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面对癌症病人,假如你想帮忙(上)


面对癌症病人,假如你想帮忙

自2003年父亲罹患胃癌开始,癌症这个词便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且越走越近;直到2009年自己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手术和八期的化疗,癌症真正走入了我的生活。而自此,我也开始走进癌症病人的生活和生命中。


早在治疗期间,因着我的病,就开始有人介绍癌症病友给我,希望能给予一些安慰和帮助。此后更是不断有人把自己患病的家人和朋友介绍过来。相同的经历让我们癌症病人之间更容易结成朋友,也能在平等的角度沟通和交流。 期间,我有幸见证了他们中一些人生命的改变-----接受了耶稣作为生命的救主。虽然有几位弟兄姐妹已经回到了天家,但能在生命的末期认识主,获得永生的盼望,这是何等的恩典和安慰!


与此同时,有些弟兄姐妹和朋友因着对癌症病人的负担,来询问探访和关怀癌症病人的一些注意事项。每每我也只能把自身的一些心得和经历稍加分享,也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很久以来,内心一直有个感动----这些经历不应该是白白得的,如果能做些总结,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文字中最早的部分写于2009年11月,忘记了是什么原因,这个想法连同文字被放置在了草稿箱中一躺就是三年半。期间这些文字不时地会跳出来,在我预后康复和忙碌的日子里,腹稿一点点地在心中完成。 近日,因着@守望——关于“社区(社会)服务”的专题,这些文字又被提了出来,感谢当班编辑的鼓励和信任,匆忙间赶写完成,疏漏尚多,也期待今后大家一起来补充。


以下的很多文字都来源于杨牧谷牧师的《再生情缘》一书中第29篇《假如你想帮忙》一文(蓝体字以示区分)。早在我生病期间,我原来在美国的牧师来看我,送了这本书。 书有些旧了,扉页还有牧师和师母的名字,是杨牧师生前送给我牧师的----他们曾经是同学。牧师一直收藏着,因为有着纪念意义,后来毅然送给了我,我受宠若惊。把书放在了床头,每次化疗回来最难过的日子里就看上几篇,读来倍感亲切也很得力量。这样几天后,等我的活力从化疗的低谷中恢复过来些,就又把书放起来,好留着下次再看。


杨牧谷牧师的文字是我极其喜欢的,他本就著作等身,自1992年患有鼻咽癌至2001年12月安息主怀期间,杨牧谷牧师在自己病榻中用生命书写的文字,字里行间更透出对生命的体味和勇者的力量。 该书出版于2001年7月的香港,可能因为时间和地域的缘故,有些内容不一定很符合我们的现状,但我出于对杨牧师的尊重,尽量保留了他的原文(仿宋体),并斗胆地加一些个人的理解和经历(宋体),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考附在后面。


只希望这些文字可以成为更多人的帮助。


面对癌症病人,假如你想帮忙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后书1:4-5)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1-09/59070671.html)。近年来,人们似乎也发现周围罹患癌症的人不断增加,你的亲人、朋友中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有人被诊断为癌症。癌症似乎日益走近我们的生活。假如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得了癌症,你可以怎样帮助呢?


1、 别疏远他。 通过电话、慰问卡或者探访来鼓励他,但请别为保自己免失去挚友会受伤害而疏远他:对一个为自己的生命而挣扎的人,朋友的关怀就是他最有效的支持,请继续支持他。


癌症病人的支持环境对他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对于很多主内弟兄姐妹来说,无论是家人或者朋友患病,我们都不会远离,反而更加关切和接近。


在我的手机中一直保留着很多短信,以至于经常因为手机内存满了而收不到新的短信,但我却一直不舍得删掉这些四年前的短信-----那是我生病之初收到的来自弟兄姐妹和朋友们的问候和经句,是我病榻中极大的安慰,至今读起来还能感受到那份爱的温度。


2、 殷殷垂询。不必视癌症为忌讳,病人若觉得你应该知道他患此疾病,你却闭口不言,他会以为你漠不关心。患病期间我只应允了一次的公开演讲,也是为赈饥筹款的,邀请我的是我的学生,她是关心的,但由始至终没提过半句,我有被利用的感觉。


要面对癌症病人需要一些勇气。我后来从几个弟兄姐妹口中知道,他们在我生病之初非常挂念,特别想来探望我,有一次人都到了医院住院处的门口,结果又回去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和我说话。


