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教师节】走在有阳光的那边 ——献给生命中的老师
走在有阳光的那一边
献给生命中的老师

前 言

“三座大山”在我生命中形成了一个幽暗的山谷,困惑中的“问题女孩”天天在谷中迷茫地徘徊……我发现在山谷的一端,隐隐有一缕阳光照射过来。在山的那边,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有一位长者曾对我说,人生就如一条抛物线,前半段是向上走的,好比人从一出生到童年、少年、青年直至中年,达到人生的顶点,所谓年富力强、事业美满、家庭幸福;但是人生的后半段却是向下走的,人的身体渐渐衰老,曾经的辉煌亦渐渐褪去,看着儿孙渐渐长大,就只能慨叹人生苦短……

记得小时候的追求很简单,爸爸妈妈老师都说,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荫蔽家族……小时候我的成绩历来都很优秀,亦因此得到长辈同学的夸赞,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充满阳光。

可是等我渐渐长大,我却发现生活并非如小时候想像的那般简单;相反,我对人生充满了困惑:人生是怎么回事呢?我从哪里来?该怎样活着?为谁而活?为着什么而活?死了以后往哪里去,是去到坟墓化为尘土吗?若真的如此,人生岂不是一场空?又有何真正的价值?……

与此同时,我性格中的许多阴暗面也渐渐浮现出来。那时,表面上虽然充满微笑,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其实充满着阴影。我会羡慕别人精彩的人生,羡慕同学们的聪明、能干、自信、优雅,甚至于羡慕他们的出身,而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教育背景都不满意……

经过反思后,我发现我的困惑源自生命中 “三座大山的压迫”。

一、大山下的困惑


第一座大山:自卑


那时,我从乡村的小学考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从简单纯朴的山窝窝飞到了一个在我看来相当复杂的世界。刚到这个世界,我对一切既满了好奇又是惧怕。由于讲话带着山区的乡音,同学就会学着我的口音并以此为乐,我觉得受到极大的侮辱,但是我没有勇气坚持我的“特色”。于是我努力学着同学的口音,一个学期之后,我已经渐渐脱去了山里那“难听”的腔调。这样,我才觉得被认同了。可是,心里的自卑感并没有消除,有时候不小心冒出一句乡音,就非常尴尬。若是我必须在我同学面前和爸妈以乡音对话,我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不单如此,我那时期待自己样样都优秀。可是我的学习成绩虽好,其它方面却很平庸。既没有伶牙俐齿的口才,也没有学富五车的学识,连体育也是刚刚达标。我一直埋怨小时候的环境不够好,爸妈没有培养我具备特别的才艺,以至于我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读书。所以那时我很羡慕有这些优点的同学,甚至有些妒忌。

更让我不敢面对的是,我竟会因为自己生为一个女孩而自卑。那时我已经认为男孩是力量的象征。小时候因为家中只有一台电视,就和哥哥争着抢电视频道,可是每次都是我哥赢。虽然爸妈都很疼我,但是大人还是比较喜欢男孩子的。所以那时我就很希望自己是男孩子,以至于下楼梯时也学着男孩子一蹦一跳的。

我也曾为着自己无法像别的孩子一样独立而自卑。虽然我在生活上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可是在心理上对父母极为依赖,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情况直至大学毕业还没有根本改变。

自卑使得我非常害怕失败,不敢迎接挑战,而越是不敢尝试就越无法突破。其实我已经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总是无法迈出第一步。中学时代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刘庸写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与《肯定自己》。可是,这些书虽然讲得似乎很有哲理,也很激励人,但每次立志之后,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就又失败了,这促使我对自己更加失望。

自卑的人也会骄傲。那时,因为学习成绩好,自然得到大人的夸赞与同学的羡慕,我也因此觉得自己至少有一样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但是我的心并没有因此满足,仍然沉浸于自卑导致的自怜、埋怨、妒忌之中。


第二座大山:自闭


小时候我就非常内向,很害怕见到生人。每次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甚至由于我爸爸以前每周才回家一次,我连叫他一声“爸爸”都不敢,直到七岁以后全家搬到爸爸的单位宿舍后才改变。

上了初中,内向的个性依旧没有改变,甚至由于没有融入新的环境而有些自闭。我离开小时候的玩伴,来到陌生的班级,加上“语言不通”,我不知所措。那时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放学回家,我都是孤单一个人。看着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地有说有笑,我非常羡慕,但就是没办法融进去。我只有一两个朋友,也就是我的同桌。但我也自我安慰,朋友在精不在多,不过内心里仍然是渴望自己可以有一大群朋友。

