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上世纪一位奥地利小说家和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在他的遗作《给年轻诗人的信》中,自创了一个新词:“活出问题”(Live the questions)。
他这样说:“对于你内心未能解答的一切要保持忍耐,尝试去爱上那个问题……活出问题。”
他的说法在二十世纪后期广泛受到引用,尤其是新纪元运动和一众「自助」书籍的作者更是推而广之。
许多坊间的个人成长研讨会,也会以这个观念教人应付困难及难解问题。如果你找不到答案的话,就“活出问题”吧!
答案不能强求而得,你只能怀抱问题而活,也许生活累积的经验渐渐会显出答案来。
一般而言,人的确不能凡事都找到答案,虽然人性喜欢马上得到答案,但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限制之下,不可能事事得到解答,尤其是关乎存在与终极的问题,从来都不容易。
另一方面,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当时的生命和智慧不能理解、不能承受的,这正是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说明了人性的软弱与挣扎。
所以在生活上,我们或多或少是与不能释怀的困惑共存。不过这个观念不能在耶稣的身上验证,因为耶稣不是活出问题,他一生是活出答案。
耶稣遇到人生有极大困扰的人时,不会从哲学角度去探讨他们的处境,而是把自己变成答案,然后告诉对方,他们也可以变成答案的一部分。
患血漏病12年的女人偷偷摸耶稣的衣裳,相信这样就会得痊愈,耶稣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
自觉人生迷惘的撒该,耶稣主动做他的朋友,到他家中吃饭,然后撒该意识到自己可以踏出扭转人生的一步。
瘫痪的病人,耶稣叫他站起来。这些都是高度互动地活出答案的例子。
耶稣先成为对方的答案,然后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命可以改变,成为答案。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廿一世纪,天灾人祸似是层出不穷,许多人责问为什么无辜的人在受苦?为什么邪恶势力愈加嚣张?
要知道,造成种种问题我们也有份,而活出问题还不如活出答案,因为这是耶稣身体力行的榜样。
耶稣已经成为答案,相信他的人,生命得着改变。你会看到,原来我们可以是答案的一部分。
二零一六年3月号.总第647期.第55卷.第3期
----(THE END)----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