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1阅读
杀死罪吧,不然它就会杀死你。这是英国清教徒神学家约翰.欧文说的。
提到清教徒,总会给人一种严肃刻板的印象。清教徒对付罪是十分认真的,他们知道罪的残酷性。
罪的工价就是死,容不得半点妥协。基督信仰有宽容仁爱的特征,但对待罪,绝不能宽容,而是苛刻;对待罪,绝不能爱慕,而是恨恶。
就像人与野兽的争斗,人必须死死扼住野兽的喉咙,稍有懈怠,就会被野兽咬断你的喉咙。
还记得《红楼梦》中的贾瑞吗?贾瑞本是一个清贫的儒生,却看上了本家嫂子王熙凤。他屡屡挑逗王熙凤,惹恼了歹毒的王熙凤,想要好好教训他一下。
王熙凤引诱贾瑞,第一次把他关在穿堂里冻了一夜;第二次让贾蓉贾蔷来捉奸,逼着写了一百两银子的欠条,还泼了一身粪便。
贾瑞终于认识到王熙凤的狠毒,但他并没有悔过自新,悬崖勒马,依然日夜想着她,最终因为相思病卧病在床,吃了多少药也不管用。
这时候来了一个跛足道人,说是能治贾瑞的病。他给贾瑞留下一面镜子--风月宝鉴,叮嘱只要天天看背面,病就会好了,但是千万不要看正面。
贾瑞拿起镜子的背面看,看到的是一具骷髅,出了一身冷汗。他抱着好奇心看了看镜子的正面,没想到花枝招展的王熙凤正在里面向他招手。贾瑞喜不自禁,进入镜子和王熙凤相会。一次之后还不满足,又进去几次。
最后一次,贾瑞想从镜子里出来时,却被两个人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贾瑞遇凤姐 《红楼梦绘画本》
这个故事是关于罪之代价的生动寓言。人如果一步步陷入罪的诱惑,不知道止步,终至遭受灭顶之灾。
这是曹雪芹写于十八世纪的故事,而今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他所描写的贾瑞和现在正遭受黄赌毒诱惑的人多么相似。这方面的悲剧数不胜数,层出不穷。
耶稣说:“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太5:29-30)
耶稣当然不让人剜眼断手,而是借用比喻,说明应该用决绝的态度来对付罪,不能有半点含糊。如果一个人任由罪在自己生命中肆意生长,就像不断扩散的癌细胞一样,一定会把自己彻底毁掉。
罪之所以难对付,是因为人们看的只是外在的行为,只是强调遵守外在的清规戒律。而上帝鉴察的是人的内心,要求人们除掉心思意念当中的罪孽。圣经说,恨人就是杀人,看见妇女动了淫念的,这人心里就已经犯奸淫了。
美国神学家魏乐德说:“那些敬畏神的人,一旦看到自己移向罪的锯齿,会马上离开情绪和欲望的输送带,不会等到它急速运转,自己逃无可逃才行动。他们的目标不是逃避犯罪,而是逃避试探---避免有犯罪的倾向。”
他的意思是说,不要在作抉择的时候才抗拒那感觉,而是要警醒约束自己,消除产生这些感觉的土壤,至少不会让这些感觉发展到无法抗拒的地步。
逃避这试探,必须从保守我们的心开始。保守自己的心灵,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功课。
中国古代有个贤士为了看住自己的心,准备了两个袋子。一旦有了恶的想法,就会往一个袋子里装一粒黄豆;一旦产生一个善的想法,就往另一个袋子里装一粒黄豆。每天晚上,他都会清点两个袋子里黄豆的数量,用以省察自己。
这个人的想法很好,但他用的实在是个笨办法。这么做不仅耽误时间,而且评价善恶的尺度也不准确。
神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人,只有神才是人的尺度。只有至高者的光辉才能鉴察人的心思意念。若不是能够刺透魂与灵的圣灵宝剑,谁能杀死自己内心的罪孽?
英国诗人霍普金斯在诗中写道:“心思有悬崖,失闪会坠落。”我们应该提防外面的悬崖,但内心的悬崖更不能忽视。外面的悬崖吞噬的只是人的身体,内心的悬崖则让人的灵魂也陷入灭顶之灾。
105351阅读
103613阅读
101829阅读
101697阅读
101602阅读
101560阅读
101525阅读
101310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