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心灵驿站︱你是属灵的植物人吗?



主播︱后期:小勺

排版:柳柳︱校对:瑞敏

最近流浪汉沈魏成了新阶段被热炒的网红,一时间各种网络怪象以井喷的形势爆发。整个事件的关键点不在于大师,而是在于流浪汉是大师。


今天我不是要讨论这个热题,而是由此想到圣经路加福音15章中耶稣所讲浪子的比喻,大家对这个故事应该是很熟悉的,通常我们听到关于它的主旨信息就是那个小儿子—— 一个迷失灵魂者的悔改与回归。


但我们有没有更深入地去思考故事中大儿子这个人物?从他与父亲的互动中,去了解和认识他,以致从他得到一些属灵的经验和教训呢?


那今天,我会从三位著名基督教作家所著书籍中摘录一些的篇幅,来和大家分享浪子比喻中“大儿子”的故事,期待这些信息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启发我们。


如果你恰恰处在属灵的僵持期,对待你所信仰的基督不再有火热的爱,那么今天就认真的来收听这一期的节目,借着信息内容比对一下自己的生命。


不过话说回来,可能我们每一个人与上帝的关系,其生命的经历与光景不尽相同,不是和大儿子一模一样的,或者有可能介于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所以今天你也有可能不会得到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上帝的答案。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常常在上帝的面前省察自己,免得自己成为属灵的植物人。



首先我分享的是来自杨牧谷《丰筵之约》的部分内容。


路加福音15:25~30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大儿子每天从起身到就寝,都是听从父亲的指示,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父亲叫他往东,他不会往西。我们不要说这种顺服就一定没有爱。


大儿子肯定是爱父亲也爱这个家的,但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习惯,慢慢地变得甚至不值得一提、不值得思想,习惯得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了。好像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妇,又像启示录中耶稣基督所责备的以弗所教会。


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再是关系。


为什么一个人会沦落成为大儿子这样住在家中的另类浪子?


我相信,正如大儿子所说的,“这么多年来我服侍你,这么多年来我在你身边——所有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了,英文就是take it for granted。大儿子的问题正是出在这里,他实在是把太多的事物视为理所当然太长久了。


知道吗?当你觉得幸福是必然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幸福的人了,你就不再会感觉到你自己是被爱的。


就好像这个大儿子一样,我们在教会中时间愈久,就愈有这样的危险,就是不再感觉到我们是蒙恩的了。我们觉得这些平凡小事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渐渐变得麻木,没有感觉了。每次来到上帝面前,我们不会再感到是一种惊遇,只想到我有罪就来到神面前,神就给我一个又方便又便宜的赦免。


赦免,再也不会在我们心里激起任何感谢。我们缺少了任何东西,就来到神面前求。


无论上帝怎样祝福我们,赐给我们什么物质,我们再也不会想到,这些物质都不是上帝赏赐给我们的全部,而只是一个记号、一个符号,尝试让我们明白,上帝是在透过它向我们表达对我们的爱。


我们会不会就是这个一直生活在父家,却从来不能进入天父心怀的人?我们一直生活在我们自己种种的限制、困乏、伤害中,却一直都不知道我们在福音里,上帝的确可以除去我们所有恐惧,可以彻底医治我们受过的创伤,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明天的意义和目标。


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一切,我们在教会只是一个面孔、一个数字,我们就真的像那个大儿子一样,身与父相近,心与父远离,是家中的另类浪子了。


以上是杨牧谷牧师的信息,那下面我会继续分享摘自提姆·凯勒的《一掷千金的上帝》这本书中的内容,他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主题。 





大儿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只要想一下就会知道,其实他所想要的和他弟弟所想要的都一样;他也想要父亲拥有的东西,过于父亲自己。他对父亲的怨恨,也和他弟弟没有两样。


然而当他弟弟远走高飞的时候,他却留在父亲身旁,而且“从来没有违背过”父亲——这是他寻求掌控的方法。


他心中没有说出来的要求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所以现在你应该照着我的意思来做关于我生活的事。”


