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1阅读
传道人养生的问题,是传道人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当今国内教会非常敏感的话题。到底该怎样安排,更加符合上帝的心意呢?
第一种就是没有固定收入,全凭上帝感动弟兄姊妹以奉献来支持他们的侍奉与养生。
比如保罗就是这样的情形(保罗虽然有时候自己也编织帐篷,但那只是在个别地方、特殊情况下,在其他地方保罗是接受某些教会的馈赠的)。
施洗的约翰也是这样,主耶稣与门徒在地上传道的时候也是这样,以及旧约里的许多先知也都是这样,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团体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
奉献的人确实是出于神的感动,奉献的甘心。接受的人,也接受的尊贵,并无低三下四之感。
一个真正凭信心生活的传道人,绝不会告诉弟兄姊妹他们的需要,也不会以明示、暗示的方式劝捐。甚至反过来,他们还乐意要让别人看见他们是丰富的。
【腓4:18】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这样才能保证弟兄姊妹的奉献确实是出于神的感动。
今天在网络上,有不少公众号在他们每篇文章的末尾处,都声称自己是凭信心事奉,可是另一面却又不断地扮可怜、哭穷,编造一些悲惨的假见证,骗取打赏。
或者从来没有自己的原创文章,完全靠复制+粘贴别人的文章,骗取打赏,甚至为迎合人的口味,用健身保健等,这些与真理无关的内容来讨好读者。
可以确定,这些人一定不会是凭信心事奉神的工人。
凭信心生活的事奉方式有很多优点,可以让一个人学习单单的仰望神,神是绝不误事的神。神呼召的工人,神必会完全付他们一切的责任。
神可以感动人帮助他们,甚至可以打发乌鸦供应他们。而且凭信心事奉的工人,在事奉中完全不用考虑人的脸色,只管单单忠于神的话语,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因为传道人的收入是不透明的,这样就给喜欢说三道四的人,留下一些妄猜的空间,或令闲杂人想攻击谁,就有了论断的话题。甚至还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恶意毁谤神的仆人。
连保罗这样一位向主尽忠,奉献彻底的人,尚且在这方面被人毁谤是贪财的,何况今天的传道人,大都没有保罗如此向主绝对的奉献,况且恩赐也不及他。
圣经也预言,末世会有更多爱谤渎的人。当然,那些恶意攻击人的人,一定会受到神公义的审判。可这些毕竟会给教会的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尽管有许多凭信心生活的神的仆人真的是非常爱神,也在竭力多做主工,忠心牧养群羊。但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若不像骗子那样哭穷骗捐,他们实际上大多是比较贫穷的,很多都是在艰难地维持着生活。
因为中国信徒很大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甚至是没有收入的老人、病人,即使是另外那些有收入的信徒,基本上也缺乏奉献的意识。或者认为已经在教会奉献过了,就不应该在其他地方再付出了。
这样就造成了凭信心生活的工人,实际上非常缺乏。并且,因为收入不透明,不但没有人帮助他们,往往还会陷入被许多人妄猜的窘境。
其次,如果传道人连基本开支(吃饭、交通、穿衣、日化)都不能保证的话,就会令他们在事奉中产生很多分心的事。如果他们真的是神呼召的工人,那么他们绝不会责怪教会,也不会埋怨弟兄姊妹,他们会凡事从神领受,接受那是神的安排。
不过,这样的话,环境会迫使他们不得不临时去找一点工作维持生计,这样必定会影响到他们服事工作的质量,令他们不能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就像旧约被掳归回时期,无人供养利未人,他们只好自谋职业。上帝没有责怪这些利未人,因为人总要首先争取能活着嘛,反倒责备那些百姓的首领。
【尼13:10-11】我见利未人所当得的分,无人供给他们,甚至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我就斥责官长说,为何离弃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们照旧供职。
环视绝大多数传道人,并不像保罗那样孤身一人,他们除了自己需要有饭吃,还有家庭、子女需要供养,医疗、教育都是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固定收入。
比如旧约的祭司和利未人,新约的文士,以及五旬节教会建立之后,大部分的使徒都是采取这种方式。
【林前9:4-5】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主也是这样命定的。
【林前9:13-14】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
虽然这些人都有固定收入,但具体也不一样。旧约的祭司和利未人与新约的文士,他们属于同一类,收入比较丰厚。旧约利未人的生活,是由其它11个支派奉献十分之一所得。
仅看表面就可以知道,利未人的生活水平略高于其它11个支派的平均水平。再加上,利未支派的人数非常少,在旷野行程结束数点百姓的时候,数得其它支派人数总和是601730人,而利未支派仅有23000人。
也就是说,其它支派人数是利未支派人数的26倍,祭司是得利未人献上的十分之一。
所以,以色列人信仰光景正常的时候,祭司与利未人的收入是比较丰富的,新约的文士也很富有。
