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陈敏澜牧师丨《雅歌》第7课:同行的伴侣(E)




(4)4:12 女子自我封闭心态,是阻碍转变的关键。

原文这节经文所用的三个动词,和上一节不同,都是被动分词形态,是指已经存在的情况。因此良人这里提到女子是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不是提出对她的期望,而是指出她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从良人一贯对她提出“去”的要求,可以知道良人对女子这样自我封闭的狭隘心态,不是称许或要求,而是指出及需改变的实际情况,是阻碍女子进一步成长的症结所在。


良人和女子在交往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分歧就是究竟“出到野外旷野去”,还是“留在葡萄园里不出去”。良人是一再呼召女子从磐石穴里出来,女子则只愿留在里面,表现出十足自我封闭的狭隘心态;这是她无法与良人同行旷野路的最大障碍,也是良人耐心等待她转变的关键内容。


这里良人一连用了三个类似的例子“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正是指出女子这种自我封闭心态,已经严重影响她进一步的成长和转变,是她必须改变的地方。


这节经文在弟兄姊妹中也经常有从正面引用的,以“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三种状况,要求自己应当像贞洁童女那样,持守向主专一的心志。这里查经的解释则似乎刚相反,要打开心门,走出狭隘心态,出去面对旷野群众。


弟兄姊妹可能会问,是谁错了?从真理的一贯原则看,这两种道理都没有违背真理的原则要求,只是彼此站在不同高度,教导不同的主题,说明不同的信息。


前面已有指出,查经时的解释,需要顺着全书主题,并结合上下文连贯内容来明白;个人灵修读经时所得的心得体会,则只需从单节经文的语句来思考,不需要考虑整体内容的要求。


像这里提到的“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自己读经时,只需要从这三种情况来思想,结合真理教导的内容,向自己提出对主忠贞专一心志的要求;并不需要结合良人前面有对女子提出“起来同去、离开黎巴嫩”这些要求来明白。


但查经时的解释,就不能孤立局限在思想这三种封闭的情况,需要考虑到全书中心主题和上下文连贯的意思。



“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本身只是一种状况,是为说明问题而引用的例子,本身并没有规定必须要作正面或负面的解释。圣经并没有说园必须关锁,井必须禁闭,泉源必须封闭,关键是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关锁的园主题要求是应当关锁的,那么就是作正面引用,如果主题要求是要“出去”的,那么关锁就成了是负面的表现。就如在推动差传事工时,这三个例子就可以作负面的引用,提醒我们不当只顾自己手中事工,缺乏大使命的观念。



5)4:13-16 【女子】回应,

仍然希望良人能进葡萄园来。


【13你园内所种的结了石榴,有佳美的果子,并凤仙花与哪哒树。14有哪哒和番红花,菖蒲和桂树,并各样乳香木、没药、沉香,与一切上等的果品。15你是园中的泉,活水的井,从利巴嫩流下来的溪水。16北风啊,兴起!南风啊,吹来!吹在我的园内,使其中的香气发出来。愿我的良人进入自己园里,吃他佳美的果子。】


这段话原文并没有“你、我”这类代名词,基本就是列举园中各种果品香料和美丽布局,介绍园内的情形。因此原文的“园”也不是葡萄园的园,而是专指园中的花圃果园,园中之园。从雅歌的整体内容看,是女子一直留在葡萄园里不肯出去,良人并未进园;因此这段对花圃果园美丽的描绘,应当是女子所说,她这样描绘的目的,就是希望良人能被吸引进园里来享受果品,共筑他们的两人世界。


虽然如此,从女子的这段话,也反映女子这时确实有了一些转变和进步。过去她对良人的期待,是只想享受良人的果子,现在则是希望良人前来享受园中的果子。女子这时的表现,说明在她心目中,良人已经渐渐显得重要起来;只是她的爱情观仍然是只有她和良人之间的“两人世界”,没有改变狭隘的自我封闭心态。


就像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指出的,虽然彼得是真心爱耶稣的,但如果没有爱羊群的心,耶稣不认为是真爱他(约21:15-17)。这以后我们从使徒行传里彼得的表现,可以知道他确实有了转变;从他书信中对后辈勉励的话,更说明他已经深刻体会耶稣的心肠了(彼前5:1-4)。每次我读到彼得对“同作长老”的勉励和提醒,都会热泪盈眶,深受鞭策激励,知道自己还是亏欠太多。


