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00阅读
我妻子唐娜在一所中西部大学宿舍里从事福音事工。她通过写信,邀请住户与她讨论福音,然后去探访其中对福音感兴趣的人。
有一天下午,她受到一个意外的批评。有位姐妹说要与唐娜见面,她很友善,但却固执地表示不同意唐娜的布道方式。她认为唐娜与所约见的人之间,没有个人的友谊基础,直接传福音不是合适的行为,唐娜并非是向这些妇女传福音所需的“合适的人”。
唐娜不认为这会坏了福音的好事,但她同意也许有更合适的人来做这个工作。她问道:“你觉得在你这一层楼的人都有机会听到福音吗?”这姐妹说:“不,我不知道怎么进行,而且我还不知道我愿不愿意。”于是我太太说:“虽然我不是向你朋友传福音的最佳人选,但因为你什么也不做,所以,像我这样不够合适的人就只能按照我的方式传福音。”
这段对话很典型地显示出基督徒从事福音工作,有两种不同的哲学。从福音工作者的行动方式,可分别出两种不同的传福音哲学:
我妻子接受的是“理解性入世的学派”,相信要让越多人越快清楚的听到福音,因此她需要主动去找那些愿意听的人,利用各种正当的方法以达其目标。
另外一位姐妹,则属于“人际入世的学派”,相信要在有交往的人际关系里分享基督,她相信除此之外,像我妻子唐娜所作的并不合宜。(但情况常常是这样的姐妹并没有传福音的经验,也没有受过事工训练,而在她的批评背后,也并没向她的朋友提起过福音)
这两种传福音的哲学并非“黑白不两立”,而是共同依存,没有对错。
理解性入世的作法
这个做法是根据一些神学假设而有的:
(1)神救赎的真理已经实现在耶稣基督身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2)福音的信息——“十字架的道理”(林前一:18),就是神的话对基督救赎之工的见证。在这信息中,神自己乃是那‘大能的展现’,因为它就是道成肉身、活着的基督的活信息。它是荣耀基督的福音之光(林后四:4);在这福音中,罪人面对着基督各方面的拯救大能。这福音本是“神拯救的大能”(罗一:16),因此他有力量使人听从,有力量建立关联性,有力量吸引失丧者的心,直到这些罪人信服真理得救为止。所以,神学上的优先就是要传讲神的道(宣扬和劝服)。
(3)圣灵是神在寻找拯救对象的代理人。他不停的工作,使人因罪、因义、因审判而受责(约十六:8-11),并在未信者心中见证耶稣的恩典、真理和救赎大能,正如福音所传述的(帖前一:5)。所以只要有人听到宣讲,就会有人要接受福音。
(4)每个基督徒都是神所派的大使,是信徒肢体的一部分,是蒙神拣选的,要藉着向失丧者传福音以表达神对世界的关怀。神全权拣选、装备、使用那些顺服他大能和目的,要使失丧者能以得知基督拯救之工的人。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呼召参与这个总动员来达到此目标。
我们是“新闻记者”,也是“发言人”,忠实的带来天国的好消息,不加任何的自我臆测推断。
(5)福音工作之所以这样紧急,乃是因为天堂的盼望、地狱的可惧真相、人生的短暂和人要为他的决定负责。所以每个可行的方法都当采行,以使更多人能更早、更清楚的听到福音。
(1)既然福音本身加上圣灵的动工,足以使人真心悔改,那纯正有效地传福音就能弥补缺乏生活表现、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所以要看重劝服式的传福音。
(2)传道者当随时强调福音和其改变生命之间的和谐,在传道者和教会中显出基督超然的同在,以此助长福音的吸引力。
(3)动员教会传福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要运用布道训练、工具和策略,以除去因害怕、懒惰、缺乏经验、及缺乏与非信徒接触的障碍。所有的信徒都当有机会接受训练,知道如何在与朋友、认识的人或乐意听的人接触时,分享福音。
“理解性入世”的传福音方式离不开属灵的装备造就与训练,不是讲讲心得体会就OK,而是系统的带给受众完整的福音理念,不能自己只能跑1公里的人去带领他人跑马拉松。
(1)理解性入世做法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其神学上理解性的本质,使得它有果效。
例如,这个方法使得传福音的工作有理性架构,且具有弹性。它强调传福音在神学上的紧迫性;同时它也强调敏锐的沟通,了解人灵性上的瞎眼,不满足于只是听到福音,还需要了解基于个人本身生命的应用。
理解性入世的做法强调神在传福音上的角色,也强调基督徒在传福音上的角色。神的角色是鼓励基督徒去禾场,说服和更新失丧者;基督徒的角色是勇敢且敏锐地传福音给所有乐意听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作出一个被圣灵引导、明智的决定。
(2)理解性入世做法的第二个优点,是除了取人际入世做法的优点之外,它还更进一步去接触那些没有基督徒关系或没有机会见到基督身体见证的人。
