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深秋的夜晚,寒风一阵阵袭来。我在一家银行的柜员机前取钱时,看到一个瘦削的小伙子在这里存钱。
他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码放整齐,小心翼翼放进柜员机里。柜员机发出哗啦啦的一阵响声。
我认识这个小伙子,他是不远处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火锅店刚刚开了工资吧,小伙子赶紧抽空来这里存起来。
随着银行卡上数字的增加,小伙子心里也许会越来越踏实。盖房子、娶媳妇、给老人看病......都会依赖这些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把每个月挣得不多的钱累加在一起,就能解决一桩桩重要的事情。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这个小伙子。对于有些人来说,攒钱的目的就是攒钱,只是为了满足日益膨胀个人的贪欲。
我认识一个熟人,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没想到在市领导的位置上被查,以受贿罪被判刑。听朋友们私下说,他偷偷买了一套房子,不是为了住,只是为了存放钱财。
从新闻报道看,落网官员涉案的数字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以我这平头百姓的眼睛来看,动辄数千万乃至多少亿的钱财该怎么花?也许他们有常人想象不到的享乐内容,但肉体的需用毕竟是有限的。你纵然赚得全世界,却搭上自己生命,有什么益处?
一个人如果失落了灵魂,便会以世俗的钱财为终极目标。对于不少人来说,财富的数目永远不嫌多,因为他们的内心的贪欲永远没有餍足。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人就像往山顶滚巨石的西西弗斯一样,在金钱的重压下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命运。
当人们把财富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爱心就成了稀缺资源。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有谁还能够看到穷苦人的需要?有什么能够驱散生命的寒意?
翻阅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事迹时,我无意间看到一百多年前,那一团熊熊燃烧的炉火。
1876-1879年,中国华北历时三年大旱,饥荒迅速蔓延,千千万万的人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在山东传教的李提摩太立刻投入到救灾当中。他说:“拯救人民的灵魂固然要紧,但也要拯救人民的肉体;不仅拯救于将来,亦须拯救于现在。”在他看来,救援灾民是一个传教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提摩太一方面向英国国内募集善款,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消耗,把节约下来的粮食和金钱救济身边的灾民。他在青州府临朐等县放赈时,“每口日给钱廿文,每五日一次” ,直至次年麦秋“饥民糊口有资” ,才“暂停施赈”。
山东灾情暂缓之后,李提摩太又赴灾情更严重的山西赈灾。他在英国国内募集白银二十万两,以五十两铸成一锭,每一千两或两千两装为一箱,从伦敦运往天津,再从天津转运山西。
在一篇《李提摩太:带给山西福音》的文章中,描述了李提摩太和其他宣教士发放白银的情景:
他们雇用一些铁匠,在一所大院子里燃起熊熊炉火,把五十两一块的银锭烧红,敲打成四分之一英寸厚的薄薄银片,再切割成一英寸见方的小块。每一个村庄派人带着登记表,去到发放中心领取。领到救济金的家庭购买粮食,同草籽和谷糠搀和着吃。
这些描述让我受到深深感动,仿佛看到一百多年前在山西熊熊燃烧的那团炉火。在炉火的映照下,那些白花花沉甸甸的银锭被破碎,分割成薄薄的小片,分到每户灾民手中。此时此刻,这些白银才真正发挥了它们的价值。它们没有用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使一个个卑微却宝贵的生命得到拯救。
由索取到给予,由积聚到舍弃,由贪欲到仁慈,若非爱的火焰焚烧,谁的心灵能够破碎更新?
这一团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现的是照亮这个世界的真光。在这团火光里,我看到为救赎世人甘愿破碎自己的救主。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