毋庸置疑,癌症的确戴着可怕的面纱。面对癌症,躲避的心理是正常的却不可保留。如果你不能直视它,你谈何去对付呢? 作为关怀者或者帮助者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其实只要你了解病人的现状,尤其他/她对病情的反应(是否已经接受),就可以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和他/她交流。


我的确见过谈病色变的病人。有一个大姐和我住同一病房,我住院的时候她已经治疗了将近半年了,是外地的,身边只有爱人前前后后地陪伴和伺候着,她一直不让告诉其他家人和单位同事。后来她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从心里还不能接受癌症的现实,就更怕别人谈起了。后来在一起相处的将近一个月中,她因着我和家人以及弟兄姐妹对待癌症的开放态度,逐渐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开始主动和我谈起,后来也可以开放地和爱人讨论了。 让她的话说,终于走出了那段黑暗的“下水道”。


其实很多的癌症病人都不是想象中那么脆弱,如果作为朋友和家人的你刻意地避讳,于病人无益。


3、 仔细聆听。 每一种治癌方法对不同的病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切忌把别人的例子强套在你朋友的身上。你既殷殷垂询,就要好好聆听;就是有什么相似的病例或祖传密码要转告,宜用建议方式,不要扮权威。
圣经中也教导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雅各书1:19),很多年前做心理咨询义工,也知道聆听对舒缓对方的情绪很重要。


癌症病人在拿到诊断通知,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将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和压力,很多人变得非常敏感。常言道“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当你去关怀癌症病人,尤其当你没有经历过的时候,过于主观的判断和评论甚至建议都会使人觉得你还是站着的,轻者让对方不能接受,重者造成伤害。


有的弟兄姐妹信心很好,对病人说你没事的,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这样信心的传递固然对病人是极大的鼓励,但仅仅这些结论性的话语而缺少实质的关怀,总让人有对方仍然是站着的感觉。


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去经历一场癌症的浴火洗礼然后才有资格去关怀和帮助癌症病人,求神给我们智慧和足够的敏感!


4、 真的帮忙。代他买菜、买饭盒、洗衣服、去邮局,或开车送他去医院,你知道这实际帮忙对病人有多大的助益吗?特别在病人刚接受手术或者打过抗癌针(注:指注射了化疗药),而他的妻子又要上班的日子。不要说“有需要给我电话”一类的废话。


这则劝告真是特别切中实际,牧师的口气也非常重。


我至今都记得刚做完手术的第二天,还不能坐起来。 有一对牧师和师母专门来病床前为我祷告。 期间,一个我们团契的姐妹悄悄地来到病房,看到我们在祷告,就一直站在门口,等我们结束了。她猫着腰到我床边,小声说给我买了几瓶“安素”(Ensure,一种很适合癌症病人的营养品),已经放在柜子里了,并说不打扰我了,然后猫着腰就走了。 我那时正经历着麻药过敏的反应,基本不能开口说话,脑子也有些混乱,但她那种小心翼翼生怕影响我们的样子,我至今都记得。


我在化疗期间一个姐妹来探望我,电话约好了时间,按时到达,进门放下东西只问候几句就走了。事后我才发现是给我女儿和儿子夏天的衣服和一些有机蔬菜。她想到了我因为化疗白细胞太低,不能出去给孩子们买衣服,而那时正值换季天气开始热起来。她的那份细心让我感动不已,也教会了我助人的一个秘诀:与其建议病人吃什么喝什么,不如去买好,给他/她送来。


癌症不仅是个“富贵病”,也是“休闲病”。治疗期间,病人和家属会因为不断进出医院,反复验血,打针,甚至往返办理保险、费用等问题无暇顾及家务、孩子、甚至日常生活。很多情况下,让他们开口提出帮助的内容很难,尤其他们可能连整理出明确任务交给你办理的精力都没有,更多人因为不习惯被帮助也不会去打电话。愿主赐给我们敏锐的眼光和关切的心,才能发现能帮上的忙。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在美国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刚生完老二还没满月,老人因为身体等原因回国了,我和先生两个人带着只有19个月的老大和襁褓中的老二很是辛苦,基本顾不上做饭。那时候每天都会有弟兄姐妹有感动送来鸡汤之类的,而且一般都很准时。 有时我们只需要用电饭煲做好米饭,然后坐在餐桌旁等着,鸡汤基本准时送到,有两次竟然收到了三份,那些带着温度的鸡汤成了我们那个时期极大的帮助,至今想来真是恩典!


这个经历和癌症没有关系,但却让我知道重复或者多余的帮助总比没有帮助要好得多。


未完待续

(文章选自网络,作者不详,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8)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