两兄弟的心意是相同的:他们都痛恨父亲的权威,也都在找方法脱离;他们都想要站到一个位置上来指使父亲


换句话说,他们两个人都是叛逆的,只不过一个人的行为很恶劣,而另一个人的行为极度优良,但两个人的心都远离父亲,他们都是迷失的儿子。


现在你明白耶稣所要教导的是什么了吗?这两个儿子都不爱父亲,他们只是利用父亲来达到自我中心的目的,而不是单单去爱、去享受和去服侍自己的父亲。


这表示不论人是违背上帝的诫命,或是殷勤遵守诫命,都有可能是悖逆并远离他的人。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小心谨慎地顺服上帝的律法,也可能会成为悖逆并远离上帝的策略。


奥康纳在她的小说《智血》(Wise Blood)中这样描述主角莫兹:“他心里面有个深沉、黑暗而无法言传的信念——远离耶稣的方法就是远离罪。”这是个深刻的洞见。


我们可以用遵行所有的道德律法来逃避耶稣救主,而如果你这样做就有“权利”了:上帝必须应允你的祷告,赐你美满人生,而你死后也必须能上天堂。


你不需要救主来赦免你的罪,你就是自己的救主!


这明显是大儿子的态度。他为什么对父亲那么气愤?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权利告诉父亲该如何支配家中的衣袍、戒指和牲口。


同样地,热心宗教之人的生活通常在道德上很严谨,可是他们的目的是想要操纵和控制上帝,并且让上帝看起来好像是欠他们什么似的。


因此,不管他们在伦理道德上有多么严苛和虔诚,事实上他们是悖逆上帝权威的。


如果你像大儿子一样,认为上帝应该要因着你努力顺服他,又尽力做好人而赐福并帮助你,那么耶稣可能是你的帮助者、你的榜样,甚至是你的激励,但他绝不是你的救主;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主!


在这两兄弟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之下,却有着相同的动机与目标:他们都是要利用父亲,来得到他们心中那已经想好的真正想要的东西,虽然他们是用不同的方法。他们认为能让他们快乐和满足的是财富,而不是父亲的爱。


哦,弟兄姊妹,听了以上提姆·凯勒牧师的分享,你有没有扎心的感觉。


原来,那看似本分的大儿子,其内心却是没有一点的平安,他虽然留在家里,父亲的身边,但与父亲的距离一点不比小儿子近,这正应了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好,一段音乐之后我的分享将继续,请不要离开……



