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廊桥遗梦”式的婚外情,真爱还是错爱?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时评】

文|雷鸣


《错爱:婚外情的危机与转机》特别提出两种爱的方式:所谓爱是从自我缺乏出发,期望在关系上获得医治和补偿,称之为“缺乏的爱”,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从关系上获取自己欠缺的东西。另一种爱是“倾流的爱”,着眼点不在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而是关怀对方的成长。


2017年3月10日,经典爱情小说《廊桥遗梦》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在得克萨斯州的家中去世,享年77岁。生前他一直在与多发性骨髓瘤斗争。


沃勒的代表作《廊桥遗梦》于1992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沃勒在11天内就完成了初稿,本来是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但有人建议他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小说出版后极为畅销,长达3年位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美国卖出600万册,并被翻译为中文在内的40多种语言,在全球卖出1200万册,就连书中写到的麦迪逊县的廊桥都成了国际著名景点。


令人唏嘘的是,随着作品的大卖,华勒从默默无闻的作家摇身变成百万富翁,他离开了自己从小生活成长的爱荷华州,搬到了德克萨斯州的一座农场,不久便与结婚36年的妻子离婚,二人育有一个女儿。


婚内出轨还是为爱克制?


1995年,《廊桥遗梦》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伊斯特伍德本人与梅丽尔·斯特里普携手出演,电影全球收获1.82亿美元票房,入围了奥斯卡影后提名,还进入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部爱情电影之列。小说也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


《廊桥遗梦》讲述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丝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丝卡相遇、相识和相恋。两人一起度过了难以忘怀的4天浪漫缠绵。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丝卡不愿放弃后者,最终选择与深爱之人痛苦分手,而罗伯特则选择了成全,但是四天的完美之恋却换来了半生的彼此怀念。


多年之后,弗朗西丝卡知道了罗伯特的死讯。在生命的最后旅程,她立下遗嘱,要子女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桥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但求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


故事感人深刻,又不矫情做作。这本“速成”的小说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爱情圣经。


世界各地的情侣纷纷来到麦迪逊,在廊桥和真心相爱的人举行婚礼。麦迪逊郡温特塞特镇只有4200个居民,每年却要接待无数游客,秋天还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廊桥节”。


游客在这里买印有廊桥的T恤、香水和明信片,甚至专门去排队使用标有“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厕所。


不过,这本书也同样引发了不少的争议,这究竟是一场令人不齿的婚内出轨,还是值得赞赏的为爱克制?尤其是随着作者沃勒的离世,这个话题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用文学包装的“婚内出轨”:


铜锣巷里卖春芽儿:“同样是出轨,发生在文学里就是艺术,人们会自发从多个角度解读,可是作者本人都未必有那么多想法。而现实里的出轨,只有被骂的份儿。”


去大海,去森林:“没看过廊桥遗梦。对婚外恋有一点疑问。那些婚后遇见真爱的人,当初都不是因为爱而结婚的吗?如果是,那么和原配当初的爱情又算什么?这样的他如果和婚外恋的对象结婚,确定不会遇见更加适合自己的人,然后为了新的真爱继续移情别恋?这是真爱?”


申万宏源证券阿锋:“一场外遇搞得这么煽情!”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为爱克制”:


吐槽亦人生:“如果没有弗朗西斯卡对家庭的坚守,也不会显出她与罗伯特之间爱情的伟大。”


zhao1*^_^*:“他们俩的感情就像叶芝的那句诗一样:‘我的头脑中有一团火’,来得热烈,但正是在热烈中克制才显得那么可贵和令人动容。就像男主人公的信中所说:‘我记得你的话,我尊重你的感情。也许你是对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那个炎热的星期五,从你的小巷开车出来是我一生中做过最艰难的事,以后也绝不会有。’”


劝劝我好想吃桃子_L:最后女主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选择放弃了自己深爱的人。她放弃了爱情,战胜了欲望。为爱克制,也为爱隐忍。


面对这样的爱情,人们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众说纷纭,有的网友则认为无关对错,只关乎选择,如恒变百合所说:“爱情的产生没法克制,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选择真爱或者选择责任都可以理解,是不同的人的选择。”


也有的人则选择高举爱情,恰如网友睡在树上的猫说的:“爱情没有先来后到的,不被爱的那个人才是第三者——虽然我是一个已婚妇女,我却常常跟我老公说:‘如果你某一天喜欢别的女人了,请尽早跟我说,我会祝福你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千万别让我最后一个才知道,被人看做傻子。’”


Fan:“‘婚内出轨’也是爱啊!所以真要碰到喜欢的就去爱吧,这种事情没有道理可讲的,与其受着名存实亡的婚姻,不如再给双方一次机会。”


到底谁是谁非,还是无所谓是非?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座廊桥吗?每一座廊桥都值得推崇吗?