(1)4:13-15 详尽描绘园中的花圃、果园和美景。

这段话虽没有明确说是谁说的,但从内容是介绍园中的花坛果圃多么吸引人,带有吸引人进来的口气,所以应当是女子在作这样的介绍,目的是希望能以此吸引良人的注意,进到这园里来。


(2)4:16 明确提出希望良人进园。

这句话有清楚提到“良人”入园享用果品,说明乃是女子提出的愿望;和前面三节经文连在一起,是女子在向良人介绍园中美景后,再次表达希望能把良人吸引进来。虽然这时女子已有强烈“与良人在一起”的愿望,但仍然只能按照她的要求,一起留在葡萄园里单独相处,不愿离开这葡萄园。


6)5:1【良人】回答,表明并没有进园。


【1我妹子,我新妇,我进了我的园中,采了我的没药和香料,吃了我的蜜房和蜂蜜,喝了我的酒和奶。我的朋友们,请吃!我所亲爱的,请喝,且多多地喝!】


原文这里良人的回答“进了、采了、吃了、喝了”,都是完成词态;中文译文也都加一个“了”字,意思就是已经来过、采过、吃过、喝过了。这是良人婉拒女子邀请他进园的表示。良人没有否定女子对园中果品香料所作的介绍,但他的要求仍然是希望女子从葡萄园里出来;不是因为葡萄园还不够美,而是在旷野的使命是更重要的。


面对这些上好的果品香料,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可以尽情享用,而是更希望给“朋友们”享用。从良人这样的回答,不但反映他的爱情观与女子的狭隘心态不同,也表明他并没有按女子的期待进园,而是独自离开,结束第二次来访。

3、良人第三次来访。5:2-6:12

良人这次来访的过程,通过女子的自述,把她生命转变的心路历程完整而生动地描绘出来,正是我们都深有体会的属灵经历,无法用言语述说出来的生命成长写照。


从良人满头露水可知,他还是从旷野上来,表现出风尘仆仆的漂泊人生,也是向女子表明“同行旷野路”坚定不变的方向。良人这次来访,在敲门被拒后,没有作更多呼召,只是从门孔里伸进手来,然后当即离去。


女子终于不但心苏醒,身也起来;当她真心思念渴慕良人,有随良人同行旷野路的心意时,也就不知不觉被安置在尊长车中,开始与良人同行。良人第三次来访终于看到他耐心等待的结果。


1)5:2-7【女子自述】良人第三次来访的过程,

也是女子转变的心路历程。

【我身睡卧,我心却醒。2这是我良人的声音;他敲门说: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鸽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给我开门;因我的头满了露水,我的头发被夜露滴湿。3我回答说:我脱了衣裳,怎能再穿上呢?我洗了脚,怎能再玷污呢?4我的良人从门孔里伸进手来,我便因他动了心。5我起来,要给我良人开门。我的两手滴下没药;我的指头有没药汁滴在门闩上。6我给我的良人开了门;我的良人却已转身走了。他说话的时候,我神不守舍;我寻找他,竟寻不见;我呼叫他,他却不回答。7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打了我,伤了我;看守城墙的人夺去我的披肩。】


虽然原文很少用“你、我”这类代名词,但这段话的开始,却确实有一个阴性的“我”字;而且在整段话里,出现过三次“我”,另两次分别在第5和6节的开头。从这三个明确的“我”字,可以知道这段话乃是女子的自述,论到良人第三次来访的经过情形,也反映她生命得到转变的心路历程。


良人这次来访,在敲门后只简单指出自己满头露水的情形,要求女子开门。一般以为敲门要求开门的目的是为“进来”,但从良人没有等女子开门就已经离去,说明良人敲门的目的不是为进来,而是要女子开门跟了去;良人对女子“出去”的呼召是坚定不变的。


当女子表示自己已经洗了脚在床上,意思是不想开门时,良人没有多说,只从门孔里伸进手来,然后就离去。接下来就是女子记述自己这次生命转变的心路历程。这一心路历程的起点,是良人来访敲门的时候,女子“身睡卧,心苏醒”的状态;这一心路历程的转折点是良人从门孔里伸进手来;这一心路历程的终点则是女子登上了尊长的车,开始同行。


女子在良人上次来访离开后,经过反复思考反省,渐渐认识到自己“关锁的园”狭隘封闭心态,和良人呼召“起来同去”的崇高使命相比,显得是那么自私无知;终于使她明白过来,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接受良人的呼召,甘心做良人同行的伴侣,才是真正的爱情。虽然这时她认识上已经想明白,但还缺乏具体行动的决心和力量;正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时,指出门徒的光景,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


