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我的家乡洋县,有最美的食物与方言


最近,很多人问:远嫁会如何?
作为从陕西远嫁到上海的媳妇,写一本书都说不完。远嫁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我只从一个角度来说吧。

 我的亲身经历
再选一次的话,会嫁到上海吗?
呃——容我想想……

 
今年,是我来到上海的第20年,嫁到上海的第12年。因我生二胎,我妈妈来陪了我一段时间。

母女朝夕相处,让我又重温了家乡很多有趣的方言。

比如说,我妈经常抱着我女儿说,你C大的人,竟然会做这个,会做那个。

C,是跳蚤的意思。C大,指的是,女儿很小。但是并没有骂人的意思,完全是长辈看着襁褓婴儿的那种喜悦——表达方式,实在是很Q啊。有时候看着女儿蜷缩成一个C的形状,再想一想,这方言,真是好玩。

坐月子很苦,我妈就说:“磨过去就好。”

磨,这个字,在洋县话里读第四声。有一种拖延的意思,更有一种忍耐的意思。磨过去,多么恰当的一种表达方式啊——人生,就是因为有了一份磨过去的精神,才能吃的了苦,受得了罪,也才能成就一些正经事儿。

再比如。I do not know ,这个词,在洋县话里被称为:“知不道。”金先生第一次来洋县,就对这个方言特别感兴趣——你们到底是知道而不说呢?还是压根不知道?

为什么不说:“不知道”,而要说“知不道”。雅亿好喜欢‘知不道’?——有一种狡黠的小聪明,有一种知而不言、难得糊涂的意味。

我家乡陕西洋县,食物也很有特色,最好吃的是面皮菜豆腐,家家会做。

 
我娘家的早饭常是街头的一碗面皮,晚饭是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或加豆浆的野菜粥,饺子,用地衣来做包子。
 
我婆家是标准的上海土著家庭饮食,早餐是粥,中晚餐米饭配各种小菜。每次回上海过年,顿顿正餐都是一大桌蟹虾海鲜、鸡鸭鱼肉、还有清炒婆婆种植的几款绿叶菜。

前三天,我陪他们吃三顿饭。到第四天,我借口工作忙就独自躲在书房里啃个面包,怀念家乡的枣糕馍。

 


陪上海家人去菜场,那菜价会让人心疼,我常在龙虾鲍鱼的摊位看着人家支付宝一刷几千块,心想:那么贵,那么难吃,为什么还有人买?

雅亿个人觉得上海菜的精髓,藏在少少的“几粒”。比如宫保鸡丁里的花生、素炒三丁上的胡萝卜丁、生煎包子上的芝麻、油烹素菜里的蒜泥……

我从小吃惯粗茶淡饭,那矫情的胃口,常看到一桌鱼肉就倒胃口,想念撒胡椒粉、漂着葱花香菜、剁了很多姜泥,挖了一坨红辣椒的的汤面。

 
为我这矫情的胃口,慈爱的婆婆学会了做馒头。大姑子常去菜场买手擀湿面放在冰箱里备用,婆家老小陪我去家门口的陕西面馆打牙祭。我包饺子,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婆婆仍乘一碗米饭,把饺子当做众多菜肴中的一道,品尝三五个赞美几句就搁筷。

咱们北方百姓俗话:“好吃莫过饺子,舒服莫过躺着”太喜欢这句话了!(特别是女性生理期的时候,我就想吃饺子、再躺着,可是对打拼一线大城市的成年人来说,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金先生也努力陪我吃饺子、吃面,但是总觉得不够好吃。你看,好吃的东西,没有秘方,好的关系,同样没有秘方,凡觉得辛苦、刻意、牵强,必是强求。 
 


金先生陪我回娘家住,见我们家不怎么炒荤菜,常怀疑会不会营养不良?我告诉他最健康的吃法,就是把主食(米面玉米)做出各种花样来给人吃。在我小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整天喝玉米渣糊糊,只有过年时桌上才会有好几款不同的荤菜。他们却一个个脸颊红润如苹果。在泥巴里长大,不怎么生病,乡下人真是大蒙眷顾。

