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吃饭不是什么简单事


多年前,我接到一个线索,因为化工厂污染,一个村庄的上千亩小麦枯干死亡。


我乘长途车先到达那个县级市,再从那里搭上路过那个村庄的汽车。


在一条沿河公路边下了汽车,跨过一座石桥,就到了我的目的地。


正是初冬季节,寒潮还没有来,田里的麦苗长得茂盛油绿。可是,在村庄南边的田野里,麦苗却一片片干枯死亡。这一切,和不远处的一座化工厂有关系。


村民说,那天夜里,化工厂排放大量刺鼻的气体。虽然关着窗户,有人在睡梦中被呛醒。


不幸的是,当天夜里正在下大雾,毒气融入雾气当中,在田野上一团团飘荡。雾气飘过的地方,麦苗齐刷刷地死了。


我在村里村外采访了整整一天。天黑下来了,一个村民把我拉到他的家里,住了下来。


虽然在农村,这个村民家屋里却拾掇得干干净净,暖意融融。两口子为我包起了饺子。在农村,包饺子招待的可都是贵客。


稿子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各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村民们的损失得到赔偿。


时间不长,一封举报信寄到报社,说记者与村里的人是亲戚,写这篇稿子纯粹是以权谋私。


我看到举报信,但心里很坦然。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说我和村民是亲戚,因为我住在村民家里,而且吃了人家包的饺子。因为这样的“亲戚”,我感到很自豪。


这样的“亲戚”,我还真有不少呢!我二十几年采写民生新闻,多次住在百姓家里,吃百家饭是常有的事。


如果记者采访都是政府安排好的,吃不到百姓家里的饭,写出来的稿子,视点自然不同。

       

                  吃土豆的人 荷 梵高


在美国学者托马斯.福斯特看来,“吃饭”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里面往往有很深的“意蕴”。他在《文学课》中写道:


在现实生活中,掰开面包一起吃,是“分享”与“和平”的行为。人们往往请朋友吃饭,而不会请敌人用餐。事实上,我们对就餐对象非常挑剔。一般而言,与人就餐就等于是说:“我喜欢你,我会陪伴你,我们是一个战壕的。”


吃饭不仅是为了饱腹,而是有着更多内涵。


当桌子上的美食都摆好以后,某个家庭成员却突然宣布自己不舒服,不想吃饭了,或者干脆说自己没胃口。再美味的食物,在别人的嘴里也会味同嚼蜡。所以所罗门有箴言说:“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17:1)


朋友之间表达感情,是用“在一起吃顿饭”来体现的。如果一个城市的好朋友很少在一起吃上一顿饭,朋友之间的感情便会渐渐冷淡下来。两个难得见面的朋友在路上相逢,寒暄一番之后,其中一个说:“抽空在一起坐一坐”,然后便杳无音信,这样的朋友其实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坐在一起吃饭的。大卫在诗中说:“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诗1:1),表明自己的立场。保罗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5:11)。


保罗说不该在一起吃饭的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罪人,而是特指教会里假冒为善的人。


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最让人难忘的情节就是刚刚走出监狱的冉阿让在遭到众人的排斥下,得到主教热情地招待。主教摆上银餐具银烛台,像招待贵客一样招待冉阿让。银餐具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


圣经用筵席来形容众圣徒在天国相会的情景。当主耶稣被捕的那一夜,与门徒举行了最后的晚餐,并且在这里设立了圣餐制度。


两千年前的时光过去了,圣餐在基督教会一代代传承,从未中断。门徒们每次领圣餐都会重温经上的话:“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林前11:26)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愿每一餐饮食都得到珍惜,每一餐饮食都饱含爱和盼望。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05)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