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者:(法)伯纳多(Bemard of Clairvaux,1091-1153)1150年词。
伯纳多曾说:“如果你写什么,我若念不出有耶稣在里面,那于我是无味的;如果你讲道,若没有耶稣的回音在里面,我不敢阿们;耶稣在唇中是甜蜜,在耳中是音乐,在心头是愉快。你们中间有人愁烦么?若让耶稣进入你心,从此你就不能不宣扬耶稣,在你高举耶稣之名时,不但愁云消散,晴朗快乐也就重临了”。
李文斯顿在非洲冒险旅行中,时常唱这首诗歌,甚得安慰。这首流传近千年的诗歌,对圣徒有何等的造就。
第一节:“耶稣,只要一想到祢,我心就满甘甜;但这甘甜还远不及亲眼看见祢面。”很简单的两句话,就带进基督徒的今生和永世。今生我们都是在灵里遇见祂,而亲眼见主乃是主再来的时候。所有心想到主就甘甜的人,都希望快快见主。伯纳多在母亲过世时,就知道人的一生很短暂,“永远”远比“今天”更严肃。他是全人活在永远的眼光里来面对所有今天的事。
诗人唱歌的对象不是别的人事物,而是主耶稣自己,他心所想念的只是主自己。他说出我们的心声,只要一想到主,就像远游天涯的儿女思念亲爱的父母一样,满了甘甜喜乐。但是光是这么想念,虽然心中满了甘甜,却觉得不够,更盼望能亲眼看见主的荣耀脸面。在每一个爱主、享受主丰富的基督徒心中,都自然的会有这么一个向往,就是能早日见到那爱他们的,也是他们所宝爱的主。今天一想到主就觉得这么美,这么甜,若是到那一天,能亲眼见到主,那该有多好呢!
第二节:“无口能唱,无心能思,也无记性能忆一种声音比祢名字更为甘甜、可喜。”
当我们沉浸在对主的这种享受里,主自己宝贵的名“耶稣”,“耶稣”这名所带来的甜美与喜乐,顿时弥漫了我们的心,叫我们觉得,整个世上,所有人与物都无法与祂相比。一流的声乐家也唱不出主名的美与甜,再超绝巧妙的心思也想不到主名可以将爱祂的人带进这么佳美的境界,在我们有限的记忆中,实在想不出有哪一种声音,如同主耶稣的名那么悦耳动听。不是吗?雅歌中的女子就是被主的名吸引了,她觉得主耶稣的名就如同倒出来的香膏,那么柔细,那么温馨,那么令人觉得甘甜,也使人满了喜乐。
第三节:“祢是痛悔者的希望,温柔者的喜乐;祢对寻求者何善良,跌倒者何仁德。”
这里说到四种人,也就是我们人生最容易碰到的四种景况:主耶稣是那些心中为罪愆悲痛、真心悔改之人的希望,也是那些心中温柔者的喜乐;对那些真心寻求神之人,主自己能让他们寻见,这是何等的美好,而对那些受罪恶绊跌而失足的人,主耶稣又是多么的仁慈,能施安慰。只要是我们来到主耶稣面前,寻求祂、接触祂就可以完全得到,就可以享受得到。
第四节:“但对寻得祢者如何?无口无笔能述;耶稣的爱,其深、其阔,惟被爱者略熟。”
第三节是指在各样的情形里来寻求主的人,第四节则说这些人因着寻求便寻得了主。主对寻得祂者如何?简直无法描述。我们真是拙口笨舌,无法形容主爱是如何的深邃泱漭,我们虽然尝到了主爱的滋味,但还是多么的有限,只是略略浅尝,还有那么多、那么深、那么广、那么阔的爱等着我们呢!
第五和第六节:“耶稣!祢是世人之光,祢是生命之源!远超一切我之所享、一切我所能羡。”“祢外我无别的源头能解我心干渴;无穷宝泉!活水涌流!别流全都干涸。”
诗人写到这里,不禁又呼求耶稣宝贵的名。在这首诗歌里有七节,作者呼求主的名有三次,头一次是在一开始的第一句话,讲出这首诗是向着主耶稣唱的。第二次是在他感受了主自己对我们一切丰富的供应之后,情不自禁的直呼“耶稣”,并且使用了惊叹号!并且称主是世人之光,也是生命之源!又一个惊叹号。到了第六节,诗人又大声喊出,“无穷宝泉!活水涌流!这里有两个相连的惊叹号。所以这首诗歌到了这里,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高峰。
只有主耶稣能尽解我们一切的干渴,耶稣就是我们无穷的宝泉!啊!这活水在我们里面是何等的澎湃汹涌,一直涌流入永远的生命,我们喝了这样的活水、畅饮了这么一个宝泉,别的水都不能相比,都叫它干涸吧!
第七节:“耶稣,祢今是我喜乐,将来是我赏赐;祢是我的荣耀、诗歌,从今直到永世。”
结论,又是今天跟将来的对比。经过了这个高峰,在末了的第七节,伯尔纳第三次呼求耶稣的名,再把目标对准了主自己,赞美耶稣是我今天的喜乐,主再来时,主没有把祂自己之外的事物或祝福赐给我们,主所给我们的赏赐就是主的自己,多好啊!从我们得救的那天开始,一直到永世,主耶稣就是我们里面的喜乐,也是显在外面的荣耀,这样宝贵的救恩真叫我们高歌颂扬不已。
整理人:有盐的大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