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文章来源|企鹅号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众 只唯实
编者按
国内关于“996”的争论,不论是站哪一方的立场,还是要回归到经济学的本质,看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与博弈。
尊重雇员私人空间也尊重劳动价值是大势所趋,低人权状况换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无法推动社会持久进步的。
本文马云谈及青年人当竭尽全力、百分之百的努力和专注认真地面对工作。穷困,都是闲出来的;高薪,都是忙出来的。面对职场,选择忠诚和勤奋,岁月会记住你一切的拼命!
4月11日,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最近很火的“996”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拥有)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4月12日,马云通过新浪微博再次做出解释:“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言下之意,不管是否“996”,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就像稻盛和夫所说:只有极度认真地工作,才能扭转人生。
1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
根本没到拼命的程度
有一句话在网上流传已久: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但其实,改成这样更真实: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到拼命的程度。
《奇葩说》曾有一期辩题是:他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
有人说,这个世界,光靠努力,是不够的,选择大于努力;
有人说,拼命努力还是又忙又穷,有时候甚至不敢表现出自己努力的样子;
还有人说,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努力,但事实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到那种拼命的程度。
关于“拼命工作”,最著名的,要数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时进入了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松风工业。这本是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他入职时,松风已经濒临倒闭,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不少员工相继离职。
最后,整个公司竟然只剩下稻盛和夫一个人。
即便如此,他内心却认为,这些都不是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既然找不到理由辞职,那就先埋头工作。
从此以后,他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两个字来形容。他把锅碗瓢盆搬进实验室,睡在那里,不分昼夜地投入工作,自己一个人做研发。
拼吗?当然拼。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个人无谓的坚持,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后来创立京瓷后也是如此。稻盛和夫不仅自己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也告诉员工:京瓷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几乎一无所有,又是最后一个加入新型陶瓷行业的企业。为了生存,除了拼命努力之外,别无他法。
他说,有人认为这样硬拼,身体肯定吃不消。但是,我们起跑已迟,又没有比赛的经验;若想取胜,非这么做不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他相信,拼命工作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快乐和惊喜,只要足够持续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他创办的京瓷和KDDI(目前是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都是著名的世界500强。
2010年,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稻盛和夫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承诺每周上班3天。但在重建日航的过程中,从原来打算的一周三天,变成了一周四天、五天,结果一周一大半时间都花费在了日航上。
当时稻盛和夫家住京都,离日航所在的东京距离很远,快80岁高龄的老人一周时间几乎都在东京的宾馆中度过,有时候晚饭就吃2个饭团。
可是你呢?
你究竟为公司做出了多少实际贡献?
你究竟为工作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
你究竟为想要的生活做出了多少努力?
你什么也没有,你有的只是:
见到别人牛逼就眼馋,
轮到自己吃苦就抱怨。
网上还有一句话,让人反感: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其实,真正的努力背后,都是很费力的。
2
所有牛逼的背后
都是苦逼
去年小米上市,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很多人说,中国已经有那么多手机品牌了,雷军40岁了还敢碰手机,难道不怕失败吗?
怕,当然怕。
他和著名产品人梁宁聊天,告诉对方,我前两天注册了个公司,打算创业了。梁宁问他做什么,雷军说:“不告诉你。”
梁宁很生气,说:“你告诉我你要创业,又不告诉我做什么,你会聊天么?”
雷军说:“唉,如果做好了,你自然会知道。如果做砸了,唉......只是刚把公司注册完,就要开干了,心情激动,想说说。”
雷军从大学毕业进入金山,从程序员干到CEO,每天工作16小时,一周七天不休息。到38岁退休实现财务自由时,他已经整整拼搏了16年。金光闪闪的履历摆在那里,他还是怕自己再次创业会失败。
而我们大多数人,还没开始努力,还没开始拼命,就在害怕失败,甚至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
你不妨真诚地问问自己:
你一周实际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有多少?
你一周实际工作产出是多少?
你坚持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多久了?
今天,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故事,总是被大众津津乐道。用今天的话说,马云在大学时期,就已经抛弃了大部分同龄人。
他在内部会议中告诉阿里的年轻人: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
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
你看,所有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如果你想要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就要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代价。
有“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称的刘润,1999年加入微软时,想待两年,学完东西以后就走,他一直在琢磨:怎样用两年的时间,学到别人五年才能获得的能力?
