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奥派经济学: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才会想起的经济学派

文章来源|善商整编

导 语


从人的欲望满足出发研究经济规律,是奥地利学派的首创,其他学派往往从需求、资本、生产、就业等等出发,似乎这些更具体、更客观、更容易揭示经济学的规律。那么,如果离开了人,经济学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人是谁创造的呢?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是谁在操控呢?


 正文 TEXT 




真正的经济学服务于大众,奥地利学派便是如此。奥地利学派对20世纪后半期自由市场理念在全世界的复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维迎 );对美国主流经济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影响(艾伦·格林斯潘)。


奥地利学派曾经徘徊在主流经济学的边缘,只有到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奥派经济学是“看不见的手”的思想的延续和深化。


一战结束后,借助政府和银行对货币的操纵,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官,都骄傲地宣称:美国已经进入了永盛新纪元。


然而,有两位远在欧洲的学者却“不识时务”地发出警告:公权力对市场的干涉,百害而无一益,不远的将来,美国必将遭遇一次可怕的萧条。美国前一秒越繁荣,后一秒就越苦痛。


这样的“杂音”自然被嘲笑。但未及十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率先爆发。经济学界这才如梦初醒,重拾当年被不屑一顾的忠告。


那两位提出警告的经济学家,一个叫米塞斯,另一个叫哈耶克,都是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人物。


老师L. V. 米塞斯(右)与学生F. A. 哈耶克(左)


除了预言“大萧条”,奥地利学派也预言了苏联乌托邦实验的破产。


“大萧条”发生后,人们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失败。碰巧,正在进行计划经济实验的苏联,取得了一些暂时性的成就。于是,很多西方学者调转目光,纷纷成为计划体制的拥趸。


但奥地利学派的两位主将,米塞斯和哈耶克又站了出来,指出“苏联模式”在底层逻辑的谬误。


半个世纪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证明了米塞斯和哈耶克的预言。


从孤独的发声,再到被精准印证,奥地利学派的两大世纪预言,极大地改变了世人的认知以及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思想体系。


但奥地利学派对人类思想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


奥地利学派

对现代经济学的5大贡献


边际效用——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础。


亚当·斯密作为古典经济学之父,却一直被一个难题困扰——“钻石和水的悖论”:水对于人的生命非常重要,但是水的价格却非常低。钻石对人的生命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钻石却非常贵,这是为什么?


1871年,奥地利学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这本书标志着奥地利学派的诞生门格尔在书中系统提出“边际效用”的概念,也破解了“钻石和水的悖论”。


何为“边际效用”?对于一种财货(商品)一个人拥有它的数量越多这个人对它(包括已有的和更多的)的评价和欲望也就越低


比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买了一屉包子,当他吃下第一个包子时会觉得非常美味,可等到吃第五个包子的时候,非但吃不下去,甚至还会想吐。


对应到“钻石和水的悖论”:水在每个人生活中非常充足,多一杯水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所以效用低;但钻石并非人人都有,从零到一的那颗钻石,会带来极大的幸福和满足,效用就很高。


因为对边际的充分解释,门格尔与同时代的瓦尔拉斯和杰文斯,共同掀起了一场“边际主义革命”,重构了经济学的版图。


如今,经济学界公认,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之上的。


“所有经济体,都始于人、终于人。”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学派创始人


主观价值论——破除客观价值论的谬误


主观价值论,是和边际效用理论一起被门格尔正式提出的。而在之前,古典经济学困于客观价值论,即认为任何物品都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而价格只是围绕这个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现象。


然而,客观价值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张家庭老照片对于一些人无比珍贵,但对其他人如同废纸;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流行歌星演唱会的门票被一部分人鄙夷,但同时被其他一些人趋之若鹜,甚至不惜抢购高价黄牛票。


主观价值论则认为任何物品本身并无所谓的内在价值,只有人对它的判断,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如果一件产品无人问津,那么无论为此付出了多少劳动,它都是无价值的。


主观价值论终结了客观价值论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主观价值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者,提醒他们应该更关注消费者的具体欲望与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


