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如何度过人生的下半场,副业刚需找到了吗?

                               

文章来源|善商整编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众  只唯实

导 语


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在一切所得之内,首先要寻求智慧。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正文 TEXT 


据报道,2050年的日本若无天灾地变、人祸战争的话,预估超过一百岁的人的总数将突破一百万,真是不可思议的数字。


届时中国又将有多少人口呢?为此,人口结构的变动将是社会与政治遇到的最大的冲击,也将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如今,个人的寿命将会比组织存续的时间更长,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由此,对人们提出了一项崭新的挑战:我们人生的下半场究竟应该怎样安排?


01

在大多数人都从事体力劳动的时代,你没有必要担心自己下半生的生活,你只要按部就班地继续做下去就好了。


如果你足够幸运,在工厂或铁路辛辛苦苦工作了40年后依然健在,那么你就可以清闲而快乐地度过余生了。但今天,大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型工作,而40年的职业生涯并不足以终结知识工作者的人生,他们只是感到厌倦了。


我们听过很多有关高管中年危机的话题,而危机的原因,多半是对工作的厌倦。在45岁时,大多数高管已经达到了他们的职业巅峰,而且他们也知道这一点。


在从事了20年大致相同的工作之后, 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了。但在工作中,他们已经学不到新东西,做不出新贡献,遇不到新挑战,因而也不会产生什么满足感。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另外长达20年乃至25年的工作生涯。正因为如此,自我管理在引导人们开创职业生涯下半程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开创职业生涯下半程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真正开创新的职业生涯。


通常情况下,这只需要你从一种类型的组织转换到另一种类型的组织,比如从大公司的事业部财务主管转任中型医院的财务总监。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完全改变了工作性质。


比如企业高管或政府官员在45岁的时候转行成为神职人员,再比如在企业界工作了20年之久的中层经理到法学院进修,然后转行成为小镇律师。


很多在先前工作中小有成就的人,也会选择开创新的职业生涯。这些人有着相当多的技能,而且也有自己的工作方法。他们需要社群—孩子已经长大,家中已成空巢;他们也需要收入;但最重要的,他们需要挑战。


第二种方式就是发展平行事业。


很多第一职业非常成功的人士,仍从事着所在领域的原有工作,或是全职,或是兼职,或是担任顾问。但同时,他们也在其他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组织任职,每周再为它们贡献10个小时。


比如,他们担任教会的管理者或出任女童子军的地方委员会主席等。他们还可能负责运营受虐妇女庇护所,在当地图书馆担任儿童图书馆员,或在学校董事会任职等等。


第三种方式便是社会企业家。


通常来说,他们都是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仍从事着原有的工作,只不过在上面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


他们也会开创其他事业,通常是非营利性质的。比如,我的朋友鲍勃 · 布福德,他建立了一家非常成功的电视公司,而且现在仍由他负责运营。但同时,他也创建了一家成功的非营利组织,并与新教教会有合作关系。


现在,他正创立另外一家机构,旨在向社会企业家讲授如何在经营好原有事业的同时管理好他们的非营利事业。



能管理好自己下半程的人,可能总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在职退休,也就是数着年头,熬到真正退休。但就是这些少数人, 他们把漫长的工作生涯视为一种机会—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的机会,而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成为领导者和典范人物。


要管理好人生的下半程,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早在进入人生下半程之前就做好规划。30年前,当人们的工作生涯开始被大幅延长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观察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将会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志愿者。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如果一个人在40岁之前没有做过志愿者,那么到60岁后,他们也很难成为志愿者。



同样,就我认识的社会企业家而言,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早在原有事业达到顶峰之前开始开创第二事业的。比如一位成功的律师,他是某大型公司的法律顾问,在35岁左右时,他开始为一些学校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并在40岁时被选入学校董事会。


