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北大博士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你怎么看?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访谈】

采访|秋菡


编者按:在外人眼里,王猛(化名)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而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以”关爱”的名义控制。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就这个话题,《境界》采访了3位年轻的基督徒,听听他们是怎么看的?也非常欢迎作为读者的你,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如果你是孩子一方?你有什么观点?如果你是父母那一方,你有什么观点?欢迎真实分享,越真实越好。




我在朋友圈不屏蔽父母


@小原  85后  黑龙江人在北京


2017春节,照例回家过年了。

 

我是独生子,一般只过年回去,平时偶尔聊天,基本不说自己的事,他们也不问,打电话主要内容是听我妈抱怨我爸。但朋友圈不屏蔽他们,我喜欢摄影,妈妈会存我发的照片,其他内容好像也不看;我爸比较沉默,通常沟通中都是“你妈给你打电话了,快接……”

 

我16岁时自己听福音广播成为基督徒,但直到现在还没办法有效地跟他们讨论信仰话题,因为他们向来抵触,聊的话可能干涉我更多。但,还是持续祷告,每天睡前几乎都会有祷告,尤其也求主记念父母的健康和平安。过年回家,除了为父母祷告,很惭愧地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跟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了。之前,给妈妈买了智能手机,教她怎么用……结果现在她每天看的东西和发的链接,几乎百分之百都是谣言和假消息,感觉好像是打开了被骗的新世界大门。一开始我还会辟谣几个,之后就不理会了。


因为不起作用。还有就是有问题从来不去看医生,怎么劝都没用,相信自己,信各种奇怪的偏方。以前是“电视上说的还能假吗?”现在是“网上说的还能假吗?”唯独自己儿子说的是假的,我现在都后悔给她买手机了。我觉得,跟父母家人的关系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要孝敬,一方面又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观和生活习惯的相处。




在北京偶尔想起父母的时候,想念和担心都有,尤其是想到小时候,那些苦日子时父母亲的照顾也很心塞,但他们也不跟我表达有什么需要,不管是经济还是情感。通常,他们表达关心的模式就是,有没有按时吃饭,怕我总玩手机用眼过度等等。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也会觉得需要父母,但是他们也帮不到我,就像我也难以帮助和改变他们的想法一样。不过,唯一的好处是不会逼迫我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不会干涉我的选择。

 

换个角度来看,父母无论怎么对你有意见都是出于善意。我爸老实本分,孝敬自己的父母,喜欢唱歌;我妈勤俭持家,特别能吃苦得养我长大,确实心肠很好。


但是习惯和接触信息的差异造成的分歧太大了,每年回家之前其实我都准备好了怎样去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现状,以及未来的打算;还有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希望他们过得好。但是,一进门父母就对自己各种看不惯的时候,准备好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比如洗澡费水啦,喝对身体不好的可乐啦,就连我穿羽绒服进门,我妈也反对,“现在谁还穿羽绒服?”她觉得普通棉服更保暖,不可思议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这可是零下30度啊,我给她买的羽绒服她都不穿……所以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忽略矛盾的一面,保持日常对话。以前他们总觉得我不怎么说话,现在是尽量说话 做做家务,一起买菜之类的。相对而言,我做得不好的是比较缺乏耐心 很少去解释,毕竟我看我同学朋友给家里打电话解释很久,但是说完了也没用。

 

他们对我唯一满意的一点可能就是,因为东北是典型的丛林社会,一切都要靠关系,很多人都是花钱买工作,而我是自己找的,没麻烦他们,这一点还算满意。不过又会常说别人工资都比我高,骂我不如人,有时候确实感觉很被否定。

 

否定归否定,但不会影响到我的选择,毕竟他们的消息来源和认知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一般都不在乎,真要在乎的话,那自己真就太糟糕了,肯定会抑郁的。处理这些复杂情绪和矛盾冲突的时候,我的信仰让我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所信的是正确的,不受家人不认同和否定的影响,毕竟人要离开父母独立生存,同时即使有分歧矛盾,也当孝敬父母,不会反目成仇。圣经创世纪2:24节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出埃及记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这两段经文看似矛盾,实际跟父母相处也确实是这样。

 

最后,对于前段时间热议的王猛的万言书,我想说,有的孩子成功,是因为继承了良好的家教和信仰;但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能不能有所成就,甚至是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家庭的影响。王猛所做的,我没有什么反对的地方,但再怎么样也得回家去看看,毕竟我没有他那样的经历,还是没他那么激烈的情绪。相对于他父母的过分控制,这种远离是无奈之举,我甚至没办法说那是父母,只能期待我们自己以后千万不要成为那个样子;还有就是,如果他不是名校学生,不是留美博士,是个普通青年,大家又会怎么看这篇文章?会站在什么立场?我很好奇。

 




