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埋葬在土地深处的,积聚着复活的力量


《妥拉》又称《摩西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诵读《妥拉》是犹太民族生活的核心。


犹太作家约书亚.罗斯.李普曼描述过犹太人对《妥拉》的感情:


《妥拉》是我们人民的不朽的保证,它如同这个世界一样广大深邃,一直深入到苍天的蓝色神秘中。旭日初升与夕阳西下、应许与完成、出生与死亡、人类的戏剧……全都融入这部经卷之内。在漫漫而过的岁月中,我们犹太人在这部书中找到支持和力量。尽管许多民族兴起又衰落,尽管许多帝国征服他人又走向衰亡,以色列人通过他们对《妥拉》训诫的忠诚一直保持着持久的尊严。


敬虔的犹太人爱《妥拉》爱到一个什么程度?如果一本《妥拉》翻破了,再也没有修补的可能,就要为它举行一个小小的葬礼。


为《妥拉》举行葬礼的时候,孩子们一定要参加。这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这些经卷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和灵魂的,理应享受葬礼的待遇。他们相信,深深埋葬的,总有一天要复活。


在美国作家大卫.费什曼的纪实文学《偷书人》当中,就描写了犹太人为《妥拉》举行的一次大规模葬礼。


德国纳粹占领了有“立陶宛的耶路撒冷”之称的维尔纳之后,没收了所有犹太人的经卷和书籍。这些书卷除了少部分运到德国,大部分要就地焚毁。犹太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出不少书卷,埋藏在地下,希望它们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在这些书卷中,最重要的就是《妥拉》。


当德国人战败撤退后,幸存的犹太人挖出这些书籍,把几百卷《妥拉》送到犹太会堂。


犹太拉比仔细检查了经卷之后,发现一部分已经遭到损坏,无法再修补使用。怎么处理这些无法使用的经卷呢?拉比决定,按照犹太人传统,为这些经卷和羊皮纸碎片举行公共葬礼。


1945年5月13日,数百名幸存的犹太人在维尔纳城举行了这次特殊的葬礼。


一个黑色的小盒子放在犹太会堂的诵经台上,里面放满破破烂烂的《妥拉》羊皮纸片。小盒子上面盖着一个被撕裂的祈祷披肩,披肩上有干了的血迹。


唱诗祷告结束之后,羊皮纸的碎片被分发给所有在场的人。他们一边默默祷告,一边把自己手上的碎片投到打开的小盒子里。最后,会堂领袖们把小盒子抬到肩上,走出犹太会堂,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其他犹太人排成长队跟在后面。在行进的队伍后面,是一辆辆装载着毁坏经卷的卡车。


到达墓地,每个犹太人从卡车里拿出一本残破的经卷或者一个碎片,把它们放在挖开的墓穴里。当仪式快要结束时,一个男人抱着一具用祈祷披肩包着的尸体跑来,这是他被德国人杀害的女儿。他决定让女儿和《妥拉》书卷一起埋葬。


在葬礼上,一个犹太幸存者撕裂了自己的衣服。他说:“这些经卷和殉难的犹太人一样,可以享受一个正规葬礼的特权。它们会升到上帝荣耀的王冠面前,为我们作证。它们见证了邪恶的人对我们做的所有事情。”


一个记者在报道中说:“参加葬礼的人留下了眼泪,哭泣声传得很远。这声音会一直萦绕在人们破碎的心中。”

       


我想起了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的诗歌《犹太人》:


    犹太人不是历史的民族。

    甚至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民族,犹太人

    是一个地质学意义上的民族,带有裂痕

    塌方、熔岩和炽热的岩浆。

    他们的编年史必须要予以衡量,

    以一种不同的尺度......


犹太人的生命和《妥拉》牢牢捆绑在一起。他们活着的时候,与《妥拉》相依为命。当他们的尸体埋葬在土地深处,依然与那些经卷相依相伴。在犹太人历史的深处,是奔涌不停的滚滚岩浆。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奔涌不息。


人与动物不同,因为人有上帝所赐的灵魂。人类为什么要为去世的人举行葬礼?是因为在深深的埋葬中,依然寄寓着生命的盼望。


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把这样的礼遇给了他们所爱的《妥拉》。


我想,犹太人这样做并不是徒然的,是因为他们相信在上帝所赐的经卷里面,蕴含着让人类死而复活的力量。


而今,这样的信念也临到了外邦人,临到了我们身上,而我们的的确确见证了神的爱子在坟墓中死而复活。盼望有一天,更多的犹太人也能看清这一事实,那一双钉痕的手,必能擦掉他们眼角哀伤的泪珠。


圣经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我们也理当把圣经看成自己的生命。我们肉身有死亡的时候,但那些经文已经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在土地深处陪伴着我们。


无论我们埋得有多深,天上的号角终有把我们唤醒的那一天。


如同冬天的树根深深扎在冻土里,在土地深处盘根错节。埋葬在土地深处的,积蓄着复活的力量。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76)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