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福从口出


前言

今天要和弟兄姊妹来分享言语之道,基督徒的言语。言语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它是人类透过声音、文字、语言的符号所组合的一种交流思想的行为。言语通常被描述为话语,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人离不开说话就好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作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言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基督徒有两种言语,第一种是我们向上帝所说的话,也就是我们的祷告。我们藉着祷告,一方面发展出感恩、赞美、祈求、交托、仰望、省察和悔改……各种各样心灵的声音。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藉着祷告一同经历神与我们同在,一同经历属灵生命当中的契合。今天,弟兄要和长辈弟兄姊妹分享第二种基督徒的言语,那就是人与人应当说的话语。人与人交流当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作为神的儿女,一方面可以藉着所说的话使神的名得荣耀,也可以因着我们所说的话,使神的名受到羞辱;我们可以藉着所说的话使听的人受造就,也可能因着所说的话让别人受到伤害;我们还会因着所说的话福从口出,也可能会是祸从口出。因此,言语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圣经当中特别强调了关于基督徒当讲的话语和不当讲的话语。我们分享四个方面,基督徒的话语为什么说是福从口出呢?接下来说第一方面,当讲合宜的话。



一、当讲合宜的话


      箴言25章11节,圣经告诉我们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银网子当中的金苹果,不仅有迷人的外表,而且有美妙绝伦的馨香和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句恰到好处、表达合宜的言语,就好像色香味俱全的“金苹果在银网子当中”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不仅如此,箴言15章23节也告诉我们说:“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学习过的一篇文章《言语的魅力》,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繁华的巴黎的大街的路旁,有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一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关切地问老人说:“今天早上发爱心的人多吗?”老人非常沮丧地说:“唉!我,我什么也没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傍晚时分,当诗人再一次从老人身边经过,问那位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位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后,摸着胡子也满意地笑了。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有的人往往用现实的文字,表达的是现实的光景;聪明的人可以在现实上使它增值;而愚蠢的人藉着所说的话使现实贬值。春天是美好的,我们看到花香浪漫、流水人家,可是对于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而言,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诗人恰恰是藉着文字的魅力,唤醒了人们对弱者的关爱和怜悯之心。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容易到一个地步,三岁的孩子也会牙牙学语;说话又是相当困难的,最善辞令的外交家、社交家以及政治家也有辞不达意的时候。什么叫做合宜的话呢,圣经中给我们描述的话语怎样来理解呢?我们先来分享第一个方面:



1
把握好说话的场合

      

     有一天,主人请四个人来家里吃饭。中午时分已经来了三个客人,还有一个客人久久不来。主人很焦急,便说:“该来的没来!”第一个客人很敏感,心想自己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走了一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不该走的走了。”第二个客人想那么自己是该走的了,于是他气呼呼地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劝他以后说话注意点。主人急忙解释说:“我说的不是他们!”结果第三个客人也被气走了。

     弟兄姊妹,我们发现其实主人是很好客的,他并没有要赶走客人的意思,但是因为场合不对,把握的原则错了,表达所带出来的问题就面目全非了。在论语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我们一起来分享,孔子说一个人在话语上常常会犯三种错误: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心急发言,叫做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没有看清君王的脸色就轻率发言,这叫瞎眼。在注重人际、社交、沟通的现代社会,身为基督徒,我们无论在职场、在家庭、在社会以及教会当中,该说什么,首先要把握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把握好说话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言语表达的准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巧,话说得合宜能够成全美事,话说得不得体可能会惹出事端来。说话如果没有分寸,哪怕是赞扬别人的话,别人也会充耳不闻;但是如果话说得合宜,哪怕是责备别人的话,对方也会欣然接受。

     合宜的言语要特别注意场合,而且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去讲,它的意义完全不同。有一次,一个弟兄到他的一位朋友家里玩。每一次去玩的时候,到中午时分,对方都很热情地说:“弟兄,在我家吃一个便饭吧!”这位弟兄每一次都很客气地说:“等下次吧,等下次吧!”就过去了。可是有一天,这位朋友的父亲过世了,一大清早他们把老人送到殡仪馆,又送到山上,接着又回来,已经是中午时分。当时这个孝子为了表示感激,于是也说:“留下来吃个便饭吧!”可是这位弟兄又说了和平时一样的话:“等下一次吧。”这样问题就来了,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话,为什么在不同的处境里面,它的意义完全不同呢?这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环境包括我们的情绪,我们承受话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今天早上起来很开心,这时候即使别人给你开一个玩笑,你根本不会往心里去;但是如果你那天很压抑,你受到了伤害,别人和我们开玩笑的话就会耿耿于怀了。在不同的处境和环境里面,我们对于同样一句话的承受能力是不完全一样的。