出轨带来的伤痕累累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旧梦是好梦。它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认识你我用了一下子,爱上你我用了一阵子,忘记你我却用了一辈子。”


这是《廊桥遗梦》中感动了无数人的经典台词。


因为仅从人的观点来看,弗朗西丝和摄影师罗伯特的确爱得轰轰烈烈,最终却又能够为了责任和义务而选择黯然别离,不可否认,他们之间的确是真诚相爱的。


可是,另一方面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就算在出轨前面加上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出轨还是出轨啊!如果仅仅聚焦在相爱的两个人身上,爱情的芬芳会让我们感动迷醉,可是如果把视野再拉大一些,当涵盖那个可怜的弗朗西丝的丈夫时,爱情这杯美酒,似乎就多了一些发酵的味道。


记得有一位朋友和我说起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他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和妻子结婚几年之后,两个人由从前的和和美美,随着孩子的到来,而变成了磕磕绊绊。常常会因为孩子,而不断引发争吵。


因为孩子总是哭闹,再加上两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奶爸奶妈,这样的措手不及,常常触碰他们彼此心情的底线,从而导致一场场大同小异的不快和伤害。日子渐渐麻木了爱情,当一个爸爸还依然在为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孩子的哭声却再也换不回妈妈的到来。这样的案例实在并不鲜见,很多人为了自己所谓的真爱而离婚。


有一个非常火爆的微信号,叫咪蒙,而平台的作者就是她。咪蒙对家庭生活的温暖记忆止于初中。那时,在床单厂做木匠的父亲决定从商,有了钱,包里每天至少装着一万块。他酒席不断,风流事也不断,家里开始有了矛盾。


13岁时,父亲的情人闯到家里闹事,将母亲拖在地上骂。咪蒙从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冲上去就要砍人,对方见势不妙,鞋没穿好就跑了。


咪蒙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父母的争吵、哭闹,以及她至今都无法理解父亲毫无愧疚的背叛。他会在客厅与朋友讨论嫖娼的心得,不在乎女儿就在隔壁房间。有天放学回家,咪蒙发现父亲与保姆在卧室调笑。当时她16岁,而保姆15岁。提到父亲对她的影响,咪蒙说,“我对男人、对人性的(信任)全面崩坏。”


父母痛苦的婚姻终结于咪蒙高二的时候,但母亲经济上并不宽裕,大一时他们复婚了。伤痛再次循环。年夜饭,父亲把情人全家带来,咪蒙无法忍受,当着所有人的面让他们走。母亲说过年亲戚都在,算了。“为什么要算啊,为什么要算啊?”采访时,咪蒙回忆起这件事,情绪罕见地激动起来,声音哽咽,“这个事情为什么可以算了?我觉得不能算。”



究竟是爱还是欲?


在圣经中,有一处特别讲到了一个关涉情感的故事。大卫的儿子暗嫩爱上了自己的妹子他玛,甚至爱到一个程度:苦恋成疾,一天比一天憔悴、消瘦。如果套用一下美好的文学描述诗句,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也一点不为过。


如果没有后面朋友约拿达暗中的教唆,或许暗嫩最终很可能成为那个为爱而陨身不恤的爱情王子。结果,最后却演绎了一出狗血剧情:设计把他玛从王宫中骗出来,然后用暴力玷污了对方。随后,可怕的一幕来到,得手后的暗嫩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竟然非常厌恶他玛,厌恶的程度比以前爱她的程度更大,他对他玛说:“你滚出去!”(撒下13:1-15,现代中文译文)


看着暗嫩前半场的表现,仿佛人间情圣,可是后半场的流露,却又有如人间恶魔。难道暗嫩不是为爱成疾吗?难道那么多个日日夜夜的思恋,都是梦幻吗?所以一切竟然可以在一瞬间彻底翻盘,曾经的付出可以轻易被一夕得手统统抹杀,轻易得令人难以置信,真实得有些残忍!


如果他们不是兄妹,如果暗嫩没有后面的劣迹,再稍加一点克制和忍耐,只怕又是一个《廊桥遗梦》的动人爱情故事。


那么,真爱就是欲望再加上一点克制和忍耐吗?


圣经当中对真爱下了一个如此美好而又精准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暗嫩的表现看起来是爱,实际上却是欲望。爱与欲是完全不同。爱是忍耐,欲则要立时满足;爱是恩慈,欲是残酷;爱是不做害羞的事,欲是不择手段;爱并不要求随自己意思行事,欲则要照自己的方式办事;爱是永不止息,欲是满足后随之丢弃或归于平淡。欲在起初可能与爱雷同,但是在肉体上表达出来或发泄以后,就会自我厌恶或憎恨对方。


或许暗嫩并非一点都不爱他玛,只是他的欲望更多,他里面那一点可怜的爱,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善待他玛,一切只有索取、占有和抛弃。