“这条鸿沟要用真实的爱与饶恕来填满”


@花花  90后  湖南人在日本

 

两万字的文章我认认真真都看了,其中不乏感同身受之处。我的情况比他好很多,但也曾删过妈妈的微信,选择在忙碌的时候暂时屏蔽她,免得影响情绪……所以,对于那种不能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苦楚,实在能理解。那篇自述里面最悲哀的部分在于,即便王猛以这么多年不回家/绝交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和失望,父母依然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痛苦!他们还认为儿子是在耍小孩子脾气,只要儿子肯回来认个错,关系就能轻易地恢复……

 

虽然全世界每个家庭中都有类似的琐碎问题,但不可否认地,这几十年中国社会巨大的变迁,已经令到我们这一代孩子和父母的思维,以及对情感的需求已有着深不可测的鸿沟。

 

我家乡在湖南,父母都是中学老师,我大学读日语,曾来日本做了一年交换生,所以毕业后来这儿继续读研。读书这件事是我选择,大家讨论后决定的,在日本留学的费用,对我家来说也是挺大负担了。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我内心是很感激,所以学习之余我一直都是打两份工,争取搞定自己的生活费。


我目前的研究专业是社会福祉,本科期间并没有知识储备,所以每周要看各种论文,因为拼命赶作业,然后有时凌晨四点起床去超市打工,有时晚上十点才下班,为了租便宜房子骑自行车三十分钟去学校。我自认为是努力的了,如果我父母能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安慰,累一点也是无所谓的,因为我很想他们能用言语的方式体贴我。

 

但,直到现在,在跟我妈妈的对话中,我还是常常感觉到,她内心深处也许认为我留学都是为了在外面吃喝玩乐,只会崇洋媚外,浪费家里的钱。其实她也曾在外人面前说我辛苦,可是为什么面对我反而不表达了呢?真的搞不懂。也许在她心里,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应该赶紧回老家找份工作,找个人嫁了,生孩子过日子,这才是正道儿!至于她女儿内心是不是喜欢这样,过得开不开心,很难想象她会关注这件事。不是说她不爱我,而是她只按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爱我,也只按自己喜好来判断我的喜好。所以,很自然地,冲突就会产生。

 

最近一次大家有些争执,是在去年年末,学习特别忙,然后只好选择暂时不联系,彼此都有安静的时间。尤其我是基督徒,也在这个时间为着矛盾的关系来祷告,看清自己的内心,为什么烦躁?为什么觉得委屈?为什么不能接纳?过了半个月后,我们又恢复联络,平时不多意见的爸爸在电话里说了一句让我瞬间流泪的话,他说:“你要让妈妈明白你自己能过得好,这样她就不担心了。“我哭,是因为一直觉得不被妈妈理解的辛苦,我爸爸其实都知道,只是不说。他看我实在痛苦就安慰我,让我知道我现在做的选择(留学)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他也鼓励我要更努力,做好自己,这样妈妈就放心一点。

 

思绪回到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我其实不是一个对情感,对深入沟通有许多要求的人,因为小时候父母工作都忙,根本没时间跟我交流,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到了大学,成为基督徒之后才变得对爱很敏感,很需要,如果单看表面,是信仰让我和父母的矛盾凸显出来了。因为我开始不满足于和他们的关系只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不满足于我们彼此的爱并不能够被对方所接收,因为在信仰中我经验到上帝的爱何等温柔,有怜悯和全然的接纳,我尝到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彼此相通是多么美!

 

我知道父母与孩子的鸿沟是存在的,是亲情不能够填满的,要不然王猛也不会写下万言书来控诉,所以我相信这条鸿沟是要用真实的爱与饶恕来填满。父母没能做到,是因为他们也未曾经历到这样的爱,而我如此急切地渴望他们改变,也正是因为我刚刚在信仰中经历的些许。所以,新的一年,矛盾也许不能避免,但我继续为我和父母能具体实践彼此相爱而祷告。爱,是永不止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熟悉的陌生:我很感恩自己的情绪有出口

 

@雨泽 85后  陕西人在美国

 

前些时候,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仪式结束没见着其父母,随口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好多年没联系了。婚礼,如此重大的事,父母再次缺席。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我朋友中并不少见,吵架或冷战的程度不一,这其中也包括基督徒。

 

孩子留学在外,不仅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有许多冲击和改变。同时,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的情感也都改变了。有时候看是距离的问题,细想想其实也是文化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文化一向不太善于表达情感,距离的问题又导致情感的表达形式更加单一,所以问题暴露也就更快!现在视频联络很方便,距离对于沟通来说,其实不是根本问题。然而,倘若不懂得沟通和情感的表达,即或孩子在身边,家庭关系也不一定就和谐。

 