时间偏好利息理论——为利息与资本正名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很多民族与社会都认为:利息就是“不劳而获”、“剥削”与“食利”的代名词。但这种看法,却违背了人的本性。


门格尔的学生、早期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在1884年出版的著作《资本与利息》中,总结了奥地利学派关于利息的观点。


他提出,利息的本质是人的时间偏好——倾向于获得即时满足,而非延时满足。它起源于时间,根基是人的耐心。


比如,你是愿意现在获得100元,还是一年后获得100元?答案无疑是前者。相比在将来获得收益,人更喜欢现在就进账。所以,为了满足人的时间偏好,利息出现了:它会让你有一年后获得120元的选择。甚至即便是高如20%的年利息率,也一定有不少人选择当下的100元。


所以,利息源于人心是作为延迟满足的对价出现的。但在历史上,它却承受了本不应有的恶名。


如今,时差利息论,已被现代经济学吸纳融会,成为现代金融学的基础。


100奥地利先令钞票人物:

欧根·冯·庞巴维克,早期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


机会成本——成本,就是放弃的最大代价


如果说边际效用是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石,那成本概念就是这座大厦拔地而起的支柱。而在现代经济学的语境中,一切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在经济思想史上,最早对机会成本做出系统解释的,还是奥地利学派。1848年,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塞尔,首次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


此后,米塞斯在前辈思想的基础上,对机会成本做出了更为精准的定义:“(机会)成本是最紧迫的、不能再进一步得到满足的其他需求对于主体而言的重要性”。


人的选择有限,为了更重要的选择,不得不舍弃次重要的选择,后者就是前者的成本。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最大代价


机会成本的概念,不仅是现代经济学基石。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非常重要,不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只允许我们去做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情就是应该放弃的。


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真正的引擎


奥地利学派一向认为,“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只会越帮越忙,阻碍经济发展。那么谁才是配置资源和发展经济的主力呢?答案是企业家。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看法,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均衡”太过理想,现实中不存在市场信息的完全对称和资源最优配置。而既然市场中总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也有总会有机会等待人去发现。


奥地利学派将这些潜在的机会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套利,第二种是创新。


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市场刚刚兴起。柳传志发现,单台计算机在香港卖1万元,在北京却能卖到3万元,便开始了计算机生意——这就是套利。


但柳传志很快发现,香港电脑的操作系统是繁体字,北京的消费者亟需简繁汉字切换的功能。于是,他推出了联想汉卡——这就是创新。


在米塞斯看来,企业家的本质是应对不确定性。他们是那些“特别热衷于调整生产适应变化,以谋取利润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原创力、更多的冒险精神、更敏锐眼光;他们是推动经济进步的拓荒者。”


米塞斯的学生柯兹纳对企业家的定义更为简洁: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会的敏感机警


20世纪初,作为师出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世界级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于企业家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论述。他后来在哈佛大学执教,对美国经济学界、商界和政界,产生极大影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对熊彼特推崇备至。



↑【签名版】张维迎教授“企业家四书”(赠珍贵文献)↑

张维迎教授,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奥派学者之一

改开以来最关注企业家的经济学家


  奥地利学派:

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服务于大众

  

可以说,奥地利学派提出的很多基本概念,早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篇幅有限,仅梳理以上五点。


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滋养和启发了很多学者和新的理论:


比如,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有着深深的奥地利学派痕迹,并漂亮地击败了凯恩斯主义。


另外,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都具有浓厚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色彩。


而在华人经济学界,杨小凯、韦森、张维迎、许小年、朱海就、薛兆丰等学者,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影响。



今天,奥地利学派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奥地利学派更主张经济学要走出象牙塔:真正的经济学和经济学者应该服务于大众而不应服务于特定的机构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主流经济学的各流派,有意或无意、或多或少误导了大众。奥派学者们要做的是为大众的思想祛魅让那些人们本该了解的常识重新回归


奥地利学派诞生仅200年,但涌现出众多大师,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是米塞斯、哈耶克和罗斯巴德三位,他们的思想,也是奥地利学派思想的精华。


|箴言9:9-10|

 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

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END·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25)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