2
把握好说话的内容


     场合固然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说话不经大脑的男人和身边的一位女士搭讪:“请问你结婚了吗?”对方回答说:“还没有呢。”他马上就问:“那你有几个孩子了?”紧接着那个女人就这样不快地离开了。他寻思着下一次说话可不能这样,我把这两个问题的顺序反过来。又一次他遇到了另一位女士,他马上问:“你有孩子了吗?”那位女士回答:“我已经两个孩子了。”他马上说:“那你结婚了没有?”弟兄姊妹,这里面的内容出现了逻辑的错误,就导致了一个人的社交谈论的结果是极其可悲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有的人谈话几个小时都不觉得长,而且是促膝长谈,非常默契;但是也有的时候,我们和有些人谈很感兴趣的话题却谈不下去。究其原因,有的人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也问,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使对方难免产生心灵的尴尬和压抑了。所以不要过多地谈论别人的隐私的问题,更不要拿着别人的缺陷当作谈论的话柄。我们知道,在特定的人群当中,特定人群的年龄、体重、收入包括家庭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尽量少与谈论,除非对方愿意告诉你,即使如此,也要得到对方的认可之后,才能够讲解。打破沙锅问到底,只会令人更加尴尬,而且这种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另外,尽可能吐字清晰并且用词得当。

     我记得神学院毕业的那一年,有一天一位老师给我们的两位同学主持婚礼,在这之前他已经主持了很多场的婚礼了。可是那一天,他在主持过程当中讲错了一个字,我们来听听这一字之差它的意义会有着怎样的区别。在整个婚礼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一般是这样宣布“某某弟兄,某某姊妹,你们的婚礼至此结束,礼成!”那一天他却不是那样讲的,他说:“某某弟兄,某某姊妹,你们的婚姻到此结束!”弟兄姊妹,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口误,但是如果能够不发生岂不更好吗?所以圣经里面特别告诉我们,有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话语,我们要谨慎使用,免得使对方觉得尴尬,自己也处在一种不利的处境里面。


3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问墨子,“一个人话说得多好,还是少好?”墨子回答说:“说话的关键不是在于话说得多和少,而在于说得恰到好处。”他举了一个例子: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亮时才叫一两下,人们都很注意它。因此,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恰到时机、恰到好处。

     交谈,至少具备两个层面的因素,一个是倾听者,另一个是倾诉者;交流,一方面要倾诉,另一方面也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别人。有的人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没有安排好倾听和倾诉的时间表,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就打断,这是极不礼貌的表现。不给别人表达的机会,这并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交流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而对方是倾诉者,他一定是需要说话的权利和倾听的两个方面。箴言1813节这样告诉我们:“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当耶稣三次预见自己被钉十字架的时候,话还没有说完,彼得就打断他。耶稣说:“因为牧人被击打,羊就分散。”意思是说“因为我的被捕,你们都要离开我”。可是那个心高气傲的彼得,他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因着这样的话,后来应验的时候,彼得就跑到外面痛哭。圣经这样告诉我们:未曾听完先回答,往往会显出自己的愚昧。

     在一次世界性笔会上,一位匈牙利的男作家旁边坐着一位女士,他不知道这位衣着朴实、态度谦虚的女士,就是美国当时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他见到这位坐在身边的女士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大家,便傲慢地问:“小姐,你是一位职业作家么?这种世界级的笔会,普通作家是难以得到邀请的。”“是的,先生!”女士友好地回答。“那么,有什么大作,可否告知一二?”“谈不上什么大作,我只是偶尔写写小说。”女士的回答依旧是那么沉稳、大方。“噢,你也写小说,那我们可算是真正的同行了。我已出版三百三十九本小说……你呢,小姐?”男作家此时更是洋洋得意起来。“我只写过一部,它的名字叫《飘》。”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因为这部《飘》后来还被改编成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乱世佳人》。为什么男子后来不说话,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愚昧和羞辱了。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可能男子所写的三百多部作品没有一个人记得,可是这部《飘》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著作了。因此,把握好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时机是极其重要的。