似乎良人是连夜赶路来访,其实他一直就在女子身边,对女子的任何转变,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不论他是穿山越岭而来,还是满头露水的连夜赶路,都只是针对帮助女子生命的转变而作出的安排。


这时良人知道女子对爱情的真义已经有了认识,只是还欠缺最后付诸行动的力量;所以前来要给女子最后的激励。他在敲门要求开门后,并没有作更多呼召或教导,只从门孔里伸进手来,就转身离去。


果然当女子看到良人从门孔里伸进来的手,所带给她的震撼和感动,促使她立即从不愿起身开门,变成甘愿起来开门,从矜持拒绝良人的要求,到渴想寻找良人,真心愿意跟随了。


可能所罗门写到这里,会感到良人这样的举动,是不是有些特别;让女子看看他的手就离开,这是什么意思?今天对我们来说,良人的这一举动,应当都深有体会;正是我们良人那双钉痕的手,曾打动多少弟兄姊妹的心灵,激励他们跟随主走上这条十架窄路。


(1)5:2女子这次“心路历程”的起点是“身睡卧、心苏醒”。

良人第三次来访的情形,基本是通过女子的自述和引述介绍出来的;重点是见证她从不愿离开葡萄园,到起来跟随良人同去,灵命转变的心路历程。当良人前来敲门的时候,她是在“身睡卧,心却醒”的光景,这是她这段心路历程的起点。虽然她还没有能从葡萄园里出来,但已经开始有了转变的迹象,心里已经明白真爱情的意义,只是还缺乏具体起来同行的力量。良人这次来访的目的,正是针对她这一情况,激励她能身也起来,达到作他伴侣的目的。


(2)5:2 良人满头露水,表明是来自“没有枕头的地方”。


良人知道女子这时对爱情的真义已经有了认识,也有了与他同行的愿望,只是还缺乏具体行动的力量;因此怎样帮助她坚定已有转变的心志,得到爱的激励,有力量实际行动起来,就成了良人这次来访的主要目的。因此他来到后,只是敲门要求开门,以连夜赶路和满头露水的形象,向女子再次表明,真爱情就是与他同行旷野路,是没有枕头地方的漂泊人生;道路是艰难的,但真爱情是能够有力量胜过的,以此坚定女子已经得到转变的认识,甘心走上同行的道路。


(3)5:3-5 良人从门孔伸进的手,是促成女子转变的关键。

对女子缺乏最后具体起来行动的力量,良人用“从门孔里伸进手来”的方法,然后转身离去。女子在看到良人的手后,果然被激励起来开门,说明良人的手确实给她带来生命的震撼;这时不但她的心甦醒,身也起来了。我们都明白,良人的手能对女子有这么大的震撼力,除了主耶稣那双钉痕的手,是没有第二个可能的。


第5节原文没有“我的”,这没药和没药汁应当都是从良人的手和指头流下,女子的手是滴不出没药的(5:13)。良人虽然转身走了,但给女子留下钉痕手的形象,没药的脚踪和没药汁的痕迹。没药因它的苦味,在圣经里常喻指苦难的经历,象征基督十字架上的苦难。可15:23女子终于被良人的大爱所征服,得到她灵命转变的关键激励;不但心灵苏醒,身也起来,表现出真心接受良人呼召,作他同行伴侣的迫切心情。


正如保罗劝勉罗马信徒的话,“我以神的慈悲(爱)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12:1);今天我们能甘心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需要我们真有爱耶稣的心;但我们能够有这样爱耶稣的力量,具体走上作活祭的道路,却离不开耶稣先对我们的爱(约壹4:19)。


(4)5:6-7真心寻找良人,首先需要和“城中巡逻看守的人”决裂。

由于良人已经转身离去,所以女子虽然身也起来,并没有能立即跟上良人的脚步。这不是良人离去得太匆忙,而是良人精心的安排,不是他要进来,乃是要女子“出去”;如果不是良人已经离去,就不会有女子接下来那段反映她心灵在转变过程中感受的细腻描绘,是十分难得反映我们各人心灵光景的最生动具体写照。


虽然女子已经起身开门,开始有具体的转变,但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摆脱城中巡逻看守人的习惯影响。这次城中巡逻看守人带给她的是更大的伤害,但也因此促使她和这些人决裂,从这些人的影响下完全出来,不再被误导。


这里城中巡逻看守的人所指的,应当就是我们原来所在的世界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俗潮流和旧人观念,对我们灵命造成误导的教导;如果不及时与之决裂,对一个越是有心追求跟随主的人,造成的伤害也必然越大。

今日吗哪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太23:12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