父母对于在外留学孩子有一定的期待值,认为我给你这样一个机会,让你出国,你当然应该回馈给我所期待的。你的学业和婚姻要优秀,你要让我更有面子,或者你要更听话,更顺服我。而在外留学的孩子对父母也有期待,我独在异乡,需要更多的理解、关怀。当双方的期待都没有得到满足,问题和冲突就不请自来。另外,我们的文化也比较喜欢攀比。我父母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就拿逼婚一事来说,他们常讲,他们其实明白我的难处,理解我的想法。可是,他们也希望我体谅他们的感受。所谓“他们的感受”,其实就是街坊邻居叔叔阿姨们每天的关心和对比,“你孩子结婚了吗,别人家的孩子都生了第二胎了,你孩子都还没结婚呢!”他们总是被问,又不知如何回答,内心就有压力。当这样的压力无处释放的时候,我也成了他们压力的一个出口。这是很真实的。父母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的压力无处释放就又冲回去!

 

我从小到大跟父母的关系都很好,我们之间没有任何沟通的障碍。父母虽然那时候还不信主,但非常开明,也很尊重我。甚至我后来选择服侍神,他们也都力所能及地理解和支持。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懂得表达爱。他们不是不爱我,但是,他们的确羞于表达。

 

因为在美国读书工作生活的缘故,我远离家乡多年。去年父母来美国住了一个月,再次朝夕相对,一下子有了陌生感。倘若我们从前关系就不好,可能内心对这样的变化,也就没那么大的反应。正因为反差强烈,所以这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很敏感。谈话之间,以前可能一句玩笑就能带过的话,现在得掂量掂量能不能说;再比如,我妈妈心里对我有些不满或误解的时候也不当面说了,反而会把情绪转移到我父亲的身上。压力和不满,总是需要出口的。而这些因为距离和改变而来的陌生和顾虑,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坦白讲,我当时也很迷茫,甚至想要逃避。包括我的母亲,我想应该也是同样的心情。那个时候,我每天上班主持节目,爸妈无事可做就想提前回国。我祷告求上帝帮助我们修复关系,甚至内心因为想要逃避,也求神给我父母预备合适的改签机票。结果,神并没有按照我所求的成就,反而为我和父母预备了一次旅行。虽然非常临时才买的机票,却蒙神的眷顾,非常便宜顺利。我知道,这是神在做工。祂怜悯我们。事实上,旅行期间我们还是有摩擦。但感谢主,借着旅行前后的一些小事,让母亲有机会说出这段时间心中的想法,而我也有机会向他们解释我心中的想法。

 

感谢主,我和父母之间,并没有大的矛盾,说起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亲密关系中,很多的小摩擦和误会,倘若不及时解决,也就容易积压起来更多的负面情绪。比如,我带父母拜访一些美国朋友,双方都很热情。对方感激欢迎爸妈的来访,爸妈又迫不及待地还未等对方说完,就邀请对方有机会去中国。可是,母亲好几次还没等对方讲完就插话,美国朋友又听不懂,就以为母亲有什么意见。我提醒母亲,要等别人说完再回应,这样我也好翻译。可是,几次提醒之后,妈妈就生气了,以为我是嫌弃她。

 

我很感恩自己是基督徒,面对冲突可以祷告,而且也有属灵的伙伴可以倾诉,让自己的情绪有出口。同时,信仰于我也是一个保护。近两年来,透过各样的挑战和成长,我在不断更深地认识上帝儿子这一身份的意义。如何做上帝的儿子,与如何做地上父母的儿子,这其中有很多的不同,需要去平衡。父母付出了这么多,难免有期待。我相信,有一天当我成为人父,应该也难免会有同样的期待。然而,做天父的儿子就不同,虽然我永远无法完全达到祂的标准,然而,透过耶稣的宝血,我在神的里面,永远是被无条件接纳的。这,于我和我父母的情感来说,都是极大的保护。如此,我也就更深地明白上帝的怜悯和爱,不仅是对我,也是对我的父母。

 

父母的一生,都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爱我,支持我。单单因为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也常常对神有说不尽的感恩。而我的一生,在不断学习如何做一个乖儿子的同时,还要预备自己成为一个好父亲。我感谢父母一路走来,与我相行。好的,坏的,嬉笑,还有争吵。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一部分,也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反思学习的地方。好的,我努力效法;坏的,我尽力杜绝。只希望,有一天当我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原来我和父母过去的点点滴滴,都是未来路上的财富。感谢主,祂是我情绪的出口,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保护。 

 

欢迎参与读者互动环节:


亲爱的《境界》读者,对于以上大家讨论中关于父母和孩子相处沟通中的疑惑、挣扎和解决之道,你怎么看?如果是你,如何看待王猛所写的万言书?你和你的父母又有怎样的故事?有怎样的误解、沟通与和解,在信仰里的调整和突破?欢迎留言分享。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2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