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陈敏澜牧师丨《雅歌》第6课:同行的伴侣(A)



四、雅歌分段和大纲


我们已经对良人在爱情要求上的一贯坚持和呼召,以及女子对爱情认识的转变,从几个方面提出例证;希望弟兄姊妹通过这些内容,不但能掌握雅歌的主题方向,而且也能举一反三,自己在读的时候找到更多这类例证。


下面是雅歌全书的分段和大纲,而且也会逐段逐点的作简单解释;使大家在掌握雅歌整体连贯的内容外,把经文里意思模糊的地方尽量解释清楚。


同时在遇到中文译文意思不清楚的地方,也会指出原文比较合宜的译文选择;对各段各点里的对话,也明确指出是谁说的话,这对正确明白对话内容也是十分关键的。这些内容很多在前面都已经有提到过,但为使雅歌的整体内容能连贯讲述下去,难免需要作重复的讲解。同时,我也把中文圣经的经文逐段贴上,方便大家比照掌握。


我的原文知识十分有限,只是在肯定中文圣经译文基本无误的前提下,当遇到意思模糊不清或不很合宜的地方时,才上网查找个别字词的原文意思;通过对相关字词的几种解释可能、在时态、性别、语气等方面不同用法的比较,选择符合主题方向的解释,达到和上下文意思连贯一致的效果。


(一)相遇相悦。1:1-2:7


诗歌一开始,就是女子对爱情的自白,表现出她见到良人后兴奋的热情,并尽力表现自己,希望能赢得良人的垂爱。但从她对爱情向往的自我表达,反映她追求良人的真正目的,乃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典型自我中心的爱情观。


良人在和女子初次相遇过程中说话不多,只是一、两句插话,但已足够表明他和女子对爱情观念的不同要求。从他最后表示愿意耐心等待女子自己情愿,说明他可以等待女子转变,但不会迁就女子的要求。在交往中虽然良人也有多次试图指正女子对爱情不合宜的观念,但女子在自我陶醉中,完全不予领会,继续做她一厢情愿的爱情美梦;就这样结束他们之间的初次相遇。


01

1:1关于作者和歌名。

【1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


1)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是诗歌的作者。

由于所罗门是作者,又由于他在描写良人的荣耀形象时,有借用“所罗门轿”的威荣景象,使人以为所罗门自己就是雅歌里的良人(3:7);这样,他写雅歌就只是在介绍自己的爱情故事。究竟所罗门在写雅歌时,是站在良人的地位,还是女子的地位,这是查考雅歌时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不同的理解会造成完全不同的主题明白方向。


我们在前面已有清楚指出把所罗门当作良人的错谬;雅歌中所介绍这位良人的情形,基本都不是所罗门能够体现代表的。而且如果把所罗门看作就是良人,就会为一切要想自比良人的人,开启方便之门,很多荒谬肉欲的解释,就会由此发展出来,这绝对不会是神要默示我们的内容。


其实在雅歌里,良人不但有被比作所罗门,也有比作法老的(1:9),而女子也有把自己比作所罗门的幔子(1:5);可见这些“比”都是着重在形象的借用,不是直接介绍角色的身份。而且在文字表达方面,除明确的两人之间对话外,不少地方都是通过女子自述把内容连贯起来;按照一般写作规律,经常自述的,总是反映作者的立场。


因此从雅歌的内容,这“第一人称”的角色应当是女子,也就是说,所罗门乃是站在女子的地位,寻求他心目中的良人。正如摩西虽比耶稣基督早一千多年,但他也已经有甘心为“基督”受凌辱的心志;他并不知道这位基督降生为人的具体情形,但这并不影响他相信这位基督是他的救主、他的良人。来11:26


不但如此,结合所罗门王曾经有过的失败经历,因追求物质生活而偏离神的事实(王上11:9);从雅歌里女子的转变过程,也体现出他从贪爱物质世界享乐生活中悔改转变的心路历程。如果再结合他所写的另一卷书传道书,就更可以清楚看出这两卷书在他人生经历里的共同之处,从满脑子物质欲望的追求中醒悟过来(传12:13)。在传道书里,所罗门只是后悔自己悔改得太迟了,也就是说,他作为女子,转变的起步太迟了,错失了人生中更多与“良人”同行旷野路的机会(传12:1)。