他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加班。
人和人的起点不同,资源不同。如果错过了风口,不能拼爹,我们还能拼什么?
这就是答案:拼时间。先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再探索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说到这儿,我们回到“996”制度上,看看那些国内最牛逼的公司:
华为滨江园区:下班时间集中在23:00,晚上8点半,是不指望有人出来的。
网易杭州总部:下班时间集中在21:00~22:00。晚上9点多有班车,载着一群夜归人。
阿里巴巴杭州总部:下班时间集中在21:30~22:00,但过点以后还有人陆陆续续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
穷困,都是闲出来的;
高薪,都是忙出来的。
在你没有竭尽全力付出100%的努力时,
先别急着矫情和抱怨。
3
玩命工作
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要这么拼?我就喜欢岁月静好,悠闲自在的生活。
没关系,这是你的选择。可是你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抱怨。但大多数人,遇事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
我曾经也是一个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努力工作的同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当有机会被公司重用,承担更重要的岗位和职责时,这种平衡被完全打破了。
有一段时间,因为公司人事调整,我一个人要完成以前4、5个人的工作量,光是做完每天的工作就已经焦头烂额。更痛苦的是,作为内容工作者,每天必须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也捉襟见肘。
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忍不住向一个关系较好的同事海娜抱怨:每天都没有自己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而且还没有取得满意的工作成果。
海娜是公司企业课程部的负责人,比我早毕业一年,和我同期进公司,入职公司7个月,就因为工作能力强而被提拔为负责人。听了我的诉苦,她平静地对我说:
“曾经我也和你一样,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后来终于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如果你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你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我入职7个月就晋升,就是因为我愿意比别人投入更多时间在这件事上。
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找选题,
认真揣摩老板改过的稿件;
每个周末都去书店看书,
找选题,从不偷懒;
甚至路边的广告牌,
我都会拍照保存在手机里,
持续思考……
我不停地写稿、优化,直到我有能力替老板审稿,为老板分担工作,才得到了更多机会。而这背后,是我舍弃了所有其他的时间,专注于工作这一件事。”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
我的确发现,每天早上前几个到公司的人中,每天晚上最晚下班的人中,一定有海娜。
而我反思自己,总是间歇性努力,做不到持续性自律,还容易抱怨。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现实,很残酷。
还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我的直属领导找我谈话,我问他:“你有没有经历过至暗时刻?比如说你之前只有一个人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
他云淡风轻地对我说:“熬过去就好了。”
我听了以后当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你说的倒是挺轻松的,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说一些细节?”
细节就是:
我一个人做这些工作的时候,
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抱怨的,
因为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我反而对此很兴奋。
我虽然经常感冒,
但一边工作一边扛着,也就过去了。
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就在找选题,
哪怕和女朋友吃火锅也在找选题。
不会因为今天已经找到了好选题就不再找,
而是永远在找下一篇更好的选题,
我们很多爆款文章就是这样找出来的。
我又问:“那些牛逼的公司,牛逼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吗?都是这么拼,这么痛苦吗?”
领导说:“没有例外。痛苦就对了。职场是场马拉松,拼的就是持久力。拼一天两天没用,拼三五个月,拼三年五年,才有胜出的机会。”
这次谈话,对我影响很大,我终于不再考虑“加班”这种问题了,也不再纠结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因为我知道,既然无法忍受自己的平庸,选择了更难走的路,从内心深处渴望更好的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选择拼命工作。
4
结语
很多人说,所有工作,到最后都是在拼体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可是别忘了,真正厉害的人,既玩命工作,也用心生活。但没有为工作拼命付出,哪能轻易享受生活?
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为了抢到好项目投资,一天工作15小时,凌晨一两点下班,几乎是常态。
360创始人周鸿祎,和“中关村劳模”雷军一样,是个工作狂,近10年来的春节都是在加班和工作中度过。
马云则说:“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
去年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中,有句话这样说:
“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贵人家,此生你在职场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机会,就是选择忠诚和勤奋。”
若干年后,当你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让你感动牢记的,恰恰是你不顾一切拼命工作的岁月。
与你共勉。
—— 得智慧胜过得银子 其利益强如精金 ——
执行主编:华子 责编:青云
校对:David 配图:Deborah 美编:Deborah
整理人:恩典ing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