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取得电池领域科研突破的98岁诺奖教授:我的时间都是上帝借给我的!
2020-02-23 6852阅读
作者: 主编Tom
|来源: Grace画报
“锂电池之父”约翰·古德纳夫(John B. Goodenough),被中国的关注者亲切地称作“足够好老爷爷”。2019 年,因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成就,他在以97岁高龄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不过,对于锂电池能量密度每年约增加 7%-8% 的状况,古德纳夫显得很不满意,“你需要的是一小步跨越,而不是一点增量。”而他所认为的跨越,最有可能出现在全固态电池技术上。就在近日,由麻省理工学院(MIT)领导,古德纳夫参与合作的一项研究,将有助于完成这“一小步跨越”,推动容量更大、续航时间更长的电池诞生。
杨大可,公众号:DeepTech深科技剑指电池领域“圣杯”!麻省理工教授李巨领衔,联手“锂电池之父”推全固态电池 | 独家专访
1.从小有阅读障碍,18岁父母离婚
John B.Goodenough(约翰·古德纳夫)Goodengough直译过来就是“足够好”。古德纳夫1922年7月出生于德国耶拿(魏玛共和国时期),今年已经有97岁的高龄。古德纳夫的父母都是美国人,他的父亲欧文·古德纳夫曾在哈佛神学院任教,后来成为耶鲁大学的宗教历史学教授。
古德纳夫排行家中老二,虽然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但在古德纳夫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与基督信仰所教导的渐行渐远...而且他父母的夫妻关系非常糟糕,经常争吵打架。母亲也对他很冷漠,常常使他感受不到母爱。小时候孤独的他,一度患上了阅读障碍,敏感而又焦虑。他说“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聪明,这让我非常沮丧”。为了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读懂莎士比亚的诗作,他采取的办法是大量的抄写,然后才能理解。
古德纳夫12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格罗顿(Groton)基督教寄宿学校,古德纳夫也跟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后来几乎很少联系了。虽然一个人在外求学十分孤独,没有人关心,但也因着这样的经历,他在这期间第一次开始认识和经历上帝。
古德纳夫在上高中时,校长是敬虔的基督徒,他也会定期参加学校的主日礼拜。但直到某一天晚上,在经历了一场难以解释、充满隐喻的梦境后,他才开始明白“上帝是爱”,并且真正的将基督信仰视作自己一生的使命!他说:“上帝是爱,没错,这就是《圣经》一直在讲的。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种爱,差点跳下床,我非常喜乐!”
18岁“高考”前夕,古德纳夫的父母宣布离婚,但古德纳夫还是拼命考进了父亲任职的学校:耶鲁大学。残酷的是,上大学前,离婚不久的父亲只留给了他35美金(当时耶鲁的学费一年900多美金)。后来,古德纳夫靠着给有钱人的孩子当家教,自己来挣得学费,后来再也没向父母要一分钱。
刚进耶鲁的古德纳夫,对很多专业都饶有兴趣。首先他选了古典文学,后来又跳到了哲学系。很显然,从小患有“阅读障碍”的阴影,让古德纳夫选择这两个文科专业时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最后,他选择了数学专业,1944年他从耶鲁大学数学系毕业,拿到了本科学士学位。
刚毕业不久的古德纳夫,看到新闻报道中美国和日本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打得难解难分。他和当时所有的美国有志青年们一样,决定应征入伍,加入美国空军。“既然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那么我要开飞机轰炸东京”。但古德纳夫并没有如愿成为飞行员,他入伍之后被分配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当了气象兵。
后来战争结束后,古德纳夫接受了美国军人权利法案(美国法律,为了安置二战后退伍军人的福利性政策)。在该法案的帮助下,古德纳夫可以得到一笔上大学的津贴,可以重回大学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在面对数学和物理专业的抉择时,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他去报道的时候,招生老师说,“我真不理解你们这些退伍的(老)兵。难道您不知道在您这个年龄,其他人早已经做出了重大发现了吗?”
