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一场捍卫阅读自由的战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德国在国内及占领区实行思想控制,要求人们把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奉为圭臬,对不合乎纳粹主流思想的书籍进行大清洗,大量书籍被堆在广场上焚毁。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声称,从熊熊燃烧的图书余烬中,将会升起德意志新精神的凤凰。


美国记者伯查尔在报道纳粹焚烧时写道:


当我还在写这篇文章时,熊熊大火仍然在燃烧,伴随着缕缕烟云消失的又岂止学生们的偏见和狂热呢?丰富而又古老的德国自由主义,如果说过去还留下一些的话,也在今晚的大火中消失殆尽。

      

                        纳粹焚书场面


伴随着纳粹军队攻城略地,一座座图书馆惨遭洗劫,许多珍贵文献被毁掉。占领区内的犹太人在被送入集中营之际,挖出深洞,把希伯来文圣经和书籍深埋到地下。

       

纳粹焚烧的书籍中包括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书。她对纳粹的行为非常愤慨,在一封给德国学生的公开信写道:


如果你们认为思想可以杀死,那么,你们丝毫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的暴君经常这样做,然而思想同样在他们的强权中升起,最终战胜了暴君。


与纳粹焚烧书籍、控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戴思想自由的美国人掀起一场捐书运动。美国人踊跃捐书,让士兵们能背着书籍上战场。

       

                     美国人捐书场面


美国总统罗斯福带头捐出自己的藏书。他在讲话中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书可以被焚毁---然而,我们更知道书不可能被火给消灭。人会死,但书会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毁灭记忆。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把思想永远禁锢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知道,书便是武器。


面对军队的巨大需求,在捐书运动的同时,美国政府向出版商订购方便携带和阅读的军供版图书,以确保美国的战士获得精神方面的装备。


据统计,德国二战期间毁掉了1亿册图书,而美国政府为军人提供了超过1.2亿册图书。就像有评论所说的那样:“在这场书籍大战中,美国毫无疑问取得了胜利。”


当人们为美国士兵优良的物资装备而惊叹的时候,哪里知道到这些士兵在精神方面的优良装备。相对物资装备,这些精神装备给士兵们提供了更大的力量。


美国作家莫里.古皮提尔.曼宁在《当图书进入战争》中写道:“军供版图书无处不在:战士们排队打饭、等待理发时,受敌军炮火压制躲在掩体里时,等待执行一项没有危险的飞行任务时,都在阅读这种版本的图书。它们如此大受欢迎,一位水兵开玩笑说:‘如果有人的裤子后袋没有鼓起来(指裤袋里装着书),那就好像没有穿制服。’”


曼宁在他的书中说,当纳粹德国四处焚烧书籍的时候,“美国士兵衣兜里揣着书,向诺曼底海岸发起猛攻,朝莱茵河挺进,解放了欧洲;他们从太平洋的一个死亡之岛跳到另一个死亡之岛,从澳大利亚的海岸进攻到日本的后方。”


《经济观察报》曾刊登文章,介绍黄裳先生和他笔下的美国兵。当年,黄裳担任美军翻译,转战滇缅,在他的眼里,“战场上的美军战士精神食粮之丰盛,令人咋舌。战士们不但有《生活》、《时代》、《展望》、《纽约客》、《新共和》、《地理旅行杂志》、《美国摄影杂志》、《老爷》等杂志,战士还办有自己的报纸,可以在报纸上批评上峰。军中更有形形色色的书籍,包括奥尼尔的戏曲集,狄更斯的小说,‘纽约客派’作家的散文等。”


黄裳先生没有提到的是,在美国士兵携带的军供版图书中,有一部中国作家的作品,那就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美国军供版《骆驼祥子》


美国陆军少校托马斯.马歇尔.史波丁说,“书使我们的士兵以及与我们共同战斗的其他国家的士兵感到生活有价值”,并且激起了“美军惊人的战斗精神”。甚至那些在战斗中疲劳了的部队,疲惫、筋疲力尽,通过读书很快便恢复了活力。尽管他们被训练去杀敌,在前线服从无可比拟的残酷任务,然而书籍的出现似乎证明“我们的士兵们还仍然是人类”。


一个水兵在给作家贝蒂·史密斯的信中说,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后,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麻木和死亡。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他读到她写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时,感觉自己的心被翻转过来,重新焕发了活力。

       

                   战地医院读书的伤兵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贝蒂.史密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小女孩弗兰西住在穷人区,父亲常喝醉酒,母亲靠给人擦地板为生。她的外祖母没有文化,连字都不认识,却建议弗兰西的妈妈给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她自己给孙女讲民间故事和童话。


弗兰西虽然在困境中,却因为拥有这样的精神财富而坚强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书名中的那棵树形容的是天堂树。它的种子不论落到什么地方,都会长出一棵树来,向着天堂的方向努力生长。


在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一名受伤的士兵被救了出来,但他装着《圣经》的背包丢落战场。一个战友不顾生命危险,杀回敌阵,把《圣经》抢了回来。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捍卫阅读自由的战争。读书虽然看似简单,却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人类对梦想和自由的争战却依然在持续。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场惊心动魄的有形战争,都受制于肉眼不能看到的灵魂争战。为了让孩子们不失去读书的自由,不失去对生命的盼望,愿更多人的灵魂能从昏睡中醒来,警醒守望。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424)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