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43万人2.6分差评《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们都习惯了,那隐而未现的自私

ID:yani3927 | 整编: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这篇文章,其实是想跟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1. 基督徒是否应该用福音以外的东西去吸引人来教会?与此相关的是,在新媒体服侍中,如何理解“标题党”?


2. 由此引发另一个问题:在这个充满竞争,也同时充满机遇的时代,初入社会的你,该“如何做人”?

 

下面,我们以跨年夜所发生的,一个由电影辐射到整个社会层面的事件,来谈起。


 


01 

令人惊愕的“地球”现象

 

就在上一周,2018年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一个乌龙事件

 

有几百万对情侣选择了一种特别的跨年方式 —— 去看一部叫做《地球的最后夜晚》的电影。

甚至940这个档期还出现了空前的一票难求,以至于,仅预售就有一个多亿,当天票房就达到2.62亿。



中国电影史上,只有不到十部,做到了预售破一亿。

 

但是到了第二天,它的票房就跌到了1116万,第三天更惨,只有184万。排片率更是从34.1%13.7%,再到7.7%……然后就下线了

 

而它的评分更是低的出奇,有43万观众打出了2.6分差评!



观众大呼上当,要么提前离场,要么直接睡过去了,甚至坚持看完了还要求退票……


至于它的出品公司华策影视,更是因此股票跌到停!一日之内蒸发16亿。

 

更惨不忍睹的是,当天晚上,对它的抱怨和板儿砖便拍遍微博、抖音、朋友圈……

视频中,情侣们一边瑟瑟发抖,一边狠狠的说:这是我看过最烂的电影!

 

 

02

另一边,李安的五个“非常”

 

可是另一边,这部电影却被夸上了天。

 

且不说文艺青年们在各大影评网站留下的:感动、激动、佩服等;连大导演李安也说它非常非常非常优秀,非常非常特殊……


甚至,这部电影还开没开机,就得到了2000万的投资;

整个拍摄过程,受到演艺界诸多前辈的支持;


黄觉、汤唯、张艾嘉,更是为了这部电影牺牲放假、调整档期、把别的戏撂下来这儿一遍一遍的拍;


甚至到了最后,预算严重超支差点彻底停机,居然还能得到黄晓明、韩寒等明星的资金注入。


当它终于完成,便入围所有导演都梦寐以求的戛纳,并在金马电影节得了三个奖。

 

这样看来,《地球最后的夜晚》绝对不是一部从摄影、表演、剧作等艺术层面的烂片。


但是为什么,它会造成车祸一般的舆论现场呢?

 


03

现实中的“资本”与“艺术”

 

第一个原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那么或许让文艺青年崩溃的事实就是:“电影”并不是单纯的艺术。

 

电影在被发明的时候,是以一种技术形式出现的。拥有“电影”专利的人,是爱迪生。甚至好莱坞这块儿地方能成为世界影视基地的最初原因,是制片人们想要在沙漠中躲避爱迪生的专利问责。

 

而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它确实被艺术家当成一种新兴的语言方式。也有很多人用此技术做了非同寻常的表达 —— 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或者为政府做价值宣传。



只是拍的好的,成了大师和经典;拍的差的,就被冠以自恋和抗日神剧。

 

而在全社会都趋向资本化的今天,最主流的,对电影的认识,是一种商品。而导演,在这个庞大的电影工业中所处的位置,是把手头产品做的更有专业水准。

 

是的,这个现象从艺术的角度看,很可悲。我们总觉得“艺术”不应该跟“资本”扯到一起。

 

但现实的是,拍电影是要花钱的。

 

 

04

使你把握住机遇的,不是才华

 

因为需要花钱,花很多的钱。就此一条,就区分了电影和大多数艺术形式的不同。

 

画一幅画,写一本小说,闷在废弃的工厂里搞当代艺术……这些,都可以成为纯粹的艺术。


因为跟拍电影比,它们的成本几乎为零。而需要投入的,只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机会成本。

 

但是电影,动辄千万,一般花的还都不是自己家的钱。

 

—— “地球现象”的问题,就在于这里。


毕赣,89年生,今年刚好30岁,曾经拍过一个50万的小制作《路边野餐》,取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并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银豹奖 

 

于是,当他打算开新作的时候,金马创投给了他2000万。对于一个上一部作品才20万投资的新导演来说,钱一下子多了100倍,是有点像中彩票。

 

他在贵州的山里搭了个景,就像建造一个实景演出的剧场。


又因为要拍摄一个60分钟的3d长镜头,而需要反复排练、配合……加上剧组各种达不到导演审美的问题,于是原本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拍摄周期,延长到了年底。


而预算也跟着超支。最终他花掉了5000万。



就这样,一部在风格上属于非大众审美的文艺片,一部以导演个人表达为出发点的作者电影,已经悄悄改变了它的属性 —— 它,必然要被当作一个商品了。

 

那么按照电影盈亏算法,制作成本只是所有花销的三分之一,因此他需要收回至少一亿五千万的票房,才能不亏本。

 

可是,以《地球最后的夜晚》最终的成片来看,这是一部在当今中国不可能有那么多人看得了的电影。以一个成年人的智商与见识,导演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真相。


那么,他打算去哪里弄一两个亿还给投资人?