但古德纳夫丝毫不为年龄和专业问题所困。1952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习,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生导师是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克拉伦斯·齐纳(Clarence Zener)教授,齐纳因为发明了二极管因此享誉业界。齐纳指导古德纳夫开始了凝聚态材料研究的研究,后来他被推荐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林肯实验室工作。
在芝加哥期间,古德纳夫结识了历史学研究生琳·怀斯曼(Irene Wiseman),最终与她结婚。对古德纳夫来说,这也是他生命中开启下一旅程的关键时刻。
在林肯实验室,古德纳夫与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和约翰·辛普森(John A. Simpson)在内的物理学家一起共事和研究。并且参与开发了用于防空的半自动地面环境(SAGE)系统。这一阶段,他也是是负责研发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团队的一员,这一技术就是后来的电脑内存。古德纳夫在林肯实验室兢兢业业做研发,一做就是24年之久。
不幸的是,在对磁性和陶瓷材料进行了数年研究之后,外界力量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工作轨迹。1969年,美国国会禁止将军事资金用于与特定军事职能无关的项目的研究。古德纳夫所在的实验室因为受美国空军资助,但他的研究项目又与此无关,所以他的项目不仅经费被终止,而且所有研究事项都被立即叫停。
在经历了这次偶然的裁员危机之后,“能源危机”也接踵而至。当时,古德纳夫看到人们在加油站排队加油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来必须从事与新能源有关的工作,他希望帮助现代社会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古德纳夫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转向研究能源材料,然后受邀去牛津大学的原因。至此,我正式成为化学家。科学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所以,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通常是相互涉及的。”
古德纳夫随后来到了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任职,当时的他已经54岁了。这里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牛津,他的研究领域转向了电池,研究能够储存更安全,便携、清洁和持续能源的新型电池,从而帮助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虽然古德纳夫只在本科时期学过两门化学课,但凭着过硬的固体物理功底,古德纳夫居然在化学领域也站稳了脚跟,并且一门心思研究着一种神奇的材料——钴酸锂。钴酸锂是一种安全系数很高的电极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钴酸锂的对空气等不敏感,能够大为有效地解决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1980年代末期的索尼公司使用古德纳夫的发明,将钴酸锂和石墨结合,开发出了全新的可充电锂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不仅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高性能,低成本,安全性好,这种锂离子电池一经问世立刻受到了欢迎,使得索尼大获成功。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绝大部分的电子设备中锂离子电池仍然延续这一架构。而钴酸锂的发明者古德纳夫也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化学家,第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后来因为牛津有65岁强制退休政策,为了继续他的科研工作,所以他在64岁的时候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成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教授。
75岁时,古德纳夫又做出了新的材料磷酸铁锂,比钴廉价得多也更加稳定,催生了“可携带便携电子设备”的诞生。90岁时,他又向液态电池的毒性污染发起了挑战,开始研究其他电池以提升容量和安全性,以及如何用更廉价易得的钠来取代锂。
直到3年前94岁时,他仍然每天早上8点之前到达实验室,跟他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一起,研究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这个设想也一直在古迪纳夫的脑海中盘旋,直到三年前,他偶然发现了一份来自葡萄牙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宣称制备了一种玻璃,具有良好的锂离子传导能力,并且稳定性极好。古德纳夫认为这种玻璃是上帝赐给他的一个礼物:“就在我寻找着什么的时候,它就走了进来。”
古德纳夫可以说是“可充电锂电池之父”,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每一部手机、每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一款可充电的电子设备,都装载着锂离子电池。也正是因为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近些年风头正盛的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设备才成为可能。古德纳夫目前正在研制一种希望能够存储风能和太阳能的超级电池,要让电动汽车足以跟内燃机汽车真正匹敌,让新能源技术彻底来取代化石能源。
如今97岁的古德诺夫至今(97岁)依然还在工作!上周当他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时,他成为了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官方评价道:“他们的研究工作,为一个无线的、可摆脱化石燃料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今年97岁的古德诺夫,几乎得到了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得到的所有荣誉:
30-54岁,物理学博士,MIT林肯实验室工作参与研发固态存储器(RAM),固体磁性规则——古德纳夫&金森规则
现在古德纳夫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和西班牙皇家学会院士,他在201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他撰写过550多篇学术文章、85本书的章节和5本书。10年前,他根据自己一生的见证和抉择,写下了85页的自传《Witness To Grace见证恩典》
古德纳夫特别爱笑,而且笑声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稍微有点耳背的他若有时没听清,就会“哈...哈...哈...”地笑起来,他获得诺贝尔奖后,在接受采访和记者发布会上也是充满了欢笑。