除了不知如何与同龄人交往,我在长辈面前就更害羞了。我不敢到同学家玩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什么同学会主动邀请我,因为我很少与他们交流,另一方面是我不知到了同学家里如何称呼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时要我叫声“叔叔阿姨”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可是,我已经认为,若一个人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就无法获得成功。当时盛行EQ(情商)的理论,所谓EQ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甚至有调查数据表明该比重高达70%。那时的学校已经不单纯,如果你想获得老师的关注,给你一个什么学生干部当当,就必须送礼。父母能帮小孩送一次礼,平时的关系就得靠小孩自己去维持了。可是,我最害怕做的事情就是与老师说话。

人际交往的困惑一直伴随我到了大学。大学时代,我依旧是只有一两个朋友,依旧只能羡慕我身边人缘好的同学。这种羡慕有时转化成了妒忌。我的一位舍友人缘非常好,又是学生干部。由于她半夜还经常窝在被窝里打电话,影响到我的睡眠,我就对她很有意见,并且心里起了妒忌之心。虽然我没有像奥赛罗一样因为妒忌杀死了他的情敌和爱人,但是我内心的苦毒却也快吞噬了我。我不时在背后与其他舍友在评论她,说她的优点,也说她的缺点,俨然一个法官似的。我就在这样的自卑与妒忌中度过了大学四年。


第三座大山:迷茫


整个大学时代我都极为迷茫。我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了法律,倒不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法律,那时也不大懂得法律是怎么回事,只是当时法律相当热门,我的成绩又比较好,所以我选择了这门专业。虽然我认为优秀的律师、法官都是能言善辩的人,也知道自己拙口笨舌,但是我想人总是会改变的。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我的性格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为此我很忧虑。我经常问,为什么我的理科不好(因为我想我这种性格的人最适合去搞技术)?为什么爸妈不把我生得聪明点……

随着毕业越来越近,我的焦虑越来越深。那时我已经读到大四下学期。我考上了研究生,还是念法律。我不知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关于读博,我是否有这样的学术天分都值得怀疑,虽然我的成绩还是很好。如果是去法院工作,如何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如何与上司同事交往?……在这样对前途的惧怕当中,我经常梦见自己被追杀,我就拼命地逃啊,飞啊,最后要么掉进了某个窟窿,要么就梦醒了。

我也迷上了网络。那时几乎天天上新浪网的每日星运,查找自己的生日密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以及自己未来的命运等等。我亦曾和我的好友讨论过,但是却始终找不到我要的答案。

有一天我在路上走的时候,一个想法开始冒出来:既然人生就是一天天走向坟墓,中间又有这么多痛苦,为何还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呢?有的人说,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中间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种种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体验。可是我却看不出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我只觉得有许多难题。为什么有“我”呢?爸妈为何要把我生出来呢?爸妈是从哪里来的呢?爸妈的爸妈呢?第一个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要有人的存在呢?我想不通,最后只好落入埋怨之中:如果小时候那几次脑震荡中随便哪一次让我死掉了,该多好! 我不想这样活着,要是有一天再来辆车把我撞死,我就不必这样痛苦了……

但是我又知道这样的想法是相当消极的,难道坟墓真是人生的终点吗?为何我会想这么多问题呢?为何人长大以后要面临那么多问题呢?多想永远作个小孩子,无忧无虑……那时候流行一首歌《我不想长大》,其他的歌词我没听明白,只是“我不想长大”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真的不想长大……


二、山谷中的阳光


这“三座大山”在我生命中形成了一个幽暗的山谷,困惑中的“问题女孩”天天在谷中迷茫地徘徊。就在我如此迷茫的时候,我听到了上帝,听到了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故事……之前一度以为信仰是愚昧的表现,但是当曾经身为美国检察官的老师在我面前讲述上帝当学识丰富、思维敏捷却谦卑柔和的同学在我面前敬虔地谢饭祷告,当曾经与我有同样困惑而信主后却有显著改变的老师在我面前述说上帝的恩典,我就渐渐地发现不是他们愚昧,而很可能是我无知了。我想,我也应该认真思考了。

记得那时,我听到许多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所在的小城市,向我们讲述他们的人生,虽然他们都经历过一些波折,然而他们却说在这过程中可以不必忧虑和惧怕。我不是天天在为许久以后才需面对的事情忧虑吗?如果真有上帝,我的忧虑就可以完全抛给上帝了,不就很轻松了吗?

当然,和所有在无神论教育下长大的学生一样,以前我也以为自己是猴子进化而来的。但是我那信主的同学却说,她相信人是上帝创造的,因着人类背离上帝,人死后只能面对永远的痛苦——地狱。可是,上帝给人类盼望,为人类预备了一条通向天堂的道路,那就是耶稣基督的救赎。是的,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我就不用迷茫了,而有了绝对的安全感。因为,这世界虽有苦难,将来却可以到天堂去,而那是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眼泪亦没有死亡的地方,多令人向往!

