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44阅读
偶尔浏览旧杂志,看到署名“明前茶”的一篇文章,介绍奥地利作家艾尔诺.盖格尔的纪实作品《流放的老国王》。
盖格尔的父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饱受阿尔茨海默病的折磨,他给父亲起了个绰号,叫“流放的老国王”。而他自己,就像老国王忠诚的管家一样侍奉父亲。
他与父亲一起唱几十年前的民谣,因为唱歌可以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获得愉悦和安全感;他帮父亲刮胡子;晚上,当父亲要光着脚出门溜达时,他给他套上棉衣和袜子,陪他在院子里走一会儿,再引导父亲回屋到床上去。
虽然照料父亲让盖格尔精疲力尽,但当父亲难得有清醒慈祥的时候,便会让他感到很大的安慰。在这样短暂的时刻,父亲会心疼顶着雪花的儿子,紧握他的手帮他暖手;儿子趴在膝盖上写东西的时候,他会帮儿子扶着本子;儿子在躺椅上小憩时,父亲会用手轻轻抚摸他的脸。
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国王什么时候回家?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要牢记他正处在被流放的苦痛中,而家人的爱能令他稍感安慰,就可以了。”
读完这篇文字,我的心受到触动。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亲人,正处于流放的苦痛中?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读到刘同森弟兄写的照料自己母亲的文章。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已经七年了,这几年更是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姐弟几个细心照料老人,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
老人不知道吃饭,给她喂饭时,要不停地呼唤。叫一声“娘”,娘答应一声“哎”,趁着老人张口的一瞬间,赶紧把汤勺伸到老人嘴里。喂一顿饭,差不多要叫一百二十声“娘”。
同森弟兄告诉我,老人信主多年,而今身患顽疾,虽然不认识眼前的亲人,却能够完整地背诵主祷文,还能跟着同森弟兄一起唱赞美诗。
读同森弟兄的文章,深为姐弟几个的孝心而感动,仿佛听到那一声声呼唤娘的山东口音。
在姐弟几个当中,同森弟兄和二姐是基督徒,在他们身上更是肩负重任,不仅要照料老人的身体,更是在通往天国的旅程上,照料好老人的灵魂。
人的痛苦和疾病,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隐而不露。在我们身边的人当中,有些人虽然看似正常,但他(她)的心灵也许正在遭受流放的煎熬。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缺乏敏锐细致的爱心,对亲人的痛苦视而不见。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少年时候,有一段时间,他母亲常对他说赌气的话:“看我走了谁还疼你!”他对母亲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有一天,他在学校里被叫回家,母亲已经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她寻了短见。
每当回想往事的时候,他都会感到很懊悔。在母亲出事前不久,她的好几个亲人离开她,她与父亲感情不和,常常吵架。那个时候,母亲不仅爱和他说赌气的话,还常常一个人发愣。在她下决心离开之前,其实已经露出种种征兆。
他有时候会在梦中梦到母亲。夜半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枕头。他不知道母亲的灵魂经历了怎样的至暗时刻。
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实在应该多一些细心。当众人正在欢笑的时候,不知谁的心灵正在遭受遥远的流放。
对于他人莫名的怒火,应该多一分包容和担待;对于他人久久的沉默,应该多一些关怀和陪伴。
这个世界就是一段旅途,人们应该相互陪伴和扶持,“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6:2)。更重要的是,那来自永恒的光照亮你的灵魂吗?要举起那灯光,照亮更多人脚下的路。
105344阅读
103605阅读
101821阅读
101691阅读
101597阅读
101554阅读
101519阅读
101306阅读
10106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