如今97岁的古德纳夫仍然精力充沛,几乎每天都去实验室。他曾说过:“我的时间都是上帝借给我们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天。”
我跟他的交流中发现,他是我认识的几千个人中最看清人生最淡泊名利的人。他的工资不如很多正教授副教授,办公室不如很多博士后,他没有豪宅豪车,穿的衣服都是很多年前的,比楼里的扫地的大姐都要更谦卑。他说,我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上帝借给我的。
他比我们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更珍惜时光。每天很早来学校,工作到傍晚,中间没有什么休息。
他可以成为最富有的人,但他廉价转让锂电池专利为了让它迅速技术转化造福人类;他上过二战战场打过德国佬,虽然自己也是德国裔;他立志于为世界其他地区培养科学家,却被自己的日本门徒剽窃大量电池专利。他一生俭朴待人谦逊,没有一点锋芒,身上的大师气质却能感染每一个走近他的人。
普渡哥,公众号:普渡哥见证上帝奇妙的恩典--足够好教授9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古德纳夫的办公室里有许多和基督信仰有关的物品和挂饰,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张巨大的挂毯,绣的是“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讲的是耶稣受难之前,和门徒们相聚在一起,分杯掰饼的故事。古德纳夫的办公室门口贴着一首诗歌写着“Do good anyway”很显然,年少时经历“上帝是爱”,决心跟从主,一直到古德纳夫现如今97岁的高龄,信心依然坚定。今年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不要试图复制其他人的经历和所做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才干,你需要找到你的恩赐才干,尽努力把它发挥出来。”
2016年,他在美国电气化学协会(ECS)的演讲上,曾引用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章4-6节的经文来说明这一点:“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
10年前,他根据上帝如何带领自己一生的见证、人生抉择及科研经历,写下了85页的自传《Witness To Grace见证恩典》,有人评价说:“这也许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重要甚至也可能是最被低估的科学家自传之一。”
对于科学与信仰,古德纳夫这样说,“如果你相信有一位造物主,应该会通过尊重他的受造之物来敬畏造物主。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我们的星球及其运作方式,表达出对创造的尊重。他们以自己的发现服务人类。”“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灵性上的知识,一种是智力上的知识” 古德纳夫说,“这两种知识都重要”。但在我们的社会里,科学主义成为至上。而灵性追求却一片虚无和混乱。因为我们只相信物质的存在,并且信仰物质本身可以否定物质以外的存在。如果只知道人靠食物才能活,耶稣有一个比喻:“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 4:4过红海,公众号:心意更新而变化2019年诺奖获得者 John Goodenough
在《Witness To Grace见证恩典》这本书中古德纳夫把他对信仰的思考和问题直接了当的写在了前言,我把它翻译了过来:
恩典,是真的吗?如果确实如此,我该如何辨别并且做出选择?良心,是否有人的位格可以借着恩典向我们个人讲话?如果确实如此,我该如何把内心的这种声音和外界的声音区分开?圣洁,是否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圣之爱的关系?如果有,我该如何进入这种关系?邪恶,是真实的吗?如果是,我该如何认清它,并且与之争战?责任,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吗?如果是的话,我在哪里能找到它的含义。真理,合乎逻辑吗?是否向诗篇的作者所写“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科学家所声称的自然进化过程是否合乎真理?福音书的作者所写的真理是什么?(“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翰福音1:17),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对话,有神圣之分吗?我该怎样区分借着恩典对话和个人之间的对话?信仰,是否能够将我们从偶像、偏见、疾病和金钱中释放?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稣吗?如果是,我该如何认他为基督,并且回应他?仪式,圣礼的根源是否是恩典?如果是的话,我该如何将圣礼与社会、商业和政治性的仪式做区分?罪,真实存在我们里面吗?如果是的话,什么样的权柄可以使我承认内在的罪恶?审判,每个人都有最终的审判吗?如果是的话,我该如何区分爱我有权柄的那位对我的审判和我内心的判断以及世界潮流的判断?救恩,我们是从我们的敌人、处境和最终的审判得救还是从我们内心的黑暗和罪的奴役种得救?救赎,如果这种爱被拒绝和背叛,还有可能和解吗?如果可以的,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修复这种团契关系?
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但无论是什么时代或者在何种文化之中。人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安静、微小声音在向他的内心说话。而且历世历代,有很多人将这些话语付诸行动,经历到上帝的圣洁和同在。此外,自然的创造也是非凡的,上帝作为自然界的创造者、审判者、圣洁之君对我们的内心说话,使我们相信他,并且释放他的能力,带来医治与和平。将造物之道视为上帝之道是多么理所应当。
但是,我们该如何区分那些引起我们注意的声音、以及那些自称或传讲上帝话语真实或错误的声音呢?在约翰福音1章18节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个人的经历见证了我所相信(上帝之)爱的做工方式。它是否是恩典的见证,机会或者运气,或者单纯是我个人的生命之旅。这些全由我的读者鉴别!
7.你要为永恒而活
读到古德纳夫教授的见证和故事,让我想起陈恩潘牧师(畅销书作者)的讲道。他讲的“绳子的比喻”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我觉得很适合用在古德纳夫的故事上面。
就像“绳子的比喻”所说,如果你思考的只是今生短暂的事情,那么你的眼目和快乐只是定睛在今生的那一小段绳子之上,也许当你年过半百之时,唯一盼望的就是拿退休金,安度晚年。
但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所思考的事情,应该放在永恒的尺度之下。你所热爱的事物,还有你的工作都将持续到永恒。这么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回转来到上帝面前,活出他美好的心意。
即使古德纳夫现在已经97岁高龄,他依然坚定满怀热情地工作。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每一天都极其宝贵。我们为永恒而活!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