再比如,他看不懂我们的“一锅焖”。我们叫“熬肉”,把肉跟很多东西焖在一个锅里,特别是一定要加红萝卜(注意不是橙色的胡萝卜)与白萝卜。

舒国治写了一篇文章叫《赞萝卜》,文绉绉地说:“萝卜有一种坚忍性,与大块粗物(如排骨、如牛腩)同镕,亦不失其本色,同时犹能驯化旁伴,相得宜彰。”

雅亿说啊,萝卜就是一个高情商的暖男,适配性强,跟谁都搭调,还能做自己,是理想的老公人选。


上海人讲究每一道菜都丁是丁卯是卯,接受不了上图这个。其实,这道菜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大家都知道曾国藩吧?他就用这道菜来比喻人生很多事情。
“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曾国藩认为:有着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就是一个平庸男人也会立志。朱子说过:做学问就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然后再用小火慢慢地煨。

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的家书中也提到“猛火熬”和“慢火炖”: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雅亿自己是认为,婚姻,就是猛火熬”和“慢火炖”的产物!到最后,夫妻两个人都差不多成了一锅上图的玩意儿——看起来不好看,但吃起来津津有味。在一起会斗嘴怄气,分开了又不知所措。
 

3远嫁后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饿”+“磨”

据我的经验,结婚十几年后,我们夫妻在吃饭这件事情还是没办法同心合意。我跟同在大城市打拼的老乡吐槽,有人会讽刺我说:“还不是你太矫情了。”然后又悠悠地加一句:“其实,我也想吃我妈做的菜豆腐。”


也对,儿时习惯的食物会在记忆谱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成年后,异乡的饭菜只是果腹、吃饱、维系生命。你很难再找到能让你觉得满足、惦记、绵绵亲情不绝的食物了。

远嫁这件事情,年轻时候大家忙于生计,可能没感觉。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到中年之后,你会逐渐体悟词人苏轼一句流传广泛的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熬过十年还可以精神契合、夫妻共读一本书或是交流同一部电影的,非常罕见。大多数夫妻最极致的幸福,就是两口子兴致勃勃烧一锅都觉得很好吃的东西,相视而笑。

谈回远嫁这个事儿,雅亿觉得数算好代价就可以嫁——男女之间婚恋,最终还是图个自己舒坦。你喜欢他,你跟他可以吃到一起玩到一起说到一起,他就算是潘长江,你千里迢迢可以加嫁;两个人说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讲话不投机,他就是吴彦祖,也配不上你(对不起潘长江老师,只是一个比喻,绝无恶意)

想想远嫁,“吃不惯”只是诸多遗憾中的一个。
这次我坐月子,妈妈来的路上跟金先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来看一次女儿,高铁要近千元,太贵了,来一次代价太大了。
其实,我们回一次娘家又何尝不是呢。钱,还是其次,路上的折腾,孩子的不适应,各种掣肘与艰难,都会让我反复拷问自己当初是哪根弦搭错了,嫁到千里之外……
所以,还是那句经典的家乡方言——磨吧,磨过去,磨过去了就是胜利。
磨,是一种对生命的担待。
担待了,忍耐了,包容了,相信了,你也就更能理解何为爱的真谛。
每个远嫁的姑娘,都是爹娘走丢的孩子。所有的磨砺与委屈,都化作了一种随遇而安、凡事感恩的能力。
因为明白,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呼召与回应。
你就不会太纠结,太后悔。
因为清楚当初走进婚姻,是真爱,是呼召,所以雅亿无论什么时候,回首往事,没有遗憾;回望一生,过得很值。因为我知道我的婚姻的本质——磕磕碰碰兜兜绕绕,在吃不惯的时候选择不吃,持续保持内心的丰盈与外在的清爽,饿一饿、瘦一瘦、磨一磨、美一美,我觉得也挺好。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37)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