接下来我分享的是摘自著名灵修学导师卢云《浪子回头》的片段,他的坦诚使我震撼,一起来听……




伦勃朗把大儿子摆在画中最明显的观望位置,不仅超越了比喻的字面意思,也超越了当时画坛的传统。


伦勃朗不仅描绘了小儿子倚在父亲怀里,同时,也描绘出大儿子在心灵深处挣扎着是接受还是拒绝父亲施予他的爱。


一个人好色、沉迷于世上的感官享乐,然后悔改、迷途知返,成了一个很属灵的人——认同这种人不难。


可是,一个人满怀忿恨,浪费宝贵的光阴于无聊的诉讼上,而且行径蛮横,令众人敬而远之——要欣赏这种人就难多了。


从故事,或从伦勃朗的作品来看,最不容易回心转意的是留在家里的那个人。


要我承认这个充满苦毒、怨恨和愤怒的人,在属灵上比贪婪的小儿子更近似我,实在令人作难。可是我越想到大儿子,越能从他身上看见自己。


身为家中的老大,我深知要做模范儿子是什么感受。


我常常想,是不是长子特别想符合双亲的期望,让他们觉得自己又孝顺、又尽责。


长子想要取悦父母,常常怕令父母失望;但从小就有羡慕弟弟、妹妹的经验,因为弟妹们不必为取悦父母而伤脑筋,能更自由地“做自己的事”。


我的确如此。看着周围有人叛逆,而我一辈子不敢,却怀着莫名的好奇。


我每件事都照规矩来,致力于完成父辈形象的人物——老师、属灵长者、主教、教皇——所设定的目标;不过有时也会想,为什么我没有勇气像小儿子一样“离家”。


说来奇怪,但在内心深处,我对偏离正路的儿子已经心存妒忌。当我看见朋友做些我会谴责的事却乐在其中,这种情绪就油然而生。


我说他们的行为可责,甚至不道德,但与此同时,我奇怪自己为什么没胆子做这些事,即使只是其中一部分。


我尽责、服从地生活,引以为荣,也为此受赞美;即使习已成性,难以轻言放弃,有时还是会像重担压在肩头,感到不停地受压迫。


我很容易体会故事里大儿子说的那番话:“这些年来,我像奴隶一样为你工作,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你给过我什么呢?连一头让我跟朋友们热闹一番的小山羊也没给过。”从这怨言里可以发现,顺服、尽责已然变成重担,服事成了奴役。


当一个新近成为信徒的朋友说我没有祷告的心怀时,大儿子的这些感受在我心中变得很真实——他的批评激怒了我,我自忖:“他凭什么敢就祷告的事教训我!他多年来都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而我从小就谨慎地过着信仰的生活。现在他信主了,倒要告诉我怎么守规矩!”这内心的嫌恶,暴露出我自己的“迷失”。


我留在家中没有乱跑,可是我在父亲的家里并没有活出自由的生命。我的忿恨、嫉妒披露了我的捆锁。


这种心态并非我独有!有很多“大儿子”、“大女儿”,人虽然留在家中,却已经迷失;正是这种迷失——以判断、谴责、发怒、憎嫌、苦毒和嫉妒为特征——残害荼毒人心。


我们常常认为迷失是可见的,甚至是惹人注目的行为。小儿子的犯罪方式很容易辨认,他的迷失显而易见:滥用金钱、时间、朋友,以及自己的身体。他做错了,不仅家人朋友知道,连他自己也知道。


他忤逆自己的道德观,任自己受欲望、贪念摆布。他的坏行为是一目了然的!


然后,当发现自己偏差的行为只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就突然醒悟过来,回心转意,请求父亲饶恕。这是典型的失败与决心改过的范例,容易明白,也容易体会。


然而,大儿子的迷失却很难辨识,他做的毕竟都是正事:顺服、尽责、守规矩、辛勤工作。大家尊敬他、仰慕他、赞美他,想必也视他为模范儿子;从外表看来,大儿子无可指摘。


可是当他撞见父亲为小儿子回来而欣喜,一股黑暗的势力从他心里爆发,沸腾于外。突然间,他变得忿恨、骄横、冷酷、自私,全然形诸于外。过去,他的这一面一直深藏内心,但却变得日渐强大有力。


我深深审视自己,观察周围的人,我不禁想:欲望与憎恨,哪一样更有害?守正”、“公义”中竟然有这么大的恨意,“圣徒”中竟然有这么多的批判、谴责、偏执。那些尽力逃避“罪”的人,竟然怀着这么多冰封的忿怒。


“圣徒”的迷失难以寻辨,正因为他的迷失与他想要为善为仁的渴念紧密相连。我从自己的生活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设法做好人,受人接纳、喜爱,成为别人可敬的榜样。


我总是有意识地努力避免罪的危险,终日惧怕自己落入试探。由此生出一种严苛的心态,一种对达至道德完美的强烈关切,甚至还有一点狂热,使我在父亲家中越来越不能自如,变得更拘谨、更矫情、更刻板;别人越看,越觉得我这个人太“沉郁”。



亲爱的听友,弟兄姊妹,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更清楚更真实的认识自己,有人说圣经是一面镜子,只有在这面镜子前,才能够真正的看到自己的本相。


深愿今天的信息,可以提醒和帮助软弱中的你从自我的迷失、属灵的麻木中走出来,以鲜活的生命活在神的面前,见证真实的信仰带给我们的祝福。


感谢您的收听,本期心灵驿站就分享到这里,我是主播小勺,责编依然,我们下期再会!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