     著名的演说家戴普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能力,更能迅速地获得成功与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先从合宜的话语开始操练我们的人际关系。




二、当讲温柔的话


     温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考验人。箴言15章4节:“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前不久,在网上有一个年轻人,他因为在事业和情感上遭遇挫折,所以发帖欲寻短见。很多网友评论的时候更多的是打击、嘲讽,却很少有鼓励和安慰的话。“作为男人,就别磨磨蹭蹭,太好了,在哪里,干脆现场直播。”“我给你拍照”……当他看到这一些的跟帖时,他万念俱灰,他来到著名的自杀圣地南京的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从七几年建成到如今,已经有好几千人从这里跳了下去。当他正要纵身跳下的时候,被一双苍老的双手紧紧地抱住。那是一位老人,他满头银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年轻人,干嘛这么想不开啊,人生当走的路还长久着呢,难道你是用这种方式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吗?”说着说着,年轻人低下了悔恨的头。接着老人说了这么几句话:“你不应该就这样轻言放弃,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生只有一条路是不能选择的,那就是放弃的路,也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你当走的路还长着呢!”年轻人备受激励,他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望着老人远去的身影,在暮蔼当中,他暗自下定决心,努力地勇敢面对一切的艰难。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藉着这个真实的故事,恰恰告诉了我们圣经当中所说的这句话“温良的舌是生命树”,它甚至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包括他的人生。乖谬的嘴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打压,让人喘不过气来。箴言25章15节说:“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温柔可不是懦弱的表现,她不仅仅能折断骨头,而且能劝动君王的心。撒母耳记上25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大卫早年被扫罗追杀,以至于他带领六百人逃到了巴兰旷野。后来因为弹尽粮绝,他需要当地一位富豪的帮助,这个人大卫曾经有恩于他,他名叫拿八。可是拿八却刚愎自用,大卫的仆人来到拿八家,希望能够从那里得到帮助。可是拿八用很多凶恶的话来诋毁大卫,以至于大卫知道之后,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第二天把所有的男丁赶尽杀绝。拿八的妻子亚比该得到这个消息,她第一时间打发仆人安排各种各样的食物接待大卫,亲身前去迎接王。在撒母耳记25章23到31当中,虽然短短的几节经文,但王的怒被平息了。这样看似必然发生的事情,最后大卫对这位妇人的见识却大加赞赏。

     一个亚比该有多大的能力呢,但她就是藉着神给她的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免于发生的一次浩劫。箴言15章1节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这是罗波安给我们留下的教训,罗波安是所罗门的儿子,所罗门执政时期,以色列国事昌盛,声名远播,建造圣殿包括王宫长达二十年。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圣经记载,所罗门年间单单在山上凿石头的百姓就有八万人,七万人是负责把石头从山上搬到山下来。仅仅督工就达到三千三百人。因此,当罗波安接下王位的时候,民间的长老就来到王的面前,给罗波安进谏说:“王啊,我们真的希望你不要像当年的父亲那样对待我们,请减免我们的赋税,减免我们的苦工,我们就好好服事你。”王退了回来,老臣说:“你要用安慰的话,用好话来回答他们,他们必然来辅佐你。”可是有一些少年人却建议用这样的话来回答百姓:“全都是刁民,你要让他们真正知道你的手段有多么的残忍。”最后,当罗波安来到百姓面前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来责打。”蝎子鞭就是在鞭子的末梢分出几个分叉,每个分叉都是金属利器,所以打下去不只是一条血痕,而是血肉模糊,耶稣当年所遭受的就是蝎子鞭的毒打。因着王的这一句话,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立刻有十个支派反叛了罗波安,最后罗波安仓皇逃跑。以色列那么强大的民族,最后分裂成南国和北国。

     论语中有这样的话:“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句话说得合宜可以兴旺一个国家;一句话说得不合宜也会失丧一个国家,这正是罗波安治国的真实写照。教授问同学说:“为什么人在生气的时候,说话要喊起来呢?”同学们说出了“因为情绪失控的时候,无法控制气息。”……各种各样的理由。教授说:“当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心与心的距离是最遥远的,为了掩盖他们之间的距离,为了让对方听到,就会大声地喊起来。哪怕是近在咫尺,声音也可能会抬高八度。有人唱歌五音不全,但是吵起架来竟然可以达到帕瓦罗蒂的高音C,这不正是失去了理智和控制能力的原因吗?”紧接着他又说:“当两个人热恋的时候就不一样……”不管是少男少女在表达爱意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听过有人这样的表达“我爱你!(非常大声)”,你听过吗?从来没有对不对,不管这个人的脾气多么暴躁,总是柔声细语。所以求神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看到那个时候心与心的距离是最近的。



