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娱乐至死是一种什么死法 ?(附音频)


文章来源丨善商整编

主播丨宁静的童年


导 语


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还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这篇文章带给我们深层的思考。



 正文 TEXT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是一种什么死法 ?
 
其实用娱乐至死形容,也不太精确。没有娱乐至死的世界,只有到死都渴望娱乐的人。因为大多数时候,娱乐至死都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要性。
 
我们所处的世界,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极端,生存的压力大到每天我们几乎都需要精打细算,需要动用理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追求的目标背后总有无数的加班,失败的感情,放弃的休闲,败坏的身体……
 
所以我们不得不消遣,不得不娱乐,因为再不娱乐,我们就会抑郁而亡了。著名的“3S”理论非常重要:Sex,Sports,Star。这是控制人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压力越大,节奏越快,矛盾越深,娱乐至死的几率越高。

对于社会全面娱乐化的判断和批评,在最近几年很流行。这种判断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的影响。大家知道,英国有两位作家,一个是乔治·奥威尔,一个是奥尔德斯·赫胥黎,他们分别写过两部预言性质的书,即《1984》和《美丽新世界》。
 
《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对这两种情形做了这样的比较: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 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在《1984》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而《娱乐至死》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正在成为现实威胁的不是奥威尔的预言,而是赫胥黎的预言。也就是说,波兹曼赞成的,是赫胥黎而不是奥威尔。

 
这样的“美丽新世界”是一个与赫胥黎、波兹曼担心的“美丽新世界”不同的另一个“美丽新世界”,这个娱乐化世界其实只是一个衍生性的现象,其深层根源仍然在于“老大哥”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正因为这样,在分析娱乐化现象(这个现象从表面看的确存在)的时候, 不应该停留于简单的现象罗列、道德谴责、人性批判或照搬别人的时髦理论,而应该追问:这种娱乐化现象是由什么样的环境、什么力量塑造的?这里有哪些深层次原因?



|提多书3:3-5|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

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

常存恶毒、嫉妒的心,

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

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他便救了我们,

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

乃是照他的怜悯,

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整理人:恩典ing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8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