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面绿色按键,播放同步音频:
提示:请以音频为主,文字辅助。由于公众号音频上限30分钟,所以分两段发送。
第12讲-主耶稣的超越性 (约3:22/36)
经文:约3:22/36
引言:
本论:
一、主耶稣超越施洗约翰(22-30节)
经文:22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23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26 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27 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28 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29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1、约翰还没有下监前的时期(22-26)
当主耶稣带门徒已经开始工作的时候,同时约翰仍然在继续做施洗的工作,根据约4:2节的记载,耶稣所带领的施洗工作是由门徒来执行的。因此,这里就会产生一个极具对比性的画面,正如26节,约翰的门徒对约翰提出来的问题“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思考:在我们的教会生活中,常常出现由于弟兄姐妹渴慕真道而四处到其它教会听道的现象,这里就出现了两方面的尴尬问题,一方面来自接待听道的教会,他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其它教会的基督徒呢?另一方面来自四处寻找听道机会的教会同工,他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基督徒呢?在我服事的经历当中也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希望不单单是站在教会立场来考虑(教会立场就是基督徒的自我立场)而是站在荣耀神的立场来考虑。
我们看一下当时施洗约翰是如何回答他的门徒的?我们从中找到解决之道!
2、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他必兴旺,我必衰微”(27-30)
我们试图把约翰说的观点归纳成3点:
第1点:27节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在我们教会的信徒跑到其它教会去听道,如果对方教会的讲道不是从天上来的(就是说不是从神来的,不是以神为本的讲道)那么信徒就得不到什么喂养。但这里也会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细节:一则:对方的教会宣讲的是人本的信息,但信徒生命幼小追求眼前利益,结果被人本的信息(比如成功主义神学)所吸引。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作为教会同工应该本于为群羊负责的缘故,及时提醒四处乱跑的信徒,听道应该学会分辨,不要是道都听。(箴14:15 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二则:对方的教会宣讲的是神本的信息,并且并非主动拉人到他们的教会听道(因为如此行,就等于宣告只有他们教会讲道才最正确,从而破坏地方教会的肢体性关系)根据约翰在这里的讲话,“若非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是以听道的人是否能得什么为鉴定标准。但并不能因此而成为信徒四处寻道的理由,教会同工应该加强本间教会的讲道牧养水平,同时对此类信徒传递正确的教会委身观念,因为委身教会的基督徒就不应该在教会同工不知情的前提下,到其它教会去听道!
第2点:28-29节,作为教会同工应该有一个无形教会的观念,因为教会的存在就是把人带到基督里,所以约翰说“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29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因此,倘若教会信徒出现第1点中第二则的事情,我们不能给他扣上一个“离道反教”之类的帽子,只要他确实地是真正追求真理,为了更深的认识基督,我们应当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但作为教会同工团队应当以此事为鉴,反思本教会的牧养体系,是否需要积极性的调整,让那些特别渴慕真理的人得到牧养!(当然一个特别“追求”真理的信徒离开教会可能具体情况还包括很多原因,在此不再赘述,请大家互动讨论。)
29节是一个比喻,解释了施洗约翰对自己的角色的理解。“新郎的朋友”,相当于男傧相,负责统筹和主理犹太人的婚礼,他最大的喜乐就在于看见婚礼的进行毫无障碍,根据一般背景资料显示(巴比伦的法律中)男傧相绝对禁止娶即将作新娘的女子的。那么在这里施洗约翰的意思就是:他是“最不可能与新郎竞争的”,因为所有的环境绝对不允许他娶新娘。
旧约圣经中有许多经文将以色列人或以色列当中忠心的人描绘成主的新娘(如:赛62:4/5,耶2:2,何2:16/20)耶稣复活以后教会将基督描绘成新郎,将祂的教会描绘成新娘——延续并改变了旧约圣经的这个主题(如林后11:2,弗5:25/27,启21:2、9,22:17)施洗约翰享受了作为“男傧相”的喜乐,并且这喜乐满足了——就是说约翰有最高并终极的满足,因为他知道神所赐给他的事奉已经达成了。耶稣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一点另约翰的门徒感到不舒服,却叫约翰自己充满了无比的喜乐,因为那正是他自己工作的目标。
反思:我们应当思考在我们的服事中到底是以什么为喜乐为满足呢?是只限于我们所在的教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好呢?还是神的国度神的心意达到满足好呢?
第3点:30节,“他必兴旺,我必衰微”——处理此类问题必须看到神的最高旨意。本节中的“必”就是指神所命定的旨意。约翰的喜乐不在于勉强地承认自己败给了更强的对手,而是全心全意地、欣然地接受神的旨意,以及神旨意所赋予耶稣至高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下关于本节的应用:
一则从教义的角度:基督是恩约之约的中保,他的到来是开启一个恩典的新时代,而施洗约翰的到来是律法时代的结束。因此,本节经文的意思是说:旧约时代已经开始结束,末世时代正在开始……[1]
二则从服事的角度:施洗约翰知道是主使他升高,他才获得至高的尊重,现在他指出这只是很短暂的,如今“公义的日头”(玛4:2)已经出现,他就必须让位。他没有让这些不切实际的头衔占据自己的心,基督来了他就从自己的职位上退出。同时他表明只要基督的光辉占据并充满整个世界,自己就非常乐意重返卑微的地位(因为他本身就是卑微的),教会的牧者应当效法约翰的这种真挚热忱,谦卑自己,高举基督![2]
每个人的生命长进都是不断彰显基督与破碎老我的过程,愿我们也能效法本节经文更新自我效法基督。而这节经文正和本段上文论述的“重生之道”相称:重生的结果,乃是基督的成分越过越多,基督的地位越过越高──「祂必兴旺」,而天然的生命越过越萎缩,自己的成分越过越减少──「我必衰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