2)原文只是“歌中的歌”。


称为“歌中的歌”,表明雅歌与一般诗歌不同,具有特殊的地位。所罗门曾经写过诗歌一千余首(王上4:32),唯独这一首被称为歌中的歌,正是意思它和他所写其余诗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唯独这一首是来自神的默示。所罗门应当是写诗歌的能手,常借诗歌的表达,抒发他的感情和感受;但这首长诗,却是神借用他写诗歌的才能,默示他写下有神直接真理目的的启示。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凡圣经都是神的默示,即使是借用其它题材,也一定有神直接启示的真理主题。如耶稣讲的撒种比喻,似乎讲的是关于撒种,但耶稣的目的,却是要论到和福音传播与效果有关的真理主题。耶稣在讲这一比喻时,其内容的设计,直接就是为教导福音真理的目的;不是为教导撒种方法,再顺便讲些和福音有关的教训体会。其实如果按照种地撒种的要求,耶稣所讲这一比喻里有些内容,还并不完全符合实际的耕种方法;像撒种的人路旁也撒,把田地有荆棘石头归为田地的责任,都是为达到真理教导目的而特意设计的。


中文圣经在“歌”前加上一个“雅”字,称之为雅歌,可能是译者想到中国古代的诗歌集《诗经》;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是指具有正统经典地位的诗歌,而且这部分诗歌,很多都是以爱情为题材。


中文圣经加上“雅”字,应当是加得很有深意,也深得弟兄姊妹的认同和喜爱;既指出它在诗歌中特殊的“经典”地位,也反映它以歌颂爱情为题材的内容。只是我们必须记住,这经典不是文学经典,而是圣经;这爱情也不是人间爱情,而是真理的,反映基督和教会这极大奥秘的爱情。


2

1:2-7 【女子】遇见良人后表达爱慕之意。


雅歌并没有介绍良人和女子最初是怎样相遇的,一开始就已经是女子主动热烈追求良人,向良人表达爱慕之意;同时也尽力表现自己,希望能赢得良人的垂爱。


1)1:2-4 对良人表达爱意。

【2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3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所以众童女都爱你。4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

雅歌的原文是诗歌体裁,基本没有“你、我、我们”,中文圣经是为方便读者明白而改成带有对话形式的语句。在第4节有明确提到是“王(带我)进了内室”,由此可以知道,这些话乃是女子的自述,也是向良人发出的祈愿。


2)1:5-6 夸耀自己的美丽。

【5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6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原文没有“啊”的语气词。这里不是指女子与“耶路撒冷众女子”讲话,而是她自我介绍,自己是“耶路撒冷小姐”(多数、泛称);表明自己是来自大城市,是有修养、有见识的。就好像女孩子自称是漂亮的上海小姐,秀美的北京姑娘;这是想拔高自己形象的一种表达。不但如此,她因为担心良人会嫌她黑,特别解释自己是被晒黑的,原来并不黑。她还不知道这位良人长时间在旷野漂泊,也希望她能同行旷野路,晒黑才是真美的表现。


这里女子提到同母弟兄的葡萄园是多数,由于当时女子还走的是世界路,不是旷野路,所以她的“同母弟兄”应当就是世界路上属于“城中巡逻看守”一类的人。女子提到“我自己的葡萄园”,原文没有“我自己”,这是一个单数的葡萄园,前面有一个指向性介系词,意思是“相关的”,并没有明确指明是谁的。


这一葡萄园在雅歌里,是女子和良人交往过程中多次提到的重要背景,每次提到都是用一个指向性介系词;女子在转变前每次提到它,虽没有明确说是“我的”,但都表现出自己的主人翁心态。直到最后通过良人的宣告,才明确这葡萄园乃是所罗门(良人)的,女子和这葡萄园的关系,应当是管理看守的人(8:11-13)。


3)1:7 要良人留下地址。

【7我心所爱的啊,求你告诉我,你在何处牧羊?晌午在何处使羊歇卧?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像蒙著脸的人呢?】


“同伴”原文是阳性多数的名词,为此中文圣经译为“你同伴”,似乎是一起做牧人的。但良人是王,即使他的牧人身份,也应当是独一无二的。雅歌也从没有提到有第二个牧人出现。因此这里“你同伴的羊群”可以译为“与你作伴的羊群”,也就是良人关怀爱护同在的那一群。


女子的意思是,如果她连良人在哪里都不知道,使她在这群羊的面前,也脸上无光,像“蒙着脸的人”了。这应当是女子希望良人告诉她,怎样可以找到他的婉转说法。

今日吗哪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

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    

丨诗34:9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