     

     人与人之间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冲突。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落当中,每天我们接触的人群太多了,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被别人踩一下的事情常有发生。在面对摩擦发生的时候,如果心急发言,把话说得过重,就容易把矛盾激化,导致关系的疏远、破裂,乃至大打出手。如果心平气和、谨言慎行,就会拉近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雅各书1章19节,圣经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当摩擦发生的时候,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但是我们每每正好相反,把这个顺序完全调转过来。别人还没有说完立刻就打断,劈头盖脸地把对方给指责一顿。试问,这样怎么可能不会出现各种割裂呢?

     事情有轻重缓急,说话也应当是这样。通常我们在心情不好,或者遇到愤怒、压抑的事情的时候,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当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不管是成年的男人还是女人,其智商最多就如同一个五岁的孩子一样。所以当一个人发完怒之后,冷静下来细细思想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愚拙。因此,切勿失去理智,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怒不择言。

     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的典故。由于奸人挑拨,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一方面廉颇总是穷追猛打,而另一方面蔺相如总是懂得退避,保证了整个国家的强盛。最后也塑造了廉颇的“负荆请罪”。所以,柔和有的时候恰恰是处理人际关系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两种语言表达给对方,一种是像子弹一样百发百中,“你今天去哪里了?你看短信!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抵赖吗?”每句话都是事实,但是对方即使是知道,他的内心也不会真正地屈服,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强硬的方式,往往达不到效果,反而是物极必反。真正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如同种子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栽植在别人的心灵里面,虽然你的表达看起来没有那种暴力的表达,但是许多时候“四两”是可以“拨千斤”的。耶稣没有用手中的权柄来征服你我的内心,他却是用谦卑和柔和,一次又一次借着爱来柔化我们刚硬冰冷的心灵。盼望我们都能学效耶稣,以柔和胜刚强。歌罗西书4章6节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以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相同的食材,相同的调味品,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其色香味完全不一样,有的让人胃口大开,有的则让人觉得索然无味、难以下咽。其关键区别在于,烧菜时的火候以及调味品所用的量。过火的饭是不能吃的,过头的话是不能说的。“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我再也不会理你了。”……在那种处境里面,你的话说得太绝,自己就要承担很尴尬的后果,因为你们之间可能还会再次相见,可能还会成为生意上的伙伴。当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气话难免很冲,以至于带刺。最好的方法是避其锋芒。钢刀砍在石头上一定是火星四溅,钢刀砍在棉花里就会软而无力了。

     在沟通当中,两个人谈话的内容本身只占百分之三十,所表达的情绪则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有一天男孩向女孩求婚:“亲爱的,嫁给我吧!”女孩说:“给我买一个钻戒。”“好!”就这样地达成了。在那一样一个求爱的过程当中,男孩用两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女孩的爱意。钻戒买回来了,有两种方式表达。第一种是大声说:“过来,给你,戴上!”第二种是温和地说:“过来,给你,戴上。”同样的几个词,本身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语气的不同,其意义完全改变了。虽然有时候我们在把握内容的时候恰到好处,但是你的语气很可能会改变其整全的涵义。盼望我们都可以用春风般的语气来表达一句话,而不是用暴力的语气让人感觉如被刀刺。




三、当讲智慧的话


讲出智慧的话语是需要进行许多的操练的。我们先从一个小小的“推车”来分享。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青年想冲过一道台阶,几经努力都没有成功,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俏丽的姑娘从后面起来,残疾青年的一切姑娘都看在眼里,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顺手一扔,硬币刚好落在青年的轮椅下,她非常自然的走到青年旁边说:“对不起,我的钱掉到你的轮椅下了。”说着就推起轮椅,那青年便稳当地上了那个台阶,姑娘说了声“谢谢!”就捡起钱走了。这一切看起来那么自然的结束了,那姑娘给予青年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同情,而是一种尊严和帮助,施爱者与受爱者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不是这样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少粮食,而被活活地饿死。有一位名叫黔敖的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这就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

