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你我祷告对了吗?









主是我们喜乐的力量

在周日敬拜当中,传道人讲一篇《藉着基督使我们以神为乐》说到: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有盼望的话,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苦,他依然能持续的活下去。


因为,有使命,有那份永恒不变的爱在伴陪着他,也会不断地激励他前行。


是的,我们属神的儿女在外人看来是不正常,但我们在真理中是有自由和喜乐的。那是主已经成为了我们喜乐的力量。


你知道喜乐和快乐的区别吗?


喜乐是可以长久保存的,因为以神为中心,这个人必会赋予神给的使命和同在,这份喜乐是永久的。


快乐是暂时的,它的期限非常的短,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


感谢主,我们是神的儿女,知道我们的神是喜乐的神,更加确信因着神,我们的生命一定会被翻转,更清楚自己为什么去生活。


这让我想到,戴德生在17岁时,他清楚自己得救,渴慕追求主,要以生命报答主的大恩。


在一次祷告中,在那种庄严深刻中感受到他的奉献已蒙神悦纳,神的同在极其的真实。当时他俯伏在地,心中充满对神无限的畏惧,又感到无限的喜乐。


于是,在那一年,他里面清楚神的呼召,忍痛舍弃爱情,坚决到这块土地去传福音。


他为着这份呼召积极预备自己,学习中文以外,还学习医学,不断运动锻炼身体,以求可以适应当地的艰苦环境。


此外,他每日操练过简朴的生活,放弃一切享受的权利,以神为乐,更多信靠主,顺服主的带领。



感谢神!当一个人将自己的人生、梦想,配偶、儿女交托在神的手中,神必以得胜的恩典带领你。因为要得着神的帮助,你必须学会放手,学会以神为乐去生活、去经历......


有神的人,永远有希望,永远有喜乐的盼望。


真的,神巴不得把一切的好处给敬畏他的人,他乐意把属天的恩典倾倒在我们身上,他甚至要我们“试试他”,是否为我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我们,甚至无处可容。


亲爱的家人!求主除去我们里面私欲打转的意念,引导我们过一个以神为乐的生活。愿在一切的事上都认定神,顺服神的带领,不靠自己的聪明。


【诗37:3-4】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当我们放下自己的权利,以神为乐的生活,去经历神的同在,用心体会那份宝贵的救恩来之不易时,我们的心就会变的柔软,不再刚硬,而是愿意投靠在神的里面,凡事感恩。


有人这样说:祷告不是命令神,而是专注神的命令;祷告不是向神强求,而是顺服神,听神指挥。


是的,不是我们用祷告感动神,而是神赐下施恩叫人恳求的圣灵来感动我们祷告。


记得我看到一篇短文,非常有意思。也给我一些提醒。

它的题目叫「我求神」,内容是这样写的:


我求神拿走我的习惯。

神说:「不。不是我拿走,而是你要放弃。」


我求神让我残障的孩子变成健全。

神说:「不。他的灵魂是健全的,他的身体只不过是暂时的。」


我求神赐给我忍耐。

神说:「不。忍耐是患难的副产品,不是赐下的,是要学习的。」


我求神赐给我快乐。

神说:「不。我赐给你祝福,而是否快乐,则在于你自己。」


我求神不让我受苦。

神说:「不。痛苦会让你远离世上的挂虑,而更靠近我。」


我求神让我灵命成长。

神说:「不。你要自己长大,但我会修剪你,让你多结果子。」


我求神给我许多今生可享受的东西。

神说:「不。我要赐给你的是生命,让你能够去享受一切。」


我求神帮助我去爱别人,就像他爱我一样。

神说:「啊,你终于求对了!」


亲爱的家人,你我祈求对了吗?


祈求主怜悯我们,帮助我们遵守祂的命令,过以神为乐的生活,让我们里面常常有满足的喜乐,不要因外界的影响或人的言语,独自在长久的日子难过......而是凡事在爱里有盼望和信心。


祈求主给我们回转的力量和心志,紧紧抓住祂的应许。因为神为我们做的,是我们人不能做的。


感谢主,我们的人生在神的手中,必不至羞愧!


>>与你一起祷告:


恩慈怜悯的天父,祢是万福泉源。祢怜悯的手展开,我们就得以饱足。祢使我们饱享祢的恩慈,像牧人喂养我们,又像友人一样眷顾我们,也像细心的母亲呵护无助的幼婴。


主啊,怜悯赦免我们常以自己为中心的活着,求祢的圣灵来感动我们谦卑回转到祢面前。因为,祢对敬畏祢的人都有无限的怜恤。


主啊,祈求祢的恩手展开遮盖我们,并扩展我的心,洁净我们的私欲,使我们常有感恩的心。以至我们顺服祢的旨意是喜乐甘心的,也愿祢的恩惠永在祢儿女的身上。


主啊,求祢帮助我们不再犯罪,只行在祢的话语里面,求祢使我们的生活荣耀祢的名,最后进入主的荣耀里,永远称颂祢荣耀的名。祈求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7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