这也是对的。
所以,如果大家能将这三个比喻结合成整体来看,我想,也就没有那么多可以争论的啦!
第三栏:寻找的人是谁?
在失羊的比喻中,是牧人将羊寻回,许多经文都将耶稣基督形容为好牧人。圣子道成了肉身,来到世界上做成救恩,要带领许许多多的儿子一同回到荣耀里去。主耶稣也称自己是好牧人。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以基督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主耶稣手拿牧羊的杖,怀里抱着或肩上扛着被寻找回来的小羊。除了主耶稣以外,我们每一位信主的人,也都有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寻找失丧的人。
在寻钱的比喻中,寻找的人指的是圣灵以及教会;在浪子的比喻中,那位父亲的形象很明显指的就是圣父,天天在等候浪子回家。
这三个比喻让我们看见,一旦失落物被寻找回来,他们的主人都会大大的欢喜快乐。
牧人对迷羊没有责打一下,而是将这只失落的羊欢欢喜喜的扛在肩头上;妇人找到丢失的钱之后,请邻舍与她一同欢喜;那位父亲什么责备的话都没有,只是抱着儿子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父亲的亲嘴说明他爱的宽恕,父亲甚至不需要听儿子认错的话,他的心因为看见儿子回来,就已经满足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都在神面前反省,我是不是那只迷路的羊,我是不是人虽在家中,心却仍作浪子?我是不是能与父同心,与圣灵同工,乐见罪人被寻回呢?
89013阅读
61496阅读
57811阅读
55447阅读
50626阅读
50085阅读
48935阅读
46957阅读
4676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