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城市浸水无关下水道粗细,听我叨叨小岛国

文章来源|雪田塾

作者|雪田

导 语


岛国日本的灾害性暴雨天气非常多,可是城市浸水却少见,一般雨停即路干,那雨水到哪里去了呢?



 正文 TEXT 

每年一到夏季,就会传来中国城市浸水,汽车淹没,街道抓鱼的图片,从南到北,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来,而且还常常伴随有居民死亡的现象。网上都是嫌国内下水道太细的的各种抱怨,却不见专家意见和政府的改进措施。


要知道岛国日本的灾害性暴雨天气比大陆多上十倍都多,可是城市浸水却少见,一般雨停即路干,那雨水到哪里去了呢?城市良心在地上地下,新学科兴起,前沿学问大集结!


警钟长鸣

七月暴雨后的河南郑州

日本天灾频繁,暴雨台风就是其中一大项。跟大陆比起来,日本的河流流程短,水势急,暴雨来时极易泛滥,自古“治水”“防水”就是人人需要参与的课题。


可是时代发展到现代城市,乃至聚集千百万人口成为大都市,早已和小农时代的用水排水方法完全不一样了,跟着笔者来理清几个概念,您就会基本上把握日本的防涝机制。


上水与下水

“上水”就是城市给居民及工厂等提供的管道自来水,是干净水,是要按取水量交水费的。下水就是居民及工厂等排出的污水,在现今的时代,下水要进行净化处理,工业污水还要进行特殊处理,所以在日本不仅交上水费,还要交下水费(日本的水费帐单上,明明白白写着下水道使用费一项)。

市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管理上下水,相关部门名称叫做“上下水道局”,市府的公务员们都要到那里轮岗,搞清整个流程。

下水道

最早期的城市下水道是排水渠式的(有的渠建到地下),污水就直接排到排水渠,雨水也流到排水渠。后来有了污水处理要求后,就完善管道式下水道,集中到一处进行净化处理,再放流到江河。这种下水道也可进雨水,建筑物的雨水管,路面下水井盖等都直通下水道,水可顺此道流入。

警钟长鸣

科学馆展示的名古屋市下水道主道管

可是日本的下水道却不需要那么粗,并不是大家传说的英国式德国式那种人可以在里面跑的粗豪下水道,因为日本还另有下水路。

下水路

雨水才是发生水灾的元凶,因而城市里设有很多雨水排水路,原则上要求是明渠式的,地表的雨水从道路两边的暗沟流入明渠,不用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这种下水路是防洪设施的一环,不是用来排放污水,而是城市水系形象,平常深受市民喜爱,是绿荫和散步的去处。



明渠式城市下水路、看起来像个小河的排水路

城市大型化后,见缝插针,各处都被建上了房子,包括低洼地和以前的积水滩,这些地方的排水进不了下水路怎么办?

抽水所

一个城市总会有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往低处流,暴雨之下这些地方积水积得特别快。为了不让这些区域的民房、商家、地铁等浸水,市政府设有水泵抽水所,雨天开启后就可以把积水抽到排水路或河里。

名古屋市,240万人口的一个大市,设有四十多处抽水所。平常定时检查,保证随时能启动工作。可是在2000年9月,下了一次集中豪雨,史称“东海豪雨”,市区单日的降雨量就超过了400mm,猛烈的瓢泼大雨,竟然把某低洼处的抽水所都给淹灭了,于是这个地方的民房和地铁全浸了水,好几日退不了。

警钟长鸣

东海豪雨街道浸水

顺便说一句,民房被淹或有被淹危险时,居民都可以去附近的避难所(一般是公立小学校)去躲避几日,渡过难关。

雨水调整池

在自然环境下或农业生产地区,地面上会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湖泊、海子、池塘等,储存雨水和河流溢出的水,对河流的水量起到调节作用。现代的都市人口集中居住,空间逼仄,不断填埋池塘,恨不得每一寸都开发成住人的地方,当超过预想的大暴雨来了之后,光靠排是排不掉也没地方可排的,以至于成灾。

名古屋市在前述“东海豪雨”水灾之后,着手建新时代“雨水调整池”, 也叫做“雨水调节池”,这种“池”建在车站、公园、运动场等公共设施的地下,不占用地表面积,能自动化地处理雨水进出,是高科技与建筑物的现代结合。

警钟长鸣

大曽根站地下巨大雨水调整池

名古屋市在那次造成巨大损失的水灾之后,没有再发生过城市浸水,地下的储水空间“雨水调整池”相继发挥了作用。不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增多,未雨绸缪,这种地下工事还在陆续增建。

警钟长鸣

正在兴建的名古屋站地下雨水调整池

说是“池”,这个看起来可是个巨大的管道式空间,埋在地下50米深,直径6米,长度约5公里,比新干线的隧道还要宽敞。

名古屋站一带地上有各种高楼,有4条铁路线和一条新干线交会,近期还会增加一条入地新干线,地下有不同深度的两条地铁线交叉,还有跟迷宫一样的地下商业街,多维度交叉聚集,异常繁忙。


正是在这最下面要建成如图的大型雨水调整池,以后这里就再不会有浸水的担心了。而且,万一的时候,也许还能作为防空避难所呢。


还要说一句,国人流传的东京“巨大下水道”,其实也是雨水调整池,而不是平常走污水的“下水道”哦,希望看到我文章的朋友们理解日本的机制,不要再论下水道粗细。

透水性铺装

城市的发展是泥土越来越少,混凝土和柏油沥青越来越多,是个地表和路面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损害了自然界的雨水往地下渗透机制,使得过多的雨水在地表横流,这也是造成城市浸水的一个原因,而且会影响到地下水系。

日本的城市发展,现在是要将地表和路面“软化”,当然不是泥土化,是采用一种“透水性铺装”化。比如,铺柏油马路时让它具有透水性,铺人行道也采用透水性材料,停车场地面要有透水性能等。

警钟长鸣

新铺柏油路面的透水性试验

老天不下雨时嫌干旱,老天偶尔下的雨多了些就到处浸水,大骂老天爷不长眼。这不是日本人的风格,日本人把雨水当作老天爷的恩赐,没接住砸了脚,淹了水那是自己做得不够好,需要调整和进步的是自己。

警钟长鸣

日本常见的人行道,可以透水

日本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重视排水防涝,除了公家的措施,还有很多私人家庭也做储雨水槽等,市府都会给予税金优惠。更重要的是,国家为城市环境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都市环境学科

现在日本的不少大学开设了“都市环境”专业,属于工科大类,笔者有所接触,大略介绍一下。这个专业要学习桥梁结构,建筑基础,公路,水理,土质,测量,建筑材料,环境生物等等,给日本的城市管理,水道管理等提供专业的人才。

除了文章前面说的城市上下水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外,国家层面的水系管理,国土开发,环境保护等也都需要这样的专业知识,所以日本是人才培养先行。

有一帮实干的专业人员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细致地规划,日本的灾害实实在在成了“兴邦”的促进剂,最起码的是决不会让一种灾害年年发生,也不会在发生水灾时让市长去站在泥水里现场指挥,而是专业人员来处理,且会让居民既知道灾害发生的原因規模又知道接下来的对策。

都市环境学科非常有前途,也是目前及将来中国最需要的,推荐给有志于环境保护和都市建设,想当技术官僚的年轻人学习,一定会造福国家和人类。

真的希望国内受灾城市的领导来日本考察,希望是真心要取经的那种考察。雪田愿意跑前跑后牵线搭桥。


|撒母耳记下23:3-4|

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晓谕我说
那以公义治理人民的,敬畏神执掌权柄,
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
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189)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