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38阅读
二战时期,许许多多德国人放弃独立思考,成了纳粹政权的零件和帮凶,这就是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然而,在“平庸之恶”肆虐之处,也有许许多多普通人坚守忠贞信仰,践行上帝行公义好怜悯的教导,以平凡之善对抗平庸之恶。
法国南部利尼翁河畔的胡格诺信徒聚居的小镇勒尚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胡格诺信徒是法国改革宗基督徒,因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历史上饱受逼迫。很多胡格诺信徒移居瑞士英国等地,但仍有一部分留在法国国内。
二战期间,希特勒的军队攻占法国后,居住在利尼翁河畔尚勒邦小镇的胡格诺信徒再一次迎来考验。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根据史实拍摄的法国电影《静谧的村庄》,表现的就是勒尚邦镇的胡格诺信徒救助犹太人的故事。
纳粹政权对法国犹太人展开抓捕,送到集中营关押和杀害。勒尚邦的居民在胡格诺牧师安德烈的带领下,向一批批犹太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掩藏起来。
一个风雪肆虐的深夜,有人敲响了安德烈牧师家的房门,这是一个犹太妇女前来寻找庇护。当安德烈和妻子玛格达听说还有很多犹太孩子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决定与地下组织合作,为这些孩子提供庇护。
在教堂里,安德烈牧师向居民们宣讲《申命记》中设立庇护城的经文:
你若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的这一切诫命,爱耶和华你的神,常常遵行祂的道,就要在这三座城之外,再添三座城,免得无辜之人的血流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地上,流血的罪就归于你。(申19:9--10)
这节经文告诉人们,当无辜之人遭受杀害的时候,束手旁观就是平庸之恶,是上帝必要追讨的罪孽。
人群中响起低沉的“阿门”的回声。人们相信上帝的话,然而,外面风声正紧,不少保护犹太人的法国人已经遭到逮捕。
聚会结束后,安德烈牧师和妻子一一走访村民,问是否愿意接受难民,不少村民却犹豫了。他们真切地同情犹太人,但他们也要保护自己和家人啊!
然而,当那些犹太人(其中大多数是孩子)真的到来的时候,当牧师领着那些骨瘦如柴、瑟瑟发抖的人再次来到村民面前,那些曾经拒绝的人家敞开了家门。他们内心的良知不允许他们关起门来。
安德烈牧师后来遭到逮捕,但勒尚邦小镇保护犹太孩子的行动依然没有停止。据统计,截止二战结束,勒尚邦小镇的居民先后收留了5000名犹太孩子,并帮助他们逃到安全地带。
虽然犹太人对勒尚邦的人深怀感激,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英雄。对他们来说,行义不是壮举,而是本分。
对于勒尚邦人的义行,有些西方学者竟然称之为“平庸之善”,以对应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概念。我本人抵制这种所谓的“平庸之善”的说法,善不可能带来平庸,而只能带来奇迹,在教会历史上我们见到了太多这样的奇迹。
相对于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我们可以称这种义举为“平凡之善”。在人类历史中,平庸之恶并不鲜见,而平凡之善更是没有缺席。
人类历史就是善与恶的角力。因为十字架上的神子,善终必会得胜。基督信仰是平凡之善的造血细胞。
美国哲学教授哈里是一个犹太人,他长期研究制度化罪行,搜集了很多纳粹集中营的资料。虽然距离那个时代已经几十年了,但他越深入挖掘,越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他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沮丧,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直至有一天他发现了勒尚邦小镇胡格诺信徒保护犹太孩子的资料。翻阅资料的时候,他感到脸上发痒,想用手擦一下,没想到手指竟是泪水。不是一滴两滴,而是整个面颊。
哈里教授也成了勒尚邦的胡格诺信徒营救的犹太人之一,尽管已经是战后几十年。他从笼罩自己的抑郁中被拯救出来。
后来,哈里教授在一个集会上讲到勒尚邦小镇的故事。
演讲结束后,一个犹太妇人走到前面说:“你所提到的那个村庄救了我三个孩子的生命。”她接着转向会众说:“纳粹屠杀诚然是暴风和雷雨,但在勒尚邦小镇上空却映现出奇妙的彩虹。”
105338阅读
103603阅读
101818阅读
101688阅读
101593阅读
101551阅读
101517阅读
101305阅读
10106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