     耶稣的爱,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和同情,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给予别人帮助。我们发现有些人在慷慨解囊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让他高高在上,当对方得到帮助的时候,也同时受到了来自尊严的伤害。那个井旁的撒玛利亚妇人,曾经有五个丈夫,在社会底层被人不齿,耶稣见到她却这样对她说:“你给我水喝。”面对尼哥底母,面对税吏长撒该,面对一个又一个愿意悔改的人,耶稣总是用尊重和认可的话语去改变他们的生命。耶稣说的话句句带着能力,而且他说:“我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箴言10章19节:“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有一个成语叫“春蛙秋蝉”,春天的蛙叫,秋天的知了,意指夸张、空洞的言论,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与价值的。圣经明明告诉我们,禁止嘴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有的人胸无点墨却口若悬河,有的人满腹经纶却谨言慎行,有的人饱经沧桑却沉默寡言,这是否给我们留下值得思考的空间呢?一个人话太多,难免让人感觉到厌烦和唠叨;一个人话说得太虚妄,让人感觉这个人很轻浮;一个人说话喜欢吹牛皮,往往是自取其辱。诗篇里有一个词叫“细拉”,就是谱曲当中的休止符,到了这一拍是停顿不唱的。有的时候沉默就像音乐当中的休止符一样,它不仅仅是声音的空白,是内容的延伸和升华,它是一种不用语言的特殊语言,是不用口才的特殊口才,“此时无声胜有声。”箴言21章23节说:“谨守口与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灾难。”“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提到使徒约翰,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的行文当中反复强调“神就是爱”。可是在他没有被神雕琢之前,他的本性可不是这样的。有一次耶稣带着门徒来到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整个村庄的人都不接待耶稣。这个时候,心直口快的雷子约翰说话了:“主啊,你要不要让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你能想象吗?面对整个撒玛利亚村庄的人,这样一句火上烧油的话,暴力是不可避免的。耶稣马上对约翰说:“你不知道你自己说的是什么,因为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乃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带领门徒离开了。

     耶稣基督十二岁在圣殿当中的时候,他坐在老师旁边一边听一边问,当时的律法师包括宗教领袖都希奇他的聪明和应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某些人话语上的刁难,在许多两难的处境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看祭司长对耶稣的刁难和耶稣智慧的应对。有一次法利赛人在圣殿的附近抓了一个正在犯罪的妇人,一方面他们罗列出旧约的律法,按着律法犯这样罪的人是要用石头打死的。另外一方面,他们质问耶稣:“主啊,你说这个妇人该不该用石头打死?”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耶稣说该打死,他们就会说:“你既说是救人的性命,为什么不放她一马呢?”如果耶稣说不该死,就是公然违背了旧约的律法。正也不是反也不是,该何去何从?耶稣胸有成竹,他弯着腰在地上画字,然后直起腰来,微笑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说完这话,给他们一个台阶,继续在地上画字。这样,那些质问的人,从老到少一个个地离开了。耶稣这句话,不但缓解了当时的境况,也给了这个妇人一次生命更新的机会。“我也不定你的罪,从今以后不要再犯。”亲爱的弟兄姊妹,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耶稣通过将心比心,对他们的提醒是大家“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却忽略了自己眼中的梁木。”虽然如此,法利赛人并不甘心,于是他们又用政治问题来控告耶稣,他们对耶稣说:“你说纳税给罗马皇帝凯撒可以不可以?”我们知道耶稣时代,巴勒斯坦是被罗马控制的,他们已经成为亡国之民了。那么对于罗马人的这样一种崇拜,就是从纳税开始,他们不仅敬拜罗马皇帝,还借着纳税给罗马皇帝来表示自己臣服的态度。然而对于犹太人来说,除了耶和华神,是不敬拜任何的人和神的。在这两种张力当中,耶稣再一次陷在两难的困境里面。如果耶稣说不纳,这虽然可以博得百姓同胞的青睐,但是同时又会激怒整个罗马的政权。如果耶稣说纳,这对犹太人来说,这就好像站在一个中央立场一样,不置可否。不管怎样,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耶稣拿出了一个钱币,他问:“这个钱币到底是谁的?”有人回答说:“是凯撒的,因为上面有罗马皇帝的头像。”于是耶稣回答:“凯撒的物就归给凯撒,神的物就归给神。”借着这句话,耶稣从永恒的原则揭示了万物都是属神的,同时又从另一层面超越了人所设立的逻辑陷阱,以至于使在场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到这里,他们依旧不示弱,又用一个宗教问题来考问耶稣,也就是安息日可不可以治病的问题,因为犹太人安息日不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当耶稣在安息日治病的时候,他们马上又来质问,耶稣是怎么回答的呢?耶稣回答说:“既然旧约的律法规定,当牛羊掉在井里的时候,你都知道把它救上来,那么在安息日,救病害命,行善行恶,哪一个是可以的呢?”就这样藉着救死扶伤、怜悯的教训,耶稣再一次地战胜了他们的控告。为什么圣经告诉我们说“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是不带着能力”呢?当罗马人浩浩荡荡在客西马尼园里捉拿耶稣时候,耶稣出来说了一句话:“是我,让这些门徒离开。”整个军队就这样退后倒地。耶稣的权柄来自天上的,因此有属天的能力。不仅如此,这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所罗门是智慧的象征,他的智慧已经成为了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圣经特别强调,所罗门的智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所作的书信,以及今天我们分享的几千年前他所写的诗词,仍然意义深远。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传道书的1章16节说:“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因为神喜悦谁就给谁智慧,耶和华赐人智慧、聪明和知识,都是由他口而出的。"“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神是智慧的源头,敬畏、遵行他话语,专心寻求他的人,一定是经历从天而来的恩典。