有一次,一个文士大概是因为看到耶稣讲道很有权柄,他很羡慕,于是想跟随耶稣,就对耶稣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耶稣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只是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其实,主耶稣的话用意显而易见,意思是说,想跟从我,可以!你能放弃你原来那种优越的生活,过我现在这种生活吗?所以,我说旧约的祭司、利未人和新约的文士,他们的收入是比较丰厚的。
但是,新约大部分的使徒,虽然他们也有固定收入,但是,他们的固定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只是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没有多余的存款。这不是因为当时的教会穷,拿不出钱来给他们。
初期的耶路撒冷教会,许多人都把房子、田产卖掉,奉献到教会中,可以说当时的教会是比较有钱的,但是,彼得、约翰他们个人却是“金银我都没有”。
我曾经学过一套国外编写的,有关教会行政治理方面的教材。其中关于传道人薪金方面,有较为详细的指导。
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基本上是与企事业单位一样按学历、工作经验、工作年限与工资挂钩,然后,教会也为教会中事奉的工人买各种保险,也享受带薪休假、产假,收入水平与同一地区大学教授相当,等等。
据说,在韩国牧师的收入大都是非常高的。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否普遍,但是,这种把传道人待遇和收入定的很高的做法,从个人情感角度说,我是巴不得的。
但是,从圣经真理角度说,我是不赞同的。他们总是喜欢将自己与旧约的利未人去类比,却从不愿将自己与旧约的先知去类比。
其实,旧约的先知比利未人从属灵的含义上讲,更接近新约教会中的工人。因为利未人只是圣殿制度下的产物,负责办理宰杀牲口献祭等类的活,而且利未人的身份都是根据血统关系遗传的。而先知才是神一一呼召出来的神的代言人。
按照圣经真理,“传道人完全凭信心生活”或“从教会得到一些养生的供应”都是可以的,这两种方式,圣经中都有。而且从圣经也能看出。
一般来说,不固定在一间教会服事的工人,采取前面的方式。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可以采取后面的方式。
靠福音养生的水平,应该不高于该地区普通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据我所知,今天许多家庭教会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一般只是给一些较低的生活补贴费。
这不是对工人太苛刻,而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工人队伍的纯洁,进而保持教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一旦定得高了,就难免会让许多用心不良的人,或是好吃懒做的人,混进传道人的队伍。
浪费了教会的资源且不说,钱倒还是小事,更可怕的是让这些并非神呼召的人上了讲台,还会混乱神的道,把世界带进教会,甚至搞得教会纷争不断,乌烟瘴气。
教会的工作,是个良心活。有负担的人,能忙到连喘口气都是享受。混日子的人,能闲到惹是生非。
有人或许担心,如果将供养工人的标准定的比较低的话,家里也没有些储蓄,万一遇到支出突然增加的情况怎么办呢?
比如,孩子上小学时,一年的花费还不太多,一旦上了高中大学,每年花费就会增加很多,这怎么办?或者突然生病了,怎么办?等等。
在实际的经验中,我们发现神真的是很奇妙的,我们的神是真神、是活神,他的恩典是够用的。对于家里没有多余多少钱的那些爱神的工人或信徒,神能保守他们极少生病。
家中的东西特别耐用,真是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另外,神也往往会感动一些有爱心的肢体,对有缺乏的传道人或信徒,个人施行帮补,使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不至缺乏,并且那些帮助别人的人,他们也切切实实的得到了“施比受”更大的祝福。
工人从教会中得到一些养生的费用,也是圣经的吩咐。不要觉得一拿钱就变成雇工了。圣经并不反对工人存着‘得粮’的指望服事,因为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吃饭穿衣是人人都需要的。
(林前9:10)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
但要避免有人以‘得利’的心态来服侍主,并且以‘得利’为目的的人,为了‘利’敢于混乱神的道。
(提前6:5)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所以,教会要把‘利’的那部分空间尽量压缩。如果住着别墅,开着跑车传道,确实会吸引更多的人‘奉献’自己作“传道”。可是,这样工人的质量又能怎样呢?并且优越的待遇,反而会降低牧者话语的权柄。
教会如果不供应传道人,是教会的亏欠;传道人如果有依赖教会的心,是传道人的堕落。教会或个人只是神借着供应传道人的一个个渠道。
传道人收到钱物,首先应该感谢神,其次也会感谢那一间教会或个人,会求神多多赐福那间教会或那位爱心付出的肢体。传道人从所牧养的教会,收一点奉养肉身的东西,不算是不当行为,我们不应该批评指责。
大家既然要奉献,就要奉献的甘心,神也必定会记念与祝福的。
【林前9:11】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林后9:10-11】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文章选自《圣经与信仰问题解答》
整理人:恩典ing
28161阅读
22140阅读
18954阅读
15132阅读
14974阅读
14777阅读
14390阅读
13812阅读
13259阅读
1295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