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深度】基督徒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融入文化的端口

基督徒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

——融入文化的端口


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很多美丽的传统节日最终都被玷污了许多迷信的色彩,甚至是巫术的晦气。因而,对这些传统中国节日,当代中国基督徒表现的并不一定很积极。作为基督徒,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改良还是淡化?我用还是排斥?附和还是纠正?有关基督徒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教会与中国文化适应的问题。过还是不过?本文尝试做一点简单的思考。


过去传教士在中国做了大量推动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相适应,或者相融合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利玛窦,李提摩太,戴德生等所代表的不同类型的传教士。他们针对的群体不同,利玛窦对政治人士做了很多工作,李提摩太对中国学者花了很多精力,戴德生一生致力于向中国草根传道。但他们无疑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用中国人的文化,见证福音信仰。粗略表述,过去中国教会人士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适应提出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思路:合儒、补儒与超儒。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早期天主教传教士就提出了补儒的观点,他们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有本质的优点,但也有所先天的不足。故,需要用基督信仰来补助中国文化的缺陷。早在1678年开始,张星曜就编辑了系列相关著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天儒同异考》、《天教明辨》20册等,提出了以基督教思想补充传统儒家的不足。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先天优异,故基督教思想可以合儒。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思想超越儒家,故超儒。但不管哪种认知和表述,传教士都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希望能将基督教嫁接在中国文化的沃土里。即所谓处境化的适应论。


   毫无疑问,基督教要在中国取得成功,除了自身个人布道,教会管理,亦要有文化的布道--适应中国文化。你不适应,你就不能改变;你不入水深之处,你就不能得着水里的鱼;你不进入世界,就不能得着世人。借用那句共识:入世而超世!而如何入世,把中国传统节日赋予基督教的信仰意义,补其不足,合其精髓,然后才能有所超越。


  而对于中秋这种弘扬团圆、祭祀、感恩的节日,实在是一件基督徒该支持的美事。正如保罗提出的伦理观。


  腓4:8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罗马书12章17也教导我们: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所谓留心去做,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表述:


  [NIV] Be careful to do what is right in the eyes of everybody.细心地做好大众认为美的事。

  [现代中文]大家看为美好的事,要踊跃去做。

  [新译本]大家以为美的事,要努力去作。

  [当代圣经]要尊重别人,大家赞成的事,应该尽力而为。

  [文理本]勿以惡報惡、眾所善者則為之、

  [吕振中]众人以为美好的、务要筹谋。


  圣经的意思已经明显不过了,如果大众都认可为美的话,我们更当努力而为之了。正如,耶稣的教导:太5:20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套用在中秋节上,也许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天国的文化要求我们比那些追求高雅的人士更要热衷美善之事。


  笔者以为,在中国教会发展遭遇瓶颈期的时代,我们更当谨慎而积极地推动福音与文化的接轨,把握一切我们可以把握的契机,见证我们应当见证的信仰。


  面对传统节日,笔者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1、运用适合我们文化的方式,藉着有形的文化符号,装饰教堂和我们的家庭,表达我们内在的信仰理念;


  2、讲台信息配合节日意义,传达积极向上的福音真理,鼓励烘托节日氛围,提倡家庭伦理与孝道;


  3、适应普世文化,我们可以配搭相关花朵,让子女为父母做早餐,馈赠相关礼物,增加节日气氛;


  4、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凝聚家人,建立家庭聚餐。


  5、照顾有需要的老人,发扬基督爱的精神,使我们身边的孤寡老人,医院病人,都能享受一次节日的特别问候与关爱;


  6、配合社区服务,举办相应活动。

  而对于那些有明显违反人性的糟粕恶俗,有封建迷信色彩,或者有属灵崇拜成分的东西,我们需要摒弃,取而代之以积极美好的现代意义的高雅、亲情,伦理与爱的表达。对这些传统节日,我们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转化与改善。如此,好让一切有利传播爱与希望的节日,都能成为教会福音的端口。


end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6)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