此外,信仰最吸引我的是它可以改变我的性格弱点。我曾经是那样自卑、甚至自闭,可是我无法改变自己。然而有许多过去自卑的人在信仰里得到令人羡慕的改变,变得开朗、乐观、勇敢。这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简直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

信了耶稣之后,是否人生就一下子光明起来,毫无忧虑了呢?的确,在我刚信主的那半年里,对未来从事何种工作的忧虑已经离我而去,我也不再做被追杀的恶梦。拙口笨舌的我竟也有机会坐在模拟仲裁庭的律师席上扮演律师,代表“当事人”阐述立场。然而,当找工作的压力来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仍然很忧虑。更让我困惑的是,在我成为基督徒后再次参加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时,我竟也紧张得睡不着觉。不是说不必在意比赛的结果吗?上帝不是在掌管比赛的全过程吗?

耶稣说过,不要为明天忧虑。我不是信了耶稣吗?怎么还会忧虑呢?问题出在哪呢?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长者告诉我,“问题在于你自己。”

“什么?”

“想想为什么你在比赛前会睡不好觉?”

“哦,我希望自己表现好一点。而且如果表现不好,会影响整体的成绩,无法向学校交待……”

“那么你心中最在意的是什么呢?”

“哦,好像是别人怎么看待我。”

长者说,你心中最在意的也就是你的偶像。什么是偶像呢?就是你费尽心思去追求,没有它就没有安全感的事物。圣经上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21)。又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长者继续说,“心”中所思所想所追求的,也就是你的价值观,将决定你的生命投资方向。当你所追求的这一切取代了上帝时,就产生了种种恶果,忧虑、自卑、自闭进而迷茫……于是,我仔细思考,发现长者的这番话确实是点中我的要害。

是的,我为什么那般紧张竟至睡不着?是因为我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因为我期待自己是完美的,而事实并非如此,于是我就深深地自卑。为何我期待自己完美呢?因为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似乎只有这样,我才有价值,才有安全感。

自闭呢?源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回应而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以往我说话之前总要想老半天,若是第一次见面的重要人物,我常常会控制不住地不断思虑如何对话,生怕说得不得体。但当我真正得到别人关注时,我又很紧张,生怕自己没有令人满意的表现。于是,最安全的做法似乎就只能是躲起来了,也就有了自闭的倾向。

对人生的迷茫呢?源于期待自己拥有一份安逸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工作、婚姻。然而现实又充满着曲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又是相当功利的,一个不懂得交际的人如何在这社会上立足呢?于是我就对未来产生了惧怕,不知该如何生活。

您看到了吗?在我个人的小世界里,我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我想得到别人的肯定、羡慕甚至追随,我也渴望得到安逸的无障碍的生活。一切都是以“我”自己为中心。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愿意探索信仰的一个主要动力也是因为信仰能满足我的需要。原来,我虽然信了主,但是信主的“动机不纯”,错误地以为上帝是为我服务的,大众的价值观仍然在主导着我的生命。所以长者说,问题在你自己。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三、走在有阳光的那一边


“不要担心,明白了你的问题所在,就对症下药啊!” 老师说。

“能再说明白些吗?”

“你的问题在于你以自己为中心,那么你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很明确,就是:转移你生命的中心。”

“如何转移呢?”

“就是以上帝为中心,从上帝的眼光来看待你的价值、你当追求的目标,因为惟有上帝才是你生命的主宰……”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使我因为三座大山而早已低垂的头抬了起来,于是我发现在山谷的一端,隐隐有一缕阳光照射过来。在山的那边,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呢?我被这缕阳光吸引着,从山谷的幽暗中出来,朝着太阳的方向慢慢往前走。渐渐地,我就发现在阳光的普照下,在山的那边有三道相当美丽的风景。

第一道风景:合乎中道的自我形象


在这里,我惊讶地发现自卑已不再成为我的桎梏,因为我慢慢地找到了合乎中道的自我形象。我不再需要从别人的肯定中得到价值,也不再需要成为完美的人,因为阳光告诉了我真正的价值。

原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与样式创造的。如诗人所说,在上帝眼中,人如同他眼中的瞳仁一般宝贵。面对人类的背叛,上帝宣布审判之后,于忧伤之余,他竟选择牺牲他自己,亲身担当了全人类的罪。上帝在十字架上的爱,就是上帝赋予人的最高价值。所以我没有理由再自卑,也并非因此获得自信,因为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仍旧以自己为中心,所以“自信”的程度仍旧会因着个人表现和环境的变化而起伏。信心只有放在上帝身上才不至于起伏不断。

当然,旧有的价值观是不容易一下子改变的,但是我却看到,一点一点地,我在变化。

在工作中,我常常因为经验缺乏或不够认真而做错事情,上帝就引导我不再遮掩自己的错误,反而能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当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并非意味着可以任意妄为,不负责任。相反,工作要尽心竭力,而不论老板有没有在监督你,因为有一位天上的“大老板”时时鉴察。