到50岁时, 他已经积聚起财富,并开始设立和运营示范学校。不过,他还在自己年轻时帮助创建的那家公司担任首席法律顾问,而且几乎是全职工作。


尽早培养和发展第二主要兴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一个人只要活得足够长,就难免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严重挫折:有一位称职的工程师在45岁时错失晋升机会;有一位称职的大学教授在42岁时认识到,他永远不可能进入知名大学任教,尽管他完全有这方面的资格。还有就是家庭生活中的悲剧:婚姻破裂或子女亡故。在这样的时刻,第二主要兴趣—并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可能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工程师,他现在知道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但在工作之外的活动中,比如作为教会的财务主管,他却做得有声有色。一个人的家庭可能破裂了,但通过其他活动,他会找到一个更大的家庭—社群。


在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里,拥有其他选项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历史的角度看,从来都没有“成功”这么一回事。正如一句古老的英国祷词所言,绝大多数人都“安守本分”,别无任何期待。当时唯一的社会流动就是向下流动。


然而,在知识社会中,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很多人来说,他们顶多是不失败而已。要知道,哪里有成功,哪里就必然有失败。


因此,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个人的家庭而言,能有一个可以做出贡献、产生影响和成就自我的地方, 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找到第二个领域—无论是转向第二事业、建立平行事业还是开创社会事业—让我们有机会成为领导者,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成为成功者。



自我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看起来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最基本的挑战,而解决之道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幼稚的。但事实上,自我管理对个人尤其知识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它要求知识工作者要像首席执行官一样思考和行动。


更进一步讲,这种转变,即从听命行事的体力劳动者到必须实施自我管理的知识工作者的转变,给社会结构带来了重大挑战。


在当今每一个社会,即便是那些最推崇个人主义的社会,都认为有两件事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可能只是潜意识里的:一是组织的寿命超过个人的寿命,二是大多数人都会待在原地不动。但如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工作者的寿命超过组织的寿命,而且他们自由流动。


所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也由此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02

人生仿佛一场足球比赛,上半场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寻找成功,赚取人生足够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甚至是为老婆孩子和父母而活。现在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了,应该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了。


对于足球教练和球员来说,中场休息是检讨成败得失的时刻。上半场的成绩如何?哪些策略有用?哪些策略没见效果?必须有所调整,或者干脆放弃。下半场的胜利和中场的决策有因果关系。



我的人生追求究竟是什么?我究竟有哪些特长和天赋?我相信什么?如何把我的生活和信仰融合在一起?你该如何寻找人生下半场的灵感、导师及生活典范?


如果用三条线来描绘人生的起伏:一条代表个人生活,一条代表家庭生活,一条代表事业。三条线将在何处交汇?何处有分歧?继续现在的事业,直到退休,还是要辞职创业?你希望留给自己的儿女什么财产?正如犹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那些正在寻找人生使命的人所提出的问题: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愿望及人生方向是什么?如果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改变什么?


毫无疑问,疯狂的追逐可以使人得到更大的满足。人喜欢把自己埋葬在世俗的热闹、疲于奔命和日复一日的喧嚣中,却不曾停下脚步体会宁静的奇妙和生命的意义。


正如著名神学家齐克果所言:“如果我是医生,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会回答说,制造安静。”中场休息不应该在一个嘈杂的地方,只有在宁静中才能听到上帝的召唤。



很显然,我们的生活宛如茶杯,装满了茶叶和水,没有空间接受任何新的东西。需要我们把旧的东西彻底倒出去,才能装进新的东西。所以,要想搞清楚我们的人生下半场究竟能做什么?


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在一切所得之内,首先要寻求智慧。德鲁克给出的三项原则是:以健康及长处为工作的起点;只为接纳你观点的人工作;选择成功之后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工作,永不退休。


美国商界领袖鲍伯-班福德给出的答案是,人生的上半场追求成功,下半场则追求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不要再为自己而工作,要为意义而工作,要为上帝而工作。

|箴言9: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END·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0)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