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23阅读
【10我良人对我说: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11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12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或译:修理葡萄树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13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14我的鸽子啊,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
(1)2:10-13 环境条件已经成熟,是到同行作工的时候了。
良人穿山越岭而来,自然是邀请女子一起穿山越岭回旷野路去;这是良人对真正爱情的不变注解。良人指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已经来到,说明各方面的环境条件都已经成熟,只要女子愿意,就可以同行了。这和女子想象中良人前来把她迎接进王宫,过优雅筵宴所的生活,实在相差得太远了。
(2)2:14 斑鸠的声音都听到了,却仍然看不见鸽子的身影。
良人在提到百鸟鸣叫时,特别指出斑鸠的声音也已经听见了。班鸠形状像鸽子,有时被称为野鸽子。良人如此提出,显然是把它和真鸽子作比较;野鸽子已经在到处乱跑,真鸽子却还躲在磐石穴里不肯出来,认为还不到时候,不够安全。
记得在上一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刚过去,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社论,题目是应当给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当时人民日报社论都是具有政策方向性的指导文章,各地干部虽还不清楚“信仰自由”的具体范围,但一时间也不再干预任何宗教活动。
在这样形势下,各地信徒纷纷开始聚会,家庭聚会像雨后春笋般到处冒了出来。当时各地家庭聚会情况很不相同,像温州因为一直暗中有聚会,所以一到可以公开聚会,少了顾忌,就发展得很快,也有规模,甚至开始自己出资建造教堂。像上海过去教会集中,有较多信徒都有扎实的信仰基础;到文革后期,虽然没有聚会的形式,但信徒间已普遍开始有个别的交往和勉励。
在这样形势下,也就有模有样的开始家庭礼拜;不但不缺讲道的人,而且各聚会点之间,还开始有“拉羊”的现象。最可怜的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除了几个老年信徒,大多都是在文革中信主的,连圣经都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正式聚过会,讲道就更没有人了。
当时我刚被释放回家,看到上海已有数不清的聚会点,也不缺讲道的工人;神给我的呼召是“没有人去的地方要多去,没有人做的工作要多做”。同时神也为我开路,让我能有机会去各地看望弟兄姊妹并讲道勉励,主要都是在农村和比较偏远的地区。这时我才明白为何过去农村教会的信徒,一聚会就翻来覆去唱几首走了调的诗歌,然后就是大家同声祷告,反反复复地哭喊认罪。
有人批评他们在信仰上愚昧无知,不思追求;但我想应当受责备的,正是那些只会批评,却不去实际关怀教导他们的人。其实他们是远比城市里的信徒渴慕聚会听道,但到了聚会的时候,除这样唱诗祷告外,他们还能作什么呢?
每当我到一个地方,弟兄姊妹听见有人来讲道了,那种兴奋和渴慕的表情,使得每次聚会下来,最受激励的,就是我自己。面对他们引颈长盼的神态,使我无法推却,讲完一篇再一篇。当时每篇信息的时间都是要一个多小时的,而他们对聚会的观念,是除吃饭外就是聚会;经常在我讲完一篇道后,会听到他们要求说,饭还没有好,再讲一篇道吧。
面对这么大的事工需要,当时愿意去这些地方讲道造就信徒的工人却很少。那时大家对差传的概念还不那么强。
虽然在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灵命丰盛老练的信徒,但就如躲在陡崖隐秘处的鸽子那样不肯出来;经过十几年的文化革命,吃足了苦头,就怕出来后无法再隐藏回去,以后政策变了怎么办?
我和几位这样的弟兄姊妹谈到各地事工的需要,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再等一下看,你怎么能肯定冬天真的过去,雨水真的止住了?
