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至亲好友的离世,我们对死亡,总会是一种旁观的态度。时间总在流淌,太阳一天天的升起,我们总觉得,机会在前面等着我们安排,一起去做什么事,又或者一起吃顿饭,见个面。
哀而
不伤
死亡它不受我们摆布,不管我们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多少心愿没有实现,站在死亡的交界线上,回看人生,恍然一梦,摩西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人们之所以有许多的想象,灵魂的归属,神鬼的故事,大约还是为了告慰人对虚空人生的感受,以及对死亡未知的惧怕。
清明
时节
清明节, 是为了让生者和死者有所关联,让关系不是戛然而止。
但是这个关联,光靠一个节日,是做不到的,都是活人自己的活动和一厢情愿,为了活人的感情抒发,因为我们不知道亲友们去了哪里,我们联系不上他们。我们之间的联系再也不能靠腿走动,靠电话,靠网络,靠书信,靠话语和身体。
这时的我们,对于所爱的人的离世,我们期望的,就是永恒的存在,就是再次的相聚,对于我们自己死后的归属,我们也是一样的如此期待。
所以,除非我们有身体以外的灵魂,有世界以外的居所,圣经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
由此可见,虽然有许多的事情是人不能参透的,但是神却借着世界的虚空,借着离别和死亡,把永生,即永恒的盼望放在人的心里,这并不是进化论中的单细胞进化而成为所谓的人的物种,会有的盼望,进化论在肉体层面解释人的进化,却不能解释人灵魂心灵层面的高级是如何来的----人的灵魂深处,有宗教需求,灵魂归属需求,有生而为人的价值需求,这些所有的需求,都切盼永恒,拒绝肉体死亡带来的消亡和隔离。凡是物质的,都必然消散的,不能消散的,是灵魂层面的,物质以外的。所以,光从细胞,物质的角度解释人,是不能让人的心灵,灵魂得到安慰和饱足的。
曾经有一个信主的弟兄做过见证,在他不信主以前,他妈妈去世了,他完全被击垮了,那种悲哀无法自拔,回看人一生的劳苦愁烦和死后的空虚,活着的人实在是没有盼望。但是他参加基督徒的追思会,发现大家虽然悲痛,但是有盼望,死亡成为一道分界线,但是却进入另外的一种存在,也将人生前的价值总结了出来,人们盼望再相聚。他从此信仰上帝,愿意余生有价值的活在上帝的心意中。
死亡的力量,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任何的势力财富,都无法改变它,他可以隔绝一切,但是却不能隔绝的唯有一样,就是神对人的爱和救赎,看看圣经怎么说:
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8:20,21,35,37,38,39)
永恒就像一份产业一样,神要赐给他的儿女,这是神对人的爱,这份爱让短暂的有限的人,和永恒的无限的神产生关联,这个关联的媒介,就是耶稣基督。神把这份珍贵的永恒的礼物,放在耶稣基督里,人人可以得到,只要人愿意接受基督的救赎,认基督为主,他就将永恒的生命分赐给你。这生命是死亡不能消亡的,是死亡以外更好的存在。因为我们已经和永恒产生关联,并且因为这份连接,我们彼此会再次相会于基督的台前。
我们的主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示录1:17,18)清明时节,我们心存思念,但也心存盼望。清明时节,我们哀而不伤。
105351阅读
103613阅读
101842阅读
101829阅读
101697阅读
101602阅读
101560阅读
101525阅读
101310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