四、当讲造就的话


     以弗所书4章29节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神的话语每一句都是有益的,因为圣经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神的话语“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如果一个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那么他就拥有从天而来的能力。在教会当中,有一些弟兄姊妹参与探访的工作,在所探访的人当中,有心灵软弱的、有遭受逼迫的、有在罪中挣扎的……当我们来到他们的家里,想要给他们带去安慰的时候。我们会在当中发现,同样的话语,有的人讲出来让人很得造就,有的人讲出来不但让人不得安慰,反而感觉如被刀刺。我们需要注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是在表达的时候需要了解:


1
忠言未必都是逆耳

     不是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我们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的苦药变得好像已经不再那么苦了。有一段时间,我负责给外甥女买感冒药,到了药店我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小儿用的感冒药?”当时他说:“你是要香橙味的、草莓味的还是牛奶味的?”我说:“我是来买药,不是来买糖果。”他说:“现在的药都是这样的啊!”你会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良药已经越来越可口了。孩子感冒好了,他依然争着抢着说,“舅舅,我还要吃这个药丸,我还要吃这个药丸。”大家知道,现在许多的药都会在表层包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这样会让我们在吞服药的时候,不会感觉难以下咽。


     既然良药可以可口,那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虽然“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但是我们发现,责备也是需要有技巧的,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是需要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通情才能达理。如果说的时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语表达得深刻得体,那么也将会是忠言顺耳了。大卫身为一国之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霸占了别人的妻子,借着敌人的刀杀害了别人的丈夫。一年之内,他并没有任何的悔意,有一天耶和华的话临到拿单,让他去责备大卫、令其知道需要悔改。拿单是如何责备君王的呢?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拿单见到大卫之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穷人和富人,富人家里有很多羊,穷人家里只有一只羊。富人家里来了客人,舍不得杀自己家里的羊,却把穷人家唯一的那只羊牵来宰了。这时候大卫说话了:“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行这事的人该死!他必偿还羊羔四倍,因为他行这事,没有怜恤之心。”说完之后,拿单对大卫说:“你不就是那个富人吗?”就是在那个时候,大卫幡然醒悟。弟兄姊妹,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大事当然需要批评和帮助,小事是可以点到为止。如果对方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善意的提醒、点到为止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一个人缺乏工作时间的观念,常常迟到早退,但是他的工作效率很高,怎样去教导呢?有一个上级的主管,一天他看到这个人又迟到了,于是他把这个人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某某人,你这个月的业绩做得很好……”当时这个人的内心有一些反差,不是迟到了,该受责备和批评的吗?他也不敢说“哪里哪里!”正想着的时候,主管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时间观念能和你的工作效率一样的话,那么你在企业里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我期盼有一天当我再见到你的时候,不是在你的办公室,而是在你自己的车间里面。”从那一天开始,这个人再也没有迟到过。这就是一种技巧,虽然是责备,但是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懂得给予别人足够的空间,是最美好的忠言顺耳的批评方式。