理解性入世的做法认为一个人的事工并不是由关系来界定的,而是由其必要性来决定,使福音遍传‘万国’(太廿八:18-20),使神得着荣耀。
人际入世的做法
人际入世的做法用这个名字,因为他们自称其传福音方式乃取自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他们认为“当神要与人沟通时,他并没有雇一名空中喷墨员,在空中写出信息,他也没有从空中散发传单;相反地,神成为人,住在我们中间与我们沟通。”(约一:17)
事实上,耶稣是用人的身份来分享的;他会累、会渴、会悲伤,并经历死亡。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来二:14),又说“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二:16-18)
耶稣以肉身出现,生活在人的中间造就门徒,或许是提醒我们传福音从身边人做起。
我们发现耶稣开始在世的事奉,乃是藉著‘传扬神的福音’开始的,他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15)但是耶稣不止说出真理,他还实践了真理。他的爱心、神迹、怜悯也随着他的信息。
例如,耶稣在迦百农的会堂讲道时,他赶出了一名污鬼。当听众看到这个神迹时,他们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啊,他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他。”(可一:21-27)这表示耶稣口头的信息因他行神迹的能力而有了效力。他所作的使他对众人所说的产生了效力。
人际入世的布道就是想综合耶稣的传达模式,将他的入世和他的事工结合在传福音的工作中。让我们来看看其实际的应用。
实际的发展
人际入世的学派认为“真理”是要在人际的、与个人实际结合的情况下表达出来。福音真理不应当在脱离一个真实的人的情况下传达出来,这个人应当藉着彰显出其个人性格及像基督的特质和行为,来为真理作见证。
其沟通的原则“真理就是一个人”,合理地将其哲学与传福音行动连结。这儿有一些根据这模式而有的传福音原则。
(1)既然有效的沟通包括内容和行动,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沟通,就需要在一种亲切、持续的个人关系里,透过传达者的生命,表现出福音的大能来做见证。这会使得福音更有意义、更可信。
“理解性入世”的传福音方式似乎是在介绍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和词条,让读者的理解更准确,整体把握更深刻;“人际入世”的传福音哲学则是带来直观的生活体验,比前者更具体容易接受。
(2)如果关系不存在,传达者就当试著去制造一个,以使传福音更有效,就是要藉此使福音更有意义和更有可信度。
(3)为了要确认福音的真理和相关性,就需要在人的生命中看见改变生命的大能。所以传道者必须做些事情以赢取听众,他需要在他们面前活出基督徒的生命,让“祂”的光照在人前,使人看见他的好行为,就将荣耀归给父神。
优点
在运用人际入世的传福音模式上,我看见如下优点:
(1)第一个优点可称之为友谊因素。既然人际入世的布道法强调亲切的关系,并以之为福音的基础,这会开启基督徒与非信徒之间持续的友谊,成为传福音的自然桥梁,使非信徒认识福音的机率高于和陌生人分享基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期有更高的比例归向基督。
已经发展过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助于新信徒归主后信仰的成长。他至少有一个朋友在神的国度里了,于今他有一个可用、舒适的桥,进入基督的身体当中。
(2)此入世模式的第二个优点是时间因素:不赶时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并非一天就可以成为传福音的好土。信任需要培养。在这样一个宣传品满天飞、用词空洞的时代,表里一致是极受欢迎的。福音不是在这个想法充斥的市场里的一个想法而已,它的背后乃是有著传道者改变的生命、属灵的能力和爱在支持著。
(上文选录自 Dr.McCloskey,Mark 《Tell It Often, Tell It Well》)
小编想说:无论你更喜欢“理解性入世的学派”还是“人际入世的学派”,其实这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唯一的共同目标就是:传扬福音,立即去做!哈利路亚^_^
谢谢你的支持,请留言给我们,我们也会为你的生活和事工祷告。
100600阅读
38574阅读
31026阅读
28762阅读
28493阅读
22595阅读
22564阅读
21565阅读
1847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