 

而这才是件事的最核心问题 —— 当机遇临到自己,你到底靠什么把握。

 

毕赣以为可以靠才华,可以靠对艺术的热爱,但事实是,能使才华被保护的,是责任。而“责任”的反面,是“以自我为中心”。

 


05

“自私”有时,很隐秘

 

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简单说就是自私。但“自私”有的时候是很隐秘的。

 

几个月前,邻居问我最近有没有什么值得看的电影。我立马说《小偷家族》。

 

第二天,她带着全家十几口人来到了电影院。其中有正好在他们家过暑假的姐姐妹妹,以及大大小小七八个孩子。


他们有从北京来的,也有从农村老家来的。

 

于是,往电影院一坐我就觉得不太对,以至于孩子们每一次坐立不安我都觉得很亏欠。

 

为什么呢?不是电影不好,而是我非常主观的推荐了一个仅仅符合我个人审美偏好的电影,给一群想要开心过假期的人。

 

这就是自私的一种表现,自私,有时候无关利益,而是心中有没有他人,有没有把别人的感受时刻放在心上。而所谓情商,其本质也来源这里。

 

那么,从审美的角度,我有理由鄙视这些欣赏不了的人吗?

 

绝对没有!

 

所谓艺术,其实是一种个人偏好,个人偏好是不分高下的。有人喜欢吃榴莲,觉得它是果中之王,就有人觉得它像大便;有人为了吃臭豆腐跑到长沙,就有人为了不闻那个味儿而绕道走。

 

所谓“艺术片”,其实应该叫“作者电影”,它不是更高级语言,它只是小语种。

 

毕赣用小语种向着大众演讲,人们又掏钱,又花时间,还拿出跨年这个宝贵的档期,听不懂还被鄙视了一番,当然要怼回去。

 


06

你敢拒绝“钱”吗?

 

那么回到毕赣的角度,他和任何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一样,终于得到机会在业界崭露头角,有人给钱,当然收下,赶紧做自己从小就梦寐以求的事啊!

 

你呢?恐怕在钱面前,也来不及想别的。甚至这都不是高尚与否的问题,而是老不老练,有没有看清全局的眼光。

 

只是,有另一个二,和毕赣一样,他也是从三五十万的小制作开始的,也是先国际上得奖,然后回归主流电影市场。他是目前国内被接受度最高的文艺片导演,贾樟柯。


其院线电影的标志就是《三峡好人》了,那部电影投资600万,收回4000万;到了《江湖儿女》,投资翻了100多倍,有了8000万。

 

但是,这中间经过了12年!

 

而熟悉贾樟柯电影的人都看的出来,虽然《江湖儿女》依然保留了他的风格,但也真的能看出,他在往大众看得懂,看得下去的方向努力了。

 

因此,这一路走来,他反而真的收获了很多小镇青年的喜欢。


贾樟柯曾经坦言,在国际上获奖后,有不少人追着给他投资,他都不要。倒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贾樟柯说,他拍电影的一个基本底线就是,要保证投资人不赔钱

 

包括李安,他虽然夸赞毕赣的电影,但他自己,不是一直在追求既有高艺术水准,又能面向市场的作品吗?


 

然而,所有去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非文艺片观众,都会记住这个名字,毕赣,他用“一吻跨年”的标题档,骗我去看一个苹果吃三分钟的催眠……

 

或许,他这是走了个弯路啊。

 


07

传福音,要先丢掉自私

 

这件事到今天,差不多十天了,这篇文章也陆陆续续写了一个星期。一边回顾电影的镜头,我也一边在反省自己。

 

作为一个试图用“文化内容”与世界进行交流的人,我也有自己想追求的形式,但每每想要自顾自的表达,我就想到两个人:


一位是我的表演老师,何炳烛,她对我说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话之一就是 —— 要说人话!

另一个人是白居易,他每次写完诗都要念给门口老太太听,听不懂就继续改。

 

是啊,连真正的诗歌都不是听不懂才算好,那么我追求的所有诗意,不都是这样吗?我们传福音不也是这样吗?是自说自话,还是俯就降卑?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用“水果”、“美食”、“户外活动”等吸引慕道友来教会,但绝不能让他们以为,来信耶稣病就好了,来信耶稣你丈夫就回心转意了……这不是合理的营销,而是虚假广告。

 

同样的,作为新媒体文字服侍,我们在设计标题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故意把标题弄得没人愿意看,反而应该尽可能的吸引人 —— 吸引你所服侍的目标人群。


既然服侍的目标人群不同,文章就该有不同的功用和写作特点。也就不能用系统神学的话语体系与标准,去对标面向不同群体的文章。


就像布道会跟培灵会的不同一样,布道会的节目既要传播,又能载道。


最后,这部电影如昙花一现般下线了。对于导演的艺术理想,已经非常漂亮的完成了,无论赔掉的钱怎么办,盼望他的生命不是昙花一现。

 

这么有才华的人,被上帝使用多好。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赞(581) 意见反馈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