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语聆丨语言能力在21世纪有多重要?



好的广告,能透过视觉与文字的组合吸引我们,同样,文字事奉者也需要“广告思维”,增强语言智力,抓住读者的心。那么,真正有效的宣教态度和事奉精神,到底是什么?



作者丨语聆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曾经对400位新鲜人进行长达四年的写作追踪报告,结论是:


“好的思考,得自于好的写作。”


因此从十多年前,哈佛进行一系列教育变革时起,规定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12人一班的“新鲜人写作辅导”,目的在训练未来领袖的思考、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

 

脸书营运总监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应邀对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演讲时指出,成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必须寻求真理与讲真话。这位前哈佛商学院高材生、Google运营副总裁说,处于传统结构被打破,领导方式也随之改变的新社会,“你的力量并非来自某个组织结构图上所处的位置,而是来自建立信任和贏得尊重。


你需要才华、技能、想像力和远见;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诚恳沟通的能力,说出能激励周遭人的话,并聆听周遭的声音,让你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当思考力、逻辑力与创造力提高,竞争力当然也就跟着来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 e 世代,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的生命中已经是一种生活能力。优质的语言,可以是一种润滑剂,影响我们家庭或工作的关系质量是否顺畅。箴言书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好的语言是一种爱的能力,可以抚慰一颗受伤的心;更可能造成一种影响力,足以说服或改变我们一个观念,进而带动历史进程,例如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演说。

 

一个人想要在生活、工作环境里建立信任、贏得尊重,诚恳沟通的能力万万不可缺少。文字事奉里我们经常强调语言上的“道成肉身”,不是由上而下,乃是像老师对孩子般温柔、谦卑地弯下腰来,几乎有点像“委屈自己”似的耐心解说;放弃自己向来习以为常的信仰知识,用对方了解的语言与词汇,针对对方的生活背景与文化,搭起一座对话的桥梁。


我努力奔跑,
为了追上那个曾经

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李文斯顿

 

莫非老师有一次灵修分享时举非洲宣教士李文斯顿的例子,来说明文字工作者如何真正“道成肉身”,如何“用听來贏得说的权利”。比如說,土著们怎么样都听不懂“上帝的真光会照明人心的黑暗”这句话中“照明”的意思,于是他用心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把那句话重新解释成:“上帝的真光会照明人心的黑暗,如同我们拿条鞭子赶出躲在草堆里的大犀牛。”从此,土著们会这样祷告:“求主赶走躲在我心中的大犀牛。”

 

一次,李文斯顿说“耶稣的宝血将我们的心,洗得洁白如雪”,可惜一辈子未见过雪的土著,无法想像雪有多白。于是宣教士问什么是他们见过最干净的,土著们回答:“清晨的时候,沾满泥土的水牛由水中爬出來时,阳光照在水牛的皮肤上,所反射出来的闪亮光芒最干净。”于是,李文斯顿便有了以下的祷告词:“求主耶稣的宝血将我们的心,洗得像由水中爬出来的水牛皮肤,在阳光底下那么洁白!”


又有一次,土著们不理解控告与赦免的意义,因为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这两个词语。经过细微的观察,李文思顿将以下贴切的解释融入他的祷告词里:“上帝啊,赦免我们,因为你的赦免像是河边的大风声,使其他控告我们的声音都听不到。”



这种“说其语言,听其故事,过其生活”的宣教态度,是当今文字工作者需要虚心学习的事奉精神。

  

而在今日广告营销当道的社会里,基督徒如何展现语言智力尤其重要。

 

不知道您开车途经美国教会门口时,是否曾经留意过教会门口那块告示牌?小小一个告示牌,上面只能容纳12个英文字,有创意的标题往往让人会心一笑。有时候一句话能传达一个真理、抛出一个问题、造成一种期待。如何透过有限的字数,吸引路人的目光,其中的学问可不小。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小至商品大至公共政策,一个观念若没有经过精心包装设计,很难在瞬间打动消费者的心。一流的广告营销案,透过视觉与文字的完美组合,能够敲开心灵之门,几乎具有咒语一般的魔力,穿透受众的知觉与感官,凝聚情感,赋予产品动人的意义与价值。


广告语言是一种独特而有魅力的叙述方式,一种介于诗与非诗之间的表达艺术;它透过最精粹的文字,最吸睛的画面,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像蝴蝶一样翩然飞进你的灵魂里,启动你所有“想要拥有”的神经细胞,进行一场心灵激荡。


圣徒保罗说,我们传福音,需要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身为福音的使者,在文化中处于小众的我们,更该发挥创意及想象力,从旧故事里发现新的生命,从平凡的岁月中捕捉动人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带着发现宝藏的好奇心,帮助读者活进那个永恒的国度里。


借用资深广告人王倩倩老师脸书上的一段话:“催促我们传福音的动力是什么?不是嘉奖,不是名声,更不是压力,而是‘恩典’。”让我们因为恩典的关系,愿意接受文字装备,增强语言智力,一起学习如何抓住福音朋友的心。

 

本文选自《恩典不留白,下笔如有神》,台橄榄华宣出版


                                          ——END——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3)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