2
欣赏是最美的语言

     一位数学高材生和女友在公园里散步,他的女友满脸长满雀斑,非常自卑,走着走着,她就对数学高材生说:“亲爱的,我满脸的小痘痘,你真的不介意吗?”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回答好像都欠妥。高材生是这样回答的:“你不知道我生下来就是和小数点打交道的吗?”这句话一方面掩盖了对方的所谓缺陷,另一方面又用欣赏的眼光来表达对女友的爱意,这才叫做真正的欣赏。

     在现实生活当中,真诚、慷慨和欣赏,懂得关系的建立,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拿到了双百,拿到家里,他就生怕你不知道,故意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他要的是你的认可,他要你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我们成人不也是一样吗?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欣赏,我们会加倍地努力和投入的。有一对夫妻,他们在生活当中,单单只有爱的动机,却没有爱的表达,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丈夫穿衣服的时候对妻子说:“你看我帅不帅?”妻子看了看,说了一句:“真有风度。”他以为妻子在欣赏他,妻子接着说:“不要误会,我说的是你的将军肚越来越丰满了,应该减肥了。”一下子,丈夫的脸马上刷了下来。过了几天,妻子买了一条崭新的裙子,穿在丈夫面前,说:“老公,怎么样,漂不漂亮?”丈夫看着报纸说:“是瘦了。”妻子以为丈夫在夸她的身材。这个时候丈夫想起了前几天的事情,接着马上说:“别误会,我说的是你的裙子真的瘦了。”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当时妻子在家里摆了一桌美味的食物,就等着心上人共度良宵。可是丈夫常常说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妻子每一次都是用她的心去呵护。为了营造一种浪漫氛围,妻子没有开灯,她点了几根蜡烛,满桌子的佳肴,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美妙无比。丈夫一回来,“今天真倒霉,怎么又停电了?”妻子没有说话,丈夫看到妻子坐在餐桌旁,“亲爱的,你怎么做了这么多的菜,谁来吃饭,你怎么还在那等?”“我等你回来嘛!”“你等我干什么?”这个时候,妻子不耐烦了:“我在等你回来扫墓!”虽然夫妻都牵挂着对方,但是如果双方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缺乏一种爱意的言词的话,又如何营造一种美满幸福的关系呢?非要等着扫墓。



3
鼓励是成功的基石

     孩子的信任是源自于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有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因为全班30个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她发现儿子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早。接着他上了小学、初中、高中,母亲总是一次次地鼓励他,直到有一天,他拿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才终于明白了妈妈的心意,跑到妈妈面前痛哭流泪,这位伟大的妈妈也很欣慰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儿子对妈妈说:“我知道自己不是聪明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


     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成材,但是我们可以来思想一下,我们是否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呢?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和要求,那么它所带出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鼓励和肯定所带出的影响。耶稣和彼得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虽然彼得三次不认耶稣,然而耶稣依然三次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牧养我的群羊吧。”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甚至改变他一生的前途;一句负面的话,可能会刺伤一个人的信念和斗志,甚至会毁灭他的未来。最后,我们分享“祝福和颂赞是永恒的话题”。


4
祝福颂赞永恒话题

     基督徒的人生应该是祝福别人的人生。民数记6章22到27节,神设立大祭司亚伦的目的是什么呢?神已经说了:“你告诉亚伦和他的儿子,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并且你们要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你们。”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神让亚伯拉罕成为大国,也因此他成为众人的祝福。有一位老人,他生于逃难的大马车上,他的乳名叫双喜,因为那一天他的父亲打胜了仗,又喜得贵子。十一岁的他生母就病故;十六岁他参加了奉天的基督教青年会,常常在教会学校打篮球;二十八岁,他已经成为统管海陆空三军的总司令;五十六岁,他归信基督教,并且学习圣经函授课程长达十几年之久;六十六岁,他在神学院学习,翻译了一本书《相逢在髑髅地》,髑髅地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2001年10月14号,他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他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长寿将军,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他就是曾经和杨虎诚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他作过这样一首诗“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晚年的张学良,在给人的回信当中必写的一句话就是“愿上帝祝福你。”愿我们每一个的人生都成为被上帝祝福的人生,也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成为祝福别人的人生。

     基督徒的果实是什么呢?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所以,我们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藉着主耶稣基督的名,感谢父神。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我们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的面前蒙悦纳。愿上帝的话语长存在你我心中。 

 




  文字作者:聂鹏  

图片作者:恩巍

   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全球基督徒见证分享网 -- 微信号: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43)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