记得有一次我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我向老板道歉以后,心里也有些担心老板可能不会原谅我。但是,随即想到上帝的应许,人若是坦诚承认自己的罪,就必得到上帝的宽恕,因为上帝是信实、慈爱的。既然上帝已经不计算我的罪了,仍然视我为他的孩子,为何我仍然在意老板是否原谅我呢?想到这,我便释怀,忘记这背后的失败,继续迎接工作中新的挑战。

不再期待自己完美。相信上帝虽然没有赐给我口才,却赐给我一对耳朵以聆听他人的心声,一颗敏锐的心灵以理解别人的挣扎。当我愿意花时间去聆听时,我就完成了上帝如此造我的目的。而且我发现我本不需要为着自己没有口才而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目前的工作只需要我具备一般的交流能力。

不再埋怨爸妈没有培养我具备特别的才艺。因为我感恩于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父爱与母爱,还有兄长之爱。至于特别才艺,既然上帝没有赐给我,我也不必不知足,因为拥有才艺并不能使我更有价值,我只需忠心使用上帝赐给我的即可。

当然,我也不再为身为女孩而自卑。上帝造男又造女,使男女有别,各有各的角色与责任。在上帝眼中,男女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并无世人眼中的重男轻女情结。并且他为人类设立婚姻,使二人成为一体,繁衍后代。这本是上帝美好的设计。

第二道风景:完全的爱


领略了第一道风景之后,我继续往前行,惊奇地发现了第二道风景,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完全的爱,也愿意以完全的爱对待别人。

以前的自闭似乎已经离我很远。事实上,现在认识我的人都很难相信我以前竟有自闭的倾向。以前,我期待自己人缘好的动机是很复杂的,既期望自己得到认同,又期望因此得到别人的帮助。然而,阳光告诉我,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而要顾别人的事,要爱人如己,甚至爱仇敌。

初初尝到上帝完全的爱时,我便发现自己与人交流的动机渐渐改变了,从为自己服务转而希望成为别人的帮助。曾经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的我渐渐懂得去关注别人的需要,也常常在出行时结识一些单纯真诚的朋友。而在以前,这是无法想像的,因为我向来都是等着别人来主动与我交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人都渴望一份真诚的友谊,但在这物质至上、利益至上的世界里,谁又勇于成为真诚友谊的营建者?然而上帝的爱却让我看到,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想想上帝是因为我们对他示好才为我们舍命吗?不是的,恰恰相反,我们背离他,不以他为上帝,可是他却为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如此伟大的爱,我还能沉浸在自我中心里,专顾自己吗?耶稣基督说,你们要彼此相爱。是的,我愿意照着上帝的旨意去付出,我愿意效法上帝无条件地、不求回报地给予……

第三道风景:清晰的标竿


享受了完全的爱带给我的甜蜜,我更进一步发现了第三道风景,在这里,一点也见到大山下的迷茫雾气,取而代之的,是一支耸立在山顶的“标竿”。

从前,我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是什么;而今,我的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我当为着什么而活着?不再是为我自己。不再是为着得到众人的肯定,或是幸福美满的生活,或是腾达光辉的事业,而是为着替我死而复活的主耶稣而活着。

怎样为上帝而活?为上帝而活,就要让上帝的话语成为我生活与生命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不再彷徨,遵行上帝的话语以得到上帝的喜悦,已成为我毕生的追求。

我也工作,但不是为着面包,也不是为着享乐,而是效法上帝“六日作工,第七日安息”,尽心工作,传递忠心与良善。我也有友情,但不再是为着使自己不至于孤单,而是愿意成为爱的付出者,因为上帝先爱了我。我将来也会进入婚姻,建立家庭,但无需慨叹人生苦短,而是在婚姻家庭中尽心培育敬畏上帝的后代。

我也不再害怕人生出现什么风浪,因为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有上帝与我同在,我就不再惧怕……


四、那光是真光


一支箭射出去的时候,不论它最初的动力是多大,如果方向偏了,就注定射不中靶心。同样,当我们人生的方向产生偏差时,无论多么努力,我们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心灵的安息。当我仍然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时,即使我宣称有了信仰,我仍然活在自卑、自闭与迷茫的阴影中。但当我选择面向太阳,走在有阳光的那一边,也就是以上帝为中心时,我就摆脱了阴影。我不再质疑自己的价值,因为上帝赋予了我贵重的价值;我不再封闭自己,因为上帝以他完全的爱充满了我,我也乐意将这爱与人分享;我不再迷茫,因为敬畏上帝就是我的人生方向,而我的归处也是好得无比的……

走在有阳光的那一边,就不活在阴影中!

《圣经》中说:“那光(耶稣)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9)





转自豆瓣,作者不详

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