而那些招摇撞骗的假先知,这时却已经到处在积极“做工”,祸害误导信徒。
这一教会困境一直要经过好多年后,随着圣经渐渐多起来,海外爱主弟兄姊妹来得多了,他们对去边远农村的差传负担,也激励起国内弟兄姊妹的心志和认识,又经过多年各种培训事工的教导,才把这一情况改变过来。
每当我读到良人呼召要听鸽子的声音,要见鸽子的面貌这段经文时,总难免会勾起三十多年前这些情形的回忆。对年轻一代的弟兄姊妹来说,这一“冬天”似乎只是在遥远的过去,可能连淡漠的印象都没有,因此很难体会那种要躲在陡岩隐秘处,缺乏安全感的感受;虽然如此,能提醒一下也是好的,至少我们应当做得比斑鸠假先知更努力,更走遍各城各乡才是。
【15要给我们擒拿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因为我们的葡萄正在开花。16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17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1)2:15-16希望良人留下,帮她把葡萄园照管好。
回应前面女子承认没有把那葡萄园管好,不过不是自己的责任,是别人造成的;1:6这时她也就以需要照看葡萄园为托词,不但自己不想跟良人离开,还希望良人留下,帮她把葡萄园管好。从女子接下来表示她与良人间的彼此相属,首先就是“良人属我”,说明当时在她心目中,良人应当要更多照顾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才对;因此如果良人和她之间有不同的安排打算,当然是良人应当首先满足她的要求,留在葡萄园里,然后再考虑良人的要求,是否同去旷野山岭间。
(2)2:17 邀请良人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傍晚下班)时再来。
从女子邀约良人再来,可知良人见女子不愿离开,并不勉强,准备独自回到山岭间去。女子见良人不愿留下,只得求其次,希望他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再回到她这里来,表明她不希望失去和良人继续交往的机会。
【1我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2我说:我要起来,游行城中,在街市上,在宽阔处,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3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我问他们: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4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我拉住他,不容他走,领他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
女子在良人离开后,躺在床上想想,觉得不很妥当,如果良人离去后不再回来怎么办?她这样患得患失的心理,促使她随即起来去寻找良人;但寻找的目的,并不是自己改变心意,愿意跟良人走,而是要把他“找回来”,希望良人改变心意,留下来陪伴她。
(1)3:1 先在“床上”找,只是空想。
躺在床上找,没有实际行动,只是空想;但愿心想事成,自己不需努力做任何事情,良人就出现在自己身边,满足自己的欲望,美梦就成真。这是女子当时心灵沉睡的反映,并没有真想寻找良人的决心。
(2)3:2 再在城中、街市和宽阔处找。
虽然起来找,却又找错地方,关键还是不认识良人。女子以为这位良人是王,自然应当在王宫,所以一定是在城中,在街市,在宽阔广场热闹处。这里的城中,正是和旷野路相对的世界路;当女子不愿随良人行走旷野路时,即使有想寻找良人的心愿,也最多是在世界路上寻找,结果自然是无法寻见。我说的“世界路”,不是指地点的世界,而是指世俗的世界,也就是眼目情欲,肉体情欲,今生骄傲所反映的内心世界。约壹2:16
其实良人早有告诉她,跟随羊群脚踪就能找到他。羊群是在野外,在旷野路上,不是在城中热闹场所;世界路上有许多“人”的脚踪,却没有羊群的脚踪。
(3)3:3 向城中巡逻看守的人打听,也得不到回答。
女子找错地方,也一定会问错人;以为城中巡逻看守的人,应当会知道良人在哪里,因为这些人熟知城中一切情形。但良人的踪迹并不属“城中”的消息范围,因此要想从这些人知道良人的情形,自然即使有答案,也一定是误导。
今天社会上有些人也表现出对耶稣有浓厚的兴趣,但只是从文化知识、社会影响的角度,停留在“世界路”上来研究讨论基督教的道理。这些人常被称为是基督教的同路人,因为他们对耶稣并不存在接受救恩的信仰关系,只有观念上的同情赞赏。虽然这些人对我们的信仰并不怀恶意,但如果真要想从他们得到有关信仰和救恩的教导,就一定会被误导的。
今日吗哪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
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丨林前15:58 丨
55523阅读
54370阅读
53515阅读
52118阅读
51866阅读
51420阅读
51364阅读
50950阅读
50606阅读
5058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