斯图尔特·斯科特(Stuart Scott)博士在《敬虔的丈夫》一书中指出了八种错误的爱情观:错把浪漫的感觉当作爱、错把身体的吸引当作爱、错把性当作爱、错把需要当作爱、错把自己得益处当作爱、错把甜言蜜语当作爱、错把只做不说当作爱(这种扭曲的爱在各种谬误中最接近真爱,但仍有可能不是爱)、错把“坠入情网”当作爱。这可能是最容易误导我们的了,但是“坠入情网”不是一个圣经词汇。神始终指教我们:爱是委身,是选择,是行动,而不是一种状态。“坠入情网”往往指一种状态,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深陷于这种状态中,自然有一天也可以离开这种状态。世上有些事,人们是可以选择先投入又退出的,但真爱不在此列。


很多时候,面对爱情,人们并非爱的不真,只是把爱情放错了对象,对暗嫩和他玛如此,对于弗朗西丝和罗伯特同样如此,一个不该爱上自己的妹妹,一个不该爱上有夫之妇。


错位的爱情,爱的越深,固然震撼越大,悲情的色彩却也同样越浓。



由“缺乏的爱”成长为“倾流的爱”


在黄丽彰所写的《错爱:婚外情的危机与转机》一书中,特别提出了两种爱的方式:所谓爱是从自我的缺乏出发,期望在关系上获得医治和补偿。这种爱称之为“缺乏的爱”,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从关系上获取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另一种爱是“倾流的爱”,着眼点不在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而是关怀对方的成长,成就对方成为更丰富的人。能够付出这种爱的人,内心充满资源,有较高的自我价值和确信生命的爱。


“缺乏的爱”是充满焦虑的,人内心不平静,通过操控别人达成某种目的,希望改变对方来缓和内心不安的情绪;“倾流的爱”充满能力,重在给予而非接受,是丰盛生命的表达,对对方有一份尊重。一个人能够倾流地爱,表示他已经在关系中超越了接受、剥夺与囤积的阶段。


显然,暗嫩是“缺乏的爱”的爱,弗朗西丝也同样如此,她从关系上获取自己所欠缺的激情、浪漫和温馨,这一切是她原本那个平静琐碎的家庭根本无法供给的。


由“缺乏的爱”发展至“倾流的爱”,是一个成长的历程,需要不断的磨炼,甚至会充满了泪水。恰如黄丽彰所指出的,“有时候看见自己丑恶的面孔也难于接受,然而这是一种人格的培养,在过程中虽有痛苦与颓丧,但盼望借着上帝的爱与恩典,我们能不断提升自己,与上帝更加接近,培养爱人的能力。”


因为离了神,我们各自视角的爱情,虽然也有令人动容的地方,却仍然是那么有限,甚至会彼此伤害。


有一位牧师在一次讲座上分享与妻子新婚不久后的经历:结婚前,师母在我眼中是可爱单纯的女孩,心想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呢?就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我;相对的,师母婚前也认为,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沉着、稳重、负责任的男人?


在经历几番波折之后,两个人终于结婚,但婚后生活中发现,师母常常丢三落四,出门一定会丢东西。当时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女人呢?而师母也同样的反应,每次跟牧师热情相拥时,牧师都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热情奔放的师母便认为,怎么会有这么呆板的男人啊!


他们二人常因各方面的不同而争吵不休,婚姻几乎亮红灯,后来因为信仰,两个人才发现经营婚姻的秘诀,用基督的眼光看待对方,爱和包容,慢慢地,婚姻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在《婚姻的意义》这本书中,作者提姆?凯勒牧师深刻揭示了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建造属灵的友谊,夫妻二人携手走向基督新造的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时常把眼光转向上帝。否则,迟早会因为无法忍受对方,而导致婚姻的崩溃。


记得刚和妻子结婚的那段时间,我感觉没有什么磨合期,但有一点不好,就是感觉妻子总是在挑我的毛病,一会说这里不好,一会说那里应该这样。


哎呀,真是让我烦透了!当时,心里面只有一个想法:“其实,你把嘴闭上,我就觉得世界非常美好!”


站在妻子的角度,其实,她完全是为了我好。我那时的生命光景还是非常幼稚的,而妻子则相对成熟。再加上,她一直在教会中是讲道牧养的。所以,看到问题,就想指出来,帮助我成长。哪知欲速则不达,她越说我越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沉默了。那段时间,我的生命开始突飞猛进。


原来,妻子有一次,在向上帝祷告时,向主诉说:“主啊!怎么办啊?丈夫生命中这么多的问题,可是他还完全觉察不到,告诉他,他的反弹还很大!完全听不进去!”上帝在祷告中回应妻子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他的上帝,我才是!”


从那开始,妻子对我不再说教了,而是全心向上帝祷告,她觉得我哪里有什么需要成长的,就向上帝祷告仰望。而那段时间,正是我生命快速成长的时期。上帝赐给丈夫和妻子彼此祝福的祷告权柄,当我们不再试图依靠自己,而是仰望上帝之时,奇妙就发生了,神乐意赐福,祂是垂听祷告的神,祂乐意看到夫妻